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10月23日,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受邀来到私募排排网直播间,就当前市场与投资策略发表了深度解读,并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以下观点:
1、面对股价短期波动时,我没有压力。买入并持有,不需要频繁思考,在买入时,我们已经从源头上控制了风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企业”。
2、我们以公司盈利为根基,只持有赚钱的公司,不看概念。今天我再透露一点:我持有的公司都是锚定资产非常大、负债率极低、几乎无负债的企业。我怕什么?这些公司护城河非常深。现在市场不讲这些,但最终大家会回归价值。
3、跑赢或跑输都是阶段性的。我为什么说70%的人至今亏钱?因为指数曾到过6000点,如果现在大家都赚钱,经济就不是今天这样了。你身边真正能跑赢沪深300的人有几个?我们说的是概率。
4、大家都在讲AI、机器人、芯片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这确实是趋势,但今天这些方向未来可能一文不值。
5、如果再进行投资,我们会关注老龄化赛道,因为只有这个赛道的人口在增加。
比如78岁以上的老人,20年后数量可能是现在的近十倍。我们会投资以这些人群为基础的消费领域。
6、但当商品无限供应时,人的价值是什么?稀缺的又是什么?想来想去,还是人本身最好玩,能带来情绪价值。成瘾性的东西不会消失。我相信这才是未来最值钱的东西。
几十年后,你们可以回看今天,可能很多房子都没人要,因为智能化发展会带来更先进的住房。
未来什么最稀缺、最值钱?那一定是垄断的、无法改变的东西。
7、我对好坏的判断有更严格的标准,那就是现金资产的重要性。
财务书上说的锚定资产,在当下和未来的环境中,是保证你不犯错的根基。
9、赚钱和发展是两回事。新的生产力取代旧的是趋势,但投资这些能否赚钱是另一回事。
10、未来90%的中国科技企业会超过国外。
11、科技已经是主线,趋势向好。但我们专注于传统行业,认为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有价值可言。我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12、我们坚信品牌消费,尤其是与嘴巴相关的品牌,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稀缺性会凸显。
13、当前是A股有史以来生态环境最好的时候,因为管理层注重投资者回报。我们相信A股前途一片光明。
我希望有兴趣炒股的人深耕其中,等待大泡沫的来临,不离不弃。如果要提醒什么,那就是尊重常识。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买入企业时,已经做了风控,所以无压力
主持人:首先想和您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业绩问题。今年主观私募整体实现了业绩修复,为何林园投资似乎没有赶上这一波修复节奏,没能跑赢市场?您认为当前的投资组合是否需要调整呢?
林园:是这样的,我们持有的一些产品,其具体标的在过去几年表现不佳,这或许与投资风格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标的此前涨幅过大,比如一些酒类或医药行业的标的,目前正处于调整期。
我们的投资原则是买入后长期持有,不进行频繁调整。这是我们一贯遵循的投资方法。
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没有问题,我们会继续坚持。今年遇到的情况在过去也曾多次出现,这很正常。股票的规律就是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
主持人:面对业绩压力,您曾明确表示不设额外的风控措施,也不调整现有持仓。在您看来,真正的风控核心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短期的股价波动在您的框架中不构成风险呢?
林园:关于压力,其实我并没有感到压力,这点事还不至于让我有压力。我并不是很关心短期波动。
风控的关键在于投资组合买入时,你是否想清楚它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我们就长期持有,无需过多操作。
我认为这种方法可行——买入并持有,不需要频繁思考。过去我们正是依靠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
在买入时,我们已经从源头上控制了风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企业”。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关键在于其发展前景和内在价值。我们在买入时已将“好”放在首位,这本身就是风控。至于股价涨跌,我确实无法把握,但我对其高低有判断。
我曾多次说过,如果一个投资者连高低都分不清,那他就是糊涂蛋。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不会高枕无忧。风控在源头就已经做了。
为何70%的人至今在亏钱
主持人:您曾提到投资是五年、十年的事,并预判今年70%以上的人可能跑不赢沪深300。在当前信息爆炸、市场节奏加快的环境下,长期持有策略的有效性是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您为何对长期持有依旧充满信心?
