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民生“双轮驱动”,常州天宁马拉松跑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4月20日上午7时30分,2025常州天宁大运河半程马拉松在天宁区凤凰新城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从凤凰岛北路出发,在21.0975公里的赛程中感受优良生态与悠久文化交相辉映的运河景观带。

本届常州天宁大运河半程马拉松采用分枪发令机制,7000名半马选手与3000名鸿运跑选手分两枪出发,分别于上午7时30分与7时45分开跑。

经过紧张角逐,肯尼亚选手GACHAGA KELVIN KARIUKI以01∶05∶03的枪声成绩获得男子半程马拉松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肯尼亚选手KANDA LUKA LOKOBE和肯尼亚选手MITEI AMOS KIPLIMO分别以01∶06∶25和01∶07∶17的枪声成绩获得亚军、季军。

中国选手钟佳萌以01∶16∶17的枪声成绩获得女子半程马拉松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肯尼亚选手ROP VIVIAN JELAGAT和中国选手崔言言,分别以01∶18∶26和01∶21∶18的枪声成绩获得亚军、季军。

本次比赛全面升级了医疗救援、后勤保障队伍。组委会下设10个工作组,统筹推进竞赛组织、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等核心环节。医疗保障方面,投入14辆救护车、53台AED及220名医疗志愿者,构建“零盲区”急救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公安部门对赛道进行了多轮勘查,并设立现场指挥部实时监控。此外,志愿者全程提供路线指引、物资补给等服务,保障赛事流畅运行、选手安心完赛。

在赛前,天宁区城管局采用“人机协同”模式,安排环卫专业队伍和保洁人员驾驶机械化作业车辆对赛道、主会场进行“深度保洁”,刷新赛道“高颜值”。赛后又第一时间全面清扫、清理、清运赛事活动区域的垃圾杂物,2小时内实现城市环境“一键还原”。

“小孩哥”N2转场天宁,化身赛场显眼包

“这也太可爱了吧!它跑起来原来这么灵活的吗?”伴随着人群中的一阵惊呼,4月20日,在2025常州天宁大运河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1个亮眼的小家伙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这位“特殊”的嘉宾是来自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的人形机器人N2。小小的它可大有来头。4月19日,它才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举办的2025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并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机器人立即启程从北京来到常州天宁。

现场,N2机器人穿上了选手的比赛服和专属跑鞋,在进行充电和调试后,立马在跑道上施展开了“拳脚”,只见它两臂匀速摆动,脚步轻快,虽然身高只有1.2米,但动作十分灵活。“一般我们是在3—5米的距离内进行操控。”松延动力工作人员张松涛拿着遥控器演示道,“你看,这上面大约有十来个按钮、两个摇杆,一般是一个按钮控制一个部位,而我们通过组合键来对机器人的整体动作进行操控。”

从历史积淀的首都,到运河滋养的天宁,两地关于机器人的缘分源于更早。今年3月14日,松延动力正式发布其最新旗舰产品N2人形机器人,与天宁经开区达成项目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项目落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双轮驱动,刷新PB

随着最后一名跑者与兔子并肩跨过终点线,2025常州天宁大运河半程马拉松圆满落幕。

万名跑者以脚步丈量运河,以汗水挑战极限。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能与意志的较量,更是天宁“双轮驱动”战略的生动隐喻——竞技场上的冲刺,映射着区域发展的跃升;赛道内外的活力,折射出经济与民生的共振。

从“刷新个人PB”到“刷新发展PB”,天宁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双轮”,以“一老一小”为“民生双轮”,以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为“精神双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蹄疾步稳、奔赴新程。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双轮驱动”产业强区

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来自松延动力的N2人形机器人拿下亚军。4月20日,在2025常州天宁大运河半程马拉松的现场,同款机器人前来“感受”赛道。这一清华系科技企业即将落地天宁经开区,标志着天宁先进制造业的硬核突破。

聚焦“智改数转网联”,天宁产业加速焕新: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今年,天宁推动实施“专精特新”培育“七大赋能行动”,加速推进常州东部智算中心建设,计划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1028”产业集群产值超700亿元。

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不断升级,带动市场活力。常州万象城以一座“城”悄悄改变着一座城,350家品牌、百家“城市首店”重塑消费版图。文商体旅深度融合,青果巷、老城厢、焦溪古镇、舜山小镇等文化场景早已进化成消费场景。天宁还将大力发展“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经济,打造互补型消费圈、过夜型消费圈和高端型消费圈,为经济增长增添源源不断的动能。

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双轮”并驱,既夯实产业根基,又激活增长动能,天宁以高质量发展的“稳”与“进”,托举起“千亿之区”的“质”与“量”。

“一老一小” “双轮驱动”民生福祉

赛道之上,满头银发的老者步履铿锵,声音稚嫩的幼童欢呼呐喊,“夕阳”与“朝阳”的温暖交织,成为民生工程的鲜活注脚,诠释了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老一小”牵系着社会的温度,“节用裕民、尽力而为”是天宁的承诺,亦是行动。天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利民实事:创成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家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400户适老化改造;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创成4家省普惠托育机构、3家示范性托育机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成功入选省政府督查激励名单;新建1家中央厨房,布局新增14个社区食堂,精心打造多个优质全龄共享助餐品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里,来往居民忙中有序;新学校里,师生们书声琅琅;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让“夕阳”更从容、“朝阳”更灿烂,让群众生活更有甜头、日子更有奔头、未来更有盼头,天宁以“民生双轮”为轴,用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铺就共同富裕的幸福底色。

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 “双轮驱动”城市品格

马拉松落幕,赛道回归宁静,跑者与观众心中留下动人的“天宁记忆”,正成为文明的火种仍在传递。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天宁注入持久生命力。在这里,我们既触摸到寺墩遗址镌刻的良渚文明密码,又在青果巷修缮的飞檐翘角间看见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美学的交融——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回响。

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天宁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即将建设,青果巷、焦溪古镇、前后北岸旧貌换新颜;萃园里,“道德的力量”正在宣讲;社区里,公益集市热闹正酣。文明实践还融入了社会治理:“城市大管家”模式探索全域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兼顾功能与情怀。

传统与现代在此深度对话,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让历史可触摸,让文明可感知,让精神可传承,天宁以“双轮”之力赓续文明薪火,用文化“软实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书写新时代“强富美高”的鲜活篇章。

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提质,从文化传承到文明创新,天宁正以“双轮驱动”破题,作答“城区能有大作为”的考卷,持续刷新发展“PB”,在千亿能级之上,跑向更壮阔的山海。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双轮   常州   马拉松   肯尼亚   民生   赛道   人形   运河   机器人   选手   活力   产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