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1.血液黏稠度增加:高温出汗多,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
2.血压波动大:高温使血管扩张,但空调房冷热交替又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忽高忽低,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3.电解质紊乱:大量出汗导致钠、钾流失,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
4.睡眠不足、情绪烦躁:闷热天气影响睡眠质量,情绪波动大,易诱发脑中风。
1. 科学补水,避免血液黏稠
✅ 正确做法:少量多次喝水,每天至少1.5-2升,以温开水或淡盐水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说明缺水,需及时补充。
❌ 错误做法:用饮料、冰水代替白开水(含糖饮料会加重血液黏稠)。等到口渴才喝水(此时身体已轻度脱水)。
2. 合理饮食,保护血管
✅ 推荐食物: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苦瓜、西瓜(富含钾,调节血压)。优质蛋白:鱼类、豆制品(降低胆固醇)。清暑饮品: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清热降压)。
❌ 少吃或避免:高盐食物(咸菜、腊肉等,易升高血压)。高脂食物(肥肉、油炸食品,加重动脉硬化)。冰镇饮料(刺激血管收缩)。
3. 避免极端温度变化
✅ 正确做法:空调温度调至26℃以上,避免直吹。从户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适应几分钟。避免洗冷水澡,温水沐浴更安全。
❌ 错误做法:满头大汗时直接冲进空调房(易导致血管痉挛)。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环境(可能诱发脑梗)。
4. 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 推荐运动:清晨或傍晚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
运动时随身携带水,及时补充水分。
❌ 避免运动:正午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运动后立即喝冰水或冲凉。
5. 控制慢性病,监测血压血糖
✅ 关键措施:高血压患者:每天测血压,避免擅自停药或减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避免高糖饮食。高血脂患者:低脂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
❌ 危险行为:因天气炎热自行停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飙升)。忽视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可能是中风前兆)。
若出现以下症状,立即拨打120!
F(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单侧手臂无力,抬不起来。
S(Speech):说话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T(Time):抓紧时间送医,黄金抢救时间在4.5小时内!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