林园:因为投资的核心是买公司,就像做实业一样。如果一个实业家长期经营一家企业,他不会因为股价高就轻易卖出。投资的核心仍是关注公司是否具备长期持续盈利的基础。
截至目前,我们梳理后发现,现有投资组合都在盈利,即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它们依然具备竞争力。抛开这一点去谈其他都是次要的。
某些标的过去增长过快,现在调整是正常的。股价炒高了会跌,但长期看,它们仍会成倍增长。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会盲目跟风。
回顾过去多年,那些热点炒作,比如多年前的乐视网,当时涨了很多倍,炒作的人非常兴奋。
那段时间对我刺激很大,因为我的股票没涨。当时有人建议我把钱交给他操作,我笑了笑没理会。现在乐视网在哪里?
如果我听了他的话,钱可能就归零了。那帮人现在也见不到了。但我还在,而且今后还会在。因为我们以公司盈利为根基,只持有赚钱的公司,不看概念。
今天我再透露一点:我持有的公司都是锚定资产非常大、负债率极低、几乎无负债的企业。我怕什么?这些公司护城河非常深。现在市场不讲这些,但最终大家会回归价值。
这些公司本质上在创造价值和利润。有些新兴产业也有价值,但它们能否创造财务指标上的利润,我们不好判断,就像乐视网,产品看似不错,但最终消失了。
而那些被说“不行”的传统行业,今天仍在盈利,至少还有市盈率(PE)。
为什么有些板块只允许专业投资者参与?因为它们确实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投资的核心是垄断,而非竞争。风险正是来源于竞争。
我再举个例子,乐视的贾老板很早就在造车,他确实是引领者,水平很高,但今天他不在了。我相信当前大多数概念炒作最终消失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跑赢或跑输都是阶段性的。
我为什么说70%的人至今亏钱?因为指数曾到过6000点,如果现在大家都赚钱,经济就不是今天这样了。你身边真正能跑赢沪深300的人有几个?我们说的是概率。
当然,肯定有人赚钱,这不奇怪。就像去澳门赌场,有人赚也有人亏,但亏钱的是大多数,否则赌场就倒闭了。
如果再投资,会关注老龄化赛道
主持人:我们再来谈谈您一直以来的核心投资方向。提到您,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嘴巴生意”。您曾多次强调,与嘴巴相关的成瘾性公司是您的核心投资方向。在您看来,这些领域为何能穿越周期,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林园:我们区分持有和买入。过去的产品我们不会卖出,因为认为没有必要,特别是在当前价值已非常清晰的情况下。
如果再进行投资,我们会关注老龄化赛道,因为只有这个赛道的人口在增加。
过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以企业家的视角看待未来世界。
未来AI机器人等方向可能一文不值
大家都在讲AI、机器人、芯片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这确实是趋势,但今天这些方向未来可能一文不值。
为什么?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在我之前,大家讲“三转一响一咔嚓”,后来是电视机、音响,再后来是买房买车,现在还有彩礼。但这些潮流都会变化。
未来生活会是什么样?如果智能化让所有东西变得平常,那就不值钱了。
知识也是如此——真正能发明创造的人有几个?AI和机器人可以回答一切,学那么多知识有什么用?
当商品无限供应时,未来什么最稀缺?
科研可能会有飞跃。但当商品无限供应时,人的价值是什么?稀缺的又是什么?
