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现在很多宝妈给自己的孩子买东西时都讲究舒适,毕竟孩子用的东西哪怕贵点,也希望孩子用的安全,其实商家正是拿捏了咱们消费者的这个心理,所以一双童鞋表处1499元的价格还有不少家长狠心买下,本以为买的是舒适,殊不知正是掉入了商家的骗局中。


北京SKP的泰兰尼斯门店里,一双标价1499元的碳板稳跑鞋被摆在C位,射灯打在鞋面上,旁边的导购正对着宝妈们介绍:“半脚掌碳板能护足弓,孩子穿到12岁都没问题。”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这个被称“童鞋爱马仕”的品牌,旗舰款稳稳鞋定价600到1500元,比江博士、基诺浦贵出2到3倍,连耐克、斐乐的童鞋都只够它的零头。

价格离谱,买单的家长却不少。2024年泰兰尼斯卖出超600万双鞋,营收冲至30亿元,较前一年暴涨50%,去年双十一,它更是挤掉一众老品牌,和安踏、耐克站在童鞋销量前三的位置。
身边有位宝妈坦言,不是愿意花冤枉钱,是怕“输在起跑线上”。她刷到育儿博主说“0到3岁是足弓发育关键期”,转头就给娃买了800元的稳稳鞋,“别人都穿,我不买像对不起孩子”。
这种焦虑,正是泰兰尼斯的靶心。2011年创始人丁飞从外企离职做童鞋代理时,市场还充斥着贴牌货,他一眼盯准“科学养娃”的风口,搞出“六分阶体系”。

传统童鞋只分婴儿鞋、小童鞋,泰兰尼斯却把0到16岁拆成6个阶段,按生理特征、场景需求定标准,这套理论听着专业,初期却没人买账——DT商业观察数据显示,81.4%的家长只买172元以下的鞋。
泰兰尼斯没低头降价,反而往高端堆资源。2019年进驻北京SKP、香港海港城,和古驰、普拉达做邻居,门店装修得像奢侈品店,连试鞋凳都用真皮的。
更狠的是砸广告,电梯间、高铁站、机场大屏全是它的洗脑宣传,分众传媒2022年财报显示,泰兰尼斯当年电梯广告曝光超93.3亿人次。

有网友算过,1499元的鞋里,1000元都花在了广告上,千禧一代和Z世代父母成了主力后,这招彻底奏效。
《消费者报道》数据显示,中国家庭40%开支用在孩子身上,“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让家长愿意为“高端”“科学”买单。

品牌一路狂飙:2020年门店全盈利,2023年GMV突破20亿,三年涨了近50倍,到2024年,全国360座城市开了近1000家店,还把店开到了美国、新加坡。
表面看是品牌逆袭,实则是焦虑生意的胜利。泰兰尼斯摸透了“买单的是家长,穿鞋的是娃”的套路,不用讨好孩子,把家长哄住就行。


泰兰尼斯的底气,全靠“科技”撑着,导购嘴边常挂着“鞋前1/3弯折、后2/3挺直”“鞋底加宽18%防摔跤”,这些卖点戳中家长最在意的“护足”需求。
但这些说法,正在被逐一戳破,今年7月央视新闻援引足踝外科专家观点,直接否定了“科学设计矫正步态”的说法——那些设计有一定技术性,却没有明确科学依据支撑效果。

专家更提醒,儿童足部发育有自然规律,过度干预反而可能打破平衡。这个结论,给1499元的碳板稳跑鞋判了“死刑”。
碳板这东西,本是专业跑鞋的配置,靠弹性反馈提升运动表现,很多成年人穿都觉得“硬”,泰兰尼斯却把它塞进学步鞋,宣称“日常走路也能穿”,纯属本末倒置。

黑猫投诉平台上,吐槽声越来越多。有家长说花600多买的稳稳鞋,孩子穿了两个月,足内翻没改善,反而走路姿势更怪了;还有人反映鞋底不防滑,孩子跑着玩摔得膝盖流血。
除了“科技”掺水,质量问题也浮出水面,有家长晒出刚拆封的鞋,鞋头开裂、内里发霉,凑近闻还有刺鼻异味,这些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整个学步鞋市场的通病。
《消费者报道》统计,2021年初到2024年5月,市场监管部门抽检71批次学步鞋,2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不足65%,同期整个童鞋产业合格率是70.8%,价格更贵的学步鞋,做工反而更差。

