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声E评 | 以知识产权保护促科技创新

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至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表演“扭秧歌”、四足机器狗组成的“狗狗天团”在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终点表演了整齐的高难度舞蹈动作……如今,人类生活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息息相关,保护知识产权不仅可以鼓励科技创新和发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回报率,进一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力,还可以维护公平,确保创造者和享有者的权益得到保护,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秩序,进一步确保产品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新的时代背景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现人工智能普及化,从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但是,由于法律法规、技术、规则制定等的不完善,知识产权发展路上还存在很多阻碍,需进一步完善。

以制度创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其他部门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强调,要加强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和行政裁决,构建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领域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460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更加有力地震慑了侵权者,有效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人民法院表示,将继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裁判规则,特别是在互联网平台、生物医药、AI技术、网络游戏等领域,细化认定标准,破解实事难题,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惩戒侵权行为的作用,严格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进一步激励创新的制度价值。

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指出要“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政策逐步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系列文件,将知识产权人才作为重要的人才类型。在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批复设立培训基地26家,定期进行专门培养。培训目标定位也需逐渐从简单的学历教育向复合型教育模式转变,主要以知识产权运营人才、专利信息分析人才、国际化人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等复合型人才为主体,立足于代理、管理、审查等方向,将实用性与针对性贯彻到底,做到真正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法律意识的提升,更是人类对未来创新发展的进一步投资,用更包容、更前瞻、更全面的知识产权系统为科技创新护驾远航。

供稿:黄集街道(袁欣)
编辑:陈 霞
审核:刘军波

分享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标签:科技   知识产权   人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人工智能   惩罚性   体系   宣传周   司法   公平   活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