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起得早,身体好”这句扎根在几代人脑海里的老话,放在老年人身上,可能并不那么合适。
最近几年,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让人警觉:越来越多的老人,晚上七点就上床,凌晨三四点就醒来,结果越睡越累,精神越睡越差,甚至白天昏昏沉沉,像没睡一样。
有人觉得这是“年龄大了,正常”,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到了65岁,就该跟着太阳落山一起睡觉了吗?
真相是:过早入睡,可能正在悄悄“偷走”老年人的健康。
先说个真实的门诊场景:
一个72岁的老爷子,早上六点来我门诊挂号,一脸困倦,一坐下就说:“医生,我晚上七点半睡的,可怎么越睡越累?凌晨两点就醒了,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晕、心慌、还想打盹。”这不是个例,太多老年人因为“睡太早”,睡出了问题。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人老了,生物钟真的变了吗?
是的,变了,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时间会提前,也就是说,大脑会更早感到“困”。这听起来像是“早点睡觉更好”,但关键在于:提前分泌褪黑素≠提前需要睡觉。
问题出在“觉的质量”和“节律的稳定性”上。
老年人的“困倦感”更早到来,但其实身体并没有真正准备好进入深度睡眠。结果就是,晚上七八点就上床,睡到凌晨两三点时,睡眠周期已经结束,但太阳还没升起,社会节律还没开始,醒来就只能在床上焦虑、胡思乱想、翻来覆去、甚至生出“失眠焦虑”。
然后更糟糕的是,白天精神不足,只能靠小睡补觉,结果影响下一晚睡眠,一整个恶性循环就形成了。
那有人问了:老人到底几点睡觉最好?
答案是: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入睡,是大多数65岁以上人群更合适的时间点。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从睡眠医学的角度看,这个时间点能更好地兼顾生物钟的自然变化和社会节律的同步。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深度睡眠阶段在夜间前半段完成,更能修复神经系统、提升免疫力。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子时大睡”,子时是23:00到凌晨1:00。古人讲的“子午觉”,其实也是一种对时间节律的朴素理解。但现在的生活节奏已经完全不同,不能照搬古人的作息。
再说个你可能没注意的事:太早睡觉,和抑郁症有关。
2022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一篇研究指出,老年人如果长期存在睡眠提前、早醒问题,患焦虑与抑郁的风险明显升高。这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独居老人、退休后生活节奏变化大的人群,如果夜晚过长、无人交流,大脑容易陷入“负反馈”模式,思维越转越绕,情绪越陷越深。
还有一种你没想过的问题——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间点,恰恰是清晨。
凌晨三四点醒来,心率还没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一不小心血压猛地一冲,心梗、脑梗就可能悄悄发生。你以为是“睡够了”,其实是“身体还没准备好”,结果却被这一顿早醒给打乱了节律。
更现实的是,被“早睡早醒”困住的老人,很多时候白天根本不敢出门,怕困、怕累、怕犯困,整个人慢慢变得宅、懒、懵,社交退化,情绪低落,生理功能也跟着走下坡路。
再举个例子: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很多老人五点多就开始准备睡觉。结果到了夜里两三点就醒了,整个冬天像是“熬夜过”的。广东一带的老人,很多会晚上九点多才睡,早上七点起,精神状态反而更稳,情绪也更好。
地域差异其实也能影响睡眠节律。这不是迷信,而是阳光照射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变量在背后起作用。老年人的身体对环境变化更敏感,作息节律也更容易被外界干扰。顺应自然节律,但不能被“天黑了就该睡”这个观念绑死。
还有个被忽视的点:现代老人的“睡前仪式感”严重缺失。
以前的晚上是围炉夜话、看电视、下棋、散步、泡脚,现在很多老人吃完晚饭就坐着发呆,甚至七点就关灯上床。没有过渡期,睡眠质量怎么可能好?
建议是:晚上吃完饭后,出去散步30分钟、看看电视、听会戏曲、做点轻松的家务、泡个热水脚,再慢慢过渡到睡眠状态。别急着关灯上床,强行上床睡觉只会让你更睡不着。
还有,很多子女总是劝老人“早点睡”,其实是出于好心,但往往忽视了老人真正的睡眠状况。“早睡”不等于“睡好”,更不等于“睡够”。如果你发现爸妈老是凌晨两点醒、白天犯困、情绪低落,别一味催他们睡得更早,而是该考虑调整他们的作息节律。
睡眠,是老年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别小看这个时间点的差别,它可能决定了你这一天的精神面貌、情绪状态,甚至心脑健康。每天都早醒两小时,一年下来就是730小时的“失眠”积累,身体再好也扛不住。
65岁之后的老人,请别再迷信“越早睡越好”这套说法。
晚上9点到10点入睡,是更理想的节律节点。
睡得稍晚一点,不代表作息紊乱,反而可能是你身体更加适应自然节律和社会节奏的一种自我调整。
别忘了,真正的健康,不是看你几点睡,而是你睡得是不是踏实、醒得是不是自然、有没做梦、白天精神是不是足够好。
别再让“早睡”这块金字招牌,压垮了你健康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刘晓梅,张学军,周建中.老年人昼夜节律改变与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3):309-313.
[2]李志强,王洁.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32(4):501-506.
[3]丁丽华,陈静.睡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8):2017-2021.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