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号晚上,中国女篮在深圳亚洲杯半决赛上输了日本队,比分是81比90。
这场球输了以后,大家都很难受,中国女篮一下子没了卫冕的机会。这不是小比赛,是女篮亚洲杯的半决赛,输了球意味着我们连决赛都进不了。
我看完比赛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几年中国女篮刚刚有了点成绩,气还没喘口气就又跌了一跤。怎么会这样?到底输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里头的事说清楚,对以后女篮发展也有用。
我得说说这场球里中国队主教练宫鲁鸣的做法。比赛里他有三个地方做得特别不理想。
第一个,我看出来他太着急想求改变,这个心态没问题,但执行起来让人不安。
他让刚满18岁的张子宇上来打主力,居然打了19分钟。说实话,张子宇有天赋,这是实话,但这姑娘太年轻了,还没打过WCBA,国际大赛更是第一次。你让她一下子挑担这么重,其实风险特别大。
反过来看,球队里王思雨、李缘这些有比赛经验的老队员,这场球硬是没怎么上场。结果张子宇虽然拿了17分9板,可下肢力量和防守明显跟不上。
尤其输分最狠那段时间,韩旭被换下,张子宇上来就被日本拉开了分差。场上的队友急得直冒汗。这比赛不是试验场,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压力都给新人。
第二个问题是阵容问题。
宫鲁鸣太迷信双高,说白了就是让两个大个子长时间一起上场。其实这个战术在小组赛用得很少,现在突然一直这么打,还整场不变通。日本的外线手感本来就好,三分一投一个准,最后投进了16个三分。
咱们高度有优势,可移动速度根本跟不上日本的那些小个球员。用身高去跟对方速度去对拼,反而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负担。为什么不试着用五小阵容换下风格,拉开空间拼防守?明明在热身赛就知道日本投篮厉害,这时候还死守原来的思路,我真想不通。
第三,就是临场指挥。
比赛最后关键时间,张子宇和对方抢篮板被打到了脸,眼睛都睁不开,裁判停了一下比赛。但宫鲁鸣居然没有提出挑战,什么都没做。如果这时候提出来挑战裁判,哪怕只是给对方一个犯规,至少可以给我们喘口气,也能让裁判以后多留意点。这样裁判压力大一些,对我们可能有点帮助。结果他就坐着,什么反应也没有,让比赛顺着日本的节奏一直往下走,最后改不了局面。
赛后郑微给出了评价,她说中国女篮正好处在新老交替的时候,所以出现现在这个问题是正常的。
其实她说话挺委婉,没有点破。中国女篮阵容里,张子宇、翟若云、贾赛琪是新面孔,其它九个人都有国际比赛经验。
对比日本,有35岁的高田真希,还有19岁的新人田中心,日本也在走新老融合。可他们为什么能赢?我觉得关键不是新老交替没过好,是对球员使用、阵容调整、现场临机决断,都没有做到位。
看比赛时我能感觉到,女篮这届队员里拼劲儿很足,但大家配置不太平衡。
新人扛着压力,老将机会少。其实大赛需要的是稳定和变招。每个球员有熟悉的位置和作用,不能大起大落。
张子宇以后肯定能打出来,但她现在还需要磨练,要保护,也不能变成背锅侠。王思雨、韩旭这些老将,关键时候更该上场,给新人压一压阵。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输了日本队,咱们真不能光说对方强。日本这几年的训练体系、挖掘球员的方法很细致,速度和投篮一直很稳定。中国以前靠身高,打亚洲对手能吃得开,但碰上外线准、速度快的球队,问题就暴露了。再不调整,中国女篮在亚洲可能还会遇到更多这样的对手。
说到底,我认为这场败北不是一场球的事,而是管理和思路的问题。不能一边喊着培养新人,一边又不给经验丰富的人机会。不能因为有一套阵容,就死打到底不换思路。更不能看到裁判有问题就不吭声。教练在场边的反应,有时候决定了球队的命。
希望这场失败以后,管理层和教练真能坐下来总结下,把用人和调整战术的权利用得更明白些。年轻球员要慢慢带出来,老队员该打的时候就要用。阵容灵活点,战术活一点,场上场下别犹豫,敢做也要敢担,决不能把机会一次次让出去。
你怎么看中国女篮这场球的失利,你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可以一起聊聊。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