想来想去,还是人本身最好玩,能带来情绪价值。成瘾性的东西不会消失。我相信这才是未来最值钱的东西。
几十年后,你们可以回看今天的记录,可能很多房子都没人要,因为智能化发展会带来更先进的住房。
需求端,我们这一代人老去后,房子腾出来给谁住?就像今天的农村,很多房子空置。
新一代年轻人回老家盖房的比例比以前小多了。未来,这些房子可能白送都没人要。谁能想到今天1万块钱就能买辆车?再过几年,1000块钱可能都能买辆车,连垃圾处理都成问题。我现在想换床垫,却不知道这么重的东西该扔哪里。
这种价值观会引导你对价值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看未来什么最稀缺、最值钱?那一定是垄断的、无法改变的东西。我更加坚信我们的投资方向不会出问题,出问题只可能是违背常识的判断。
锚定资产是保证你不犯错的根基
前两天有个采访,我已经表达了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为什么几十年前我在,现在还在,而且接下来还会在?因为我把握了商业的基本原则,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跟风,也不会被概念迷惑。
我知道你们说的那些东西,老林早就知道了。股票涨是因为买的人多,但那不代表我们的投资方向。为什么很多人不在了,我还在?因为我把握了企业持续盈利的核心。
负债高的企业我不会参与,我自己也不负债。我对好坏的判断有更严格的标准,那就是现金资产的重要性。
财务书上说的锚定资产,在当下和未来的环境中,是保证你不犯错的根基。好吧,我这算是给大家做了个财务知识的科普。
投资以78岁以上老人为基础的消费
主持人:好的。刚才我们聊到“嘴巴生意”,这类投资在您组合中占比很高。但当前有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口老龄化。
在这一长期趋势下,您如何看待白酒等消费品的超长期投资价值?您的“嘴巴生意”投资地图是否会向医疗健康、养老等细分领域深度倾斜?
林园:当然,我们在买入时会判断公司的真实价值,粗略计算回本期和市盈率(PE)。如果按照当前人口形势,消费群体减少,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除非你不投资。
但我们也找到了未来消费人群增加的领域——比如78岁以上的老人,20年后数量可能是现在的近十倍。这是可计算的账。我们会投资以这些人群为基础的消费领域。
正如我刚才所说,当机器人能替代人类时,标准会改变。年轻人找对象可能不再看重吃苦耐劳、贤惠等传统品质,而是更关注能否带来愉悦。这是根本的变化。
所以,什么最重要?我认为是粘性。粘性最高的就是78岁以上老人面对死亡时,如何让他们活得更长?这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经济。我会继续关注这一刚需领域,再加上我持有的“快乐经济”——能带来快乐的成瘾性东西。我坚信这不会错。
新生产力是趋势,但投资新生产力能否赚钱是另一回事
主持人:面对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新兴科技浪潮,如人工智能,您的态度相对审慎甚至有所保留。您是否担心因这种审慎而错过时代的科技贝塔?
林园:我并不是审慎,我可能是最乐观的。我刚才讲了半天的未来世界,就是基于科技发展会实现所有设想。从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飞机、能源、计算机,每一次革命都是创新。
但统计显示,过去那些革命真正创造的巨型企业并不多,它们创造的利润也有限。我相信今天的革命性技术真正能赚到钱的也不会多。在这方面我比较保守。
赚钱和发展是两回事。新的生产力取代旧的是趋势,但投资这些能否赚钱是另一回事。社会发展需要这些创新,但泡沫和炒作没有问题。
未来90%中国科技企业会超过国外
特别是在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任何科技领域都有竞争力。我相信未来90%的中国科技企业会超过国外。
为什么?因为一切都需要资本投入,而国外市场不够大。比如欧洲,总人口几亿,无法与中国相比。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干什么成什么,这是必然的。
不会介入AI投资
主持人:现在进入四季度,是布局明年的关键节点。请您谈谈四季度的布局。您是否会考虑介入AI投资?如果介入,更倾向哪类公司?如果不介入,除了算不清账之外,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林园:我们有自身的投资策略,大概率不会介入。因为我们会管好自己,坚持自己的投资方法。
我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嘴巴生意”
主持人:今年科技板块走势强劲,但也存在估值过高的担忧。您觉得如果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科技还会是主线吗?白酒等传统消费品是否会迎来新机会?