泰兰尼斯的研发投入,暴露了问题本质,2022年它花93.3亿打广告,同期研发费用连1亿都不到。钱全砸在营销上,产品自然经不起推敲。

这让人想起同样靠营销起家的钟薛高。钟薛高讲“国潮高端雪糕”故事,泰兰尼斯讲“科学护足”故事,都是用概念包装抬高价格,钟薛高最终栽在“价格刺客”和品质争议上,泰兰尼斯的剧本正在重写。
更讽刺的是,真正做足健的品牌从不靠“黑科技”噱头。江博士深耕足健30年,300元左右的学步鞋,在专业足部支撑测试中得分比泰兰尼斯还高,靠的是口碑积累。
有位足踝医生朋友说,选童鞋根本不用看“分阶”“碳板”,只要合脚、防滑、透气,孩子穿得舒服就行,那些复杂的概念,大多是品牌造出来的焦虑。


泰兰尼斯的高价神话,正在被理性家长打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5月,100到200元的童鞋市占率涨了3.68个百分点,400元以上的反而降了2.37个百分点。
这个趋势在泰兰尼斯身上特别明显,它官方旗舰店里,销量最高的是200到400元的基础款,上千元的高端线月销不足百双,家长嘴上追高端,钱包却很诚实。

SKP门店的导购也发现,来的人不少,大多是试穿拍照发圈,真正买单的没几个,“大家都想装‘对娃好’,但没人愿意一直为虚头巴脑的概念花钱。”
市场竞争也在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中国童鞋市场规模虽突破600亿元,但品牌集中度极低,前五名市占率加起来不到30%,谁都没绝对优势。
运动巨头们早已布局,安踏儿童2024年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了行业首个百亿儿童品牌,靠的是“性价比+专业运动属性”,一双跑鞋卖200多,家长觉得值。

江博士、基诺浦守着性价比阵地,一双学步鞋150到300元,用扎实的做工留住刚需家长。泰兰尼斯夹在中间,高端拼不过口碑,低价拼不过成本,处境越来越尴尬。
更要命的是,儿童人口基数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0到17岁儿童已不足3亿,出生率连续7年下滑,市场增长空间收窄,拼品质的时代来了。
有品牌已经开始转型。斯凯奇儿童去年推出“足健检测服务”,家长带娃到店就能免费测足型,根据数据推荐鞋款,不靠广告靠服务圈粉。

泰兰尼斯也在悄悄调整,今年推出300元左右的“成长款”,减少了“碳板”“分阶”的宣传,转而强调“透气、轻便”。但之前的“智商税”标签,没那么容易撕掉。
其实对家长来说,养娃的核心从不是“贵”,而是“对”。我邻居家孩子穿江博士的基础款,足弓发育得很好;同事给娃买安踏的运动鞋,200多块穿半年,性价比拉满。
那些花1499元买泰兰尼斯的家长,未必是真有钱,更多是被焦虑裹挟。品牌抓住这种心理赚钱,终究是短视行为,广告再洗脑,也抵不过“孩子穿得不舒服”的现实。

母婴消费市场,最该坚守“初心”,一双好童鞋,不需要碳板加持,不需要奢侈品门店衬托,只要让孩子穿得安心、家长买得放心,就足够了。
泰兰尼斯的争议,给所有母婴品牌提了醒:靠营销和焦虑赚来的钱,迟早要还,只有把钱花在鞋底的做工上,花在孩子的舒适度上,品牌才能真的“走得稳”。

对家长而言,拒绝“智商税”的第一步,是放下焦虑。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一双合脚的普通童鞋,比1499元的“科技神鞋”更能守护他们的小脚丫。
未来的母婴市场,一定是“品质为王”,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品牌,会被家长记在心里;而靠概念收割的品牌,终将被市场淘汰,这是消费的理性,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负责。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