林园:科技已经是主线,趋势向好。但我们专注于传统行业,认为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有价值可言。我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至于科技股估值,按传统方法看,大多数企业没有估值。连管理者可能都不知道估值,比如英伟达老板常说他们时刻感到危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话——科技企业靠创新生存,但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一步走错就可能消失。
回顾过去几十年,世界百强企业中的科技公司剩多少?但“嘴巴经济”至今仍在。
稀土管制等国家层面的事未多做观察
主持人:近期市场上流行将增速稳健、分红率高但缺乏成长性的传统行业龙头称为“老登股”,而将新兴科技、题材新颖、估值弹性大的称为“小登股”。您如何看待这种分类?
林园:我们坚信有估值、固定资产大、不融资的企业是好的。当然,资本市场本身是为了融资,但我喜欢不融资的企业。
主持人 :近期中国对稀土的强管控政策引发关注。您认为这会卡住美国的军工和高端芯片吗?您如何看待稀土、黄金等周期性较强的品种?
林园:这些国家层面的事我未多观察。但美国的军工仍会发展,因为它太强大。不过我觉得中国更强大,国内市场决定了我们的需求。我是和平爱好者,不愿多想打仗的事。
搞不清虚拟币是什么
主持人:聊聊加密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近期大幅震荡,您如何看待这类资产的投资价值?在您的框架中,虚拟货币是否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林园:我现在也搞不清虚拟货币是什么。有人靠它发财是对的,但看他能否守住财富。
我没看到消费降级,
内卷导致的价格战是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
主持人:回到实体经济领域,“消费降级”成为热门话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嘴巴生意”的影响?在消费分级时代,您的选股标准会调整吗?
林园: 消费并没有降级,至少我们投资的品种消费量仍在。比如药品,疫情期间销量激增,那是泡沫,现在恢复到2018、2019年的水平是正常的。
所谓消费降级或量变小,我们并未看到。内卷导致的价格战是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因为生产力提高导致过剩。但消费者对有价值的东西仍会多消费,这很正常。
我们坚信品牌消费,尤其是与嘴巴相关的品牌,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稀缺性会凸显。
比如前几天朋友从浙江带回特产,家人觉得稀缺就抢着吃。人都一样,稀缺就觉得好。但目前消费量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生产效率提高和疫情囤货的影响。我们不能把非常态当作常态。
主持人:现在我们进入投资者互动环节,各位投资者可以踊跃提问。后台工作人员已汇总评论区问题,我们将继续向林总请教。第一个问题:林总,很多人说A股没有投资价值,牛市里只有投机,您怎么看?
林园:我认为A股有投资价值,至少在我的一亩三分地是这样。可能他(提问的投资者)看到炒作的东西觉得没价值,但炒作者自己觉得有价值,讲故事也是价值。
炒作方面,为什么中小盘股受资金青睐?这在过去也发生过,因为大盘股搞不动就搞小的。但这有助于市场活跃。长期看,大盘股比小盘股更稳。
主持人:还有投资者问:您如何看待药企成本居高不下、短时间消费力跟不上的问题?
林园:消费力仍在,比如2019年底的数据还在增长。
中药企业业绩下滑正常,我更关注药效
主持人:有投资者问:林总,您如何看待中药龙头企业业绩下滑?
林园:业绩下滑我刚才说过了,疫情期间增速太高,现在回归正常。但我们关注的是药效。比如我家人89岁,心衰用某药后血压稳定,停药又不稳,复用后恢复。我们相信它绝对有效。
创新药不会有太大突破
主持人:有投资者问:您如何看待创新药的未来发展趋势?
林园:创新药会不断进步,但作为医学出身的人,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突破,大多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头换面,原理差不多。
但我要提醒,中国的创新一定会引领世界。因为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和资本投入,有投入就可能有产出。
年轻人不喝酒?未来是享乐世界,酒不会消失
主持人:我们来聊聊新消费,比如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和传统消费白酒相比,您怎么看?年轻人收入低又不喝酒,仍看好白酒吗?
林园: 年轻人不喝酒的说法从1998年就开始了,当时朱镕基还提到酿酒浪费粮食。但近30年过去,主要白酒品牌的销量远高于那时。未来是享乐的世界,酒能带来享乐,我相信它不会消失。
前段时间我去酒厂,他们宣传酒的历史,提到老一辈革命家重视酿酒,甚至建厂需副总理级干部蹲点。一是因为他们爱喝酒,二是为创汇。当时白酒出口确实能创汇。
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哪有不喝酒的?要用数据和常识说话,不能拍脑袋。
主持人:好的。有投资者问:白酒价格下降是真实的,控价控量会影响销量。大概要几年才能恢复?
林园:别想着恢复了,人口减少对所有行业都公平。但当前主要上市公司的估值合理,是保险的选择。
主持人 :有投资者问,您对乳制品和粮油行业怎么看?
林园:这些是基本需求,结合当前估值,我认为它们有价值。
心脑血管药和肾病用药是“孪生兄弟”,我都看好
主持人:还有投资者问,心脑血管用药和肾病用药,未来哪个品类更具投资价值?
林园:都有投资价值,它们是“孪生兄弟”。高血压会影响肾脏,肾衰又会导致心脏问题,这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东西,我都看好。
主持人:日本失落的30年,中国会重蹈覆辙吗?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下滑?年轻人该如何抉择发展方向?
林园:日本并未完全失落,投资日股比存银行收益高。即使在所谓失落期,也是如此。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经济下滑?年轻人该如何抉择发展方向?
林园: 年轻人只能靠工作。我不愿指导年轻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喜欢做的事。这是社会活力的核心。
连我自己的子女,我也不干涉他们的想法,只要不违法、不损害他人就行。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别影响身体。
我相信A股会有严重泡沫的一天
主持人:券商三季报业绩大幅增长,未来还有投资机会吗?
林园:我看好股市,券商就有机会。总的来说,我相信A股会有严重泡沫的一天。
主持人:还有投资者问,科技切换到消费会有什么信号?
林园:谁说一定要切换?我不知道。
跌多了涨,涨多了跌,是市场规律。我们不做判断。如果科技股持续下跌,消费股持续上涨,那就是信号。
主持人:林总会投资美股吗?
林园:我们目前未关注美股。
4300点仍是牛市起点
主持人:林总,您如何看待牛市和慢牛?
林园:牛市就是持续上涨,慢牛可能是长期趋势,但真正的牛市往往由快牛阶段组成。这是投机市场的规律。
主持人:还有投资者问:您为什么强调不加杠杆投资?嘴巴生意能加杠杆吗?
林园:我不加杠杆,因为我厌恶这个东西。
主持人:林总之前说4300点是牛市起点,这个观点有变化吗?
林园:没有变化。
现在是A股生态环境最好的时候,前途一片光明
主持人:互动环节到此结束。能否请您总结一下,在您超过30年的投资生涯中,哪些是绝对不变的底层心法?哪些需要随市场变化而调整?
林园:永远不变的是财务常识和对常识的坚定判断,以及管理好自己。需要变化的是研究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人们对价值的判断标准。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主持人: 最后,回到当前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市场节点,请您为广大投资者分享一句话。您最想提醒他们坚守什么?最想提醒他们警惕什么?
林园:总的来说,我们看好A股大环境。当前是A股有史以来生态环境最好的时候,因为管理层注重投资者回报。我们相信A股前途一片光明。
我希望有兴趣炒股的人深耕其中,等待大泡沫的来临,不离不弃。如果要提醒什么,那就是尊重常识。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