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全球大豆贸易领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重要参与者身上。
从中国海关总署10月20日公布的9月数据来看,中国在大豆进口选择上有了明显调整,与美国之间的大豆贸易往来出现了特殊情况。

这一情况并非偶然,背后涉及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影响着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对全球大豆贸易的原有格局产生了冲击。
美国方面,相关产业因这一变化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中国的选择则展现出在贸易中的主动调整能力,后续这一变化还可能引发更多连锁反应。
海关总署刚公布的9月数据里,有个特别扎眼的数字,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是零,没错,一粒都没买。
这可是2018年11月以来头一遭,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首次归零,要知道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170万吨,前后落差这么大,背后的门道值得好好琢磨。

再看美国那边的情况,中西部仓库内,大豆堆积如山,那饱满丰盈的豆粒,本应是丰收的象征,此刻却无人问津,只能在仓库中默默等待。
美国豆农焦虑万分,9月,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透露,账面上显示没有任何的大豆要售卖给中国,英国《金融时报》评价,此情形对美国大豆产业而言,说是“毁灭性打击”都不足为过。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政府的举措,即便联邦政府停摆,关税征收依旧雷打不动,一边是豆农血本无归翘首以盼救济,一边是政府执意征收关税,这般操作着实令人费解。

特朗普10月14日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说中国“故意不买”是“经济敌对行为”,还威胁要终止部分对华贸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到底是谁在搞敌对。
其实中国这次没下任何行政命令禁止进口美国大豆,完全是市场自己做的选择。
关税就在那儿摆着,价格也摆在那儿,企业一算账就清楚了:美国豆子又贵,还有关税风险,巴西豆子又便宜,供应还稳定,换谁都会选巴西的。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不是靠行政命令能左右的。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换了个供应商嘛,有啥好大惊小怪的,但实际上,这可不是简单的货源替换,而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底层重构。
谈及中国为何要进口大豆,并非国内无法种植,实则是成本考量,中国仅拥有全球7%的耕地,却肩负着养活18%人口的重任,资源分配需更审慎权衡。

土地资源需善加利用,用在关键的地方上,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关乎民生根基,必须全力保障自给自足,以筑牢粮食安全之基。
大豆不一样,它单产低、占地多,是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作物,种一亩大豆的收益,比种其他粮食作物差远了。
所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进口,省下耕地种主粮,拿钱买大豆,怎么算都划算。

过去这套逻辑运转得很顺畅,中国需要大豆榨油、做饲料,美国豆农有产量还有价格优势,双方各取所需,美国大豆协会自己都承认,中国采购的量比其他所有买家加起来还多。
但从今年5月开始,风向变了,根源说白了就是“关税”二字,既然美国要打关税战,中国自然要另辟蹊径。
今年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达到1096万吨,同比增长29.9%,占进口总量的85.2%,从阿根廷进口117万吨,同比暴涨91.5%,占9%。

现在巴西79.9%的大豆出口都发往中国,阿根廷更拼,9月22日直接宣布暂时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就为了在这场大豆争夺战里多分一杯羹。
从数据就能看出来,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一点没减,2025年1-9月,中国进口大豆8618万吨,同比增长5.3%,只是供应商名单彻底变了,巴西、阿根廷接住了订单,美国直接出局了。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调整的必然结果,谁能提供更稳定、更划算的货源,谁就能占据市场。
这场大豆进口的变化,表面看是换了供应商,实际上核心是供应链话语权的争夺,谁能决定买什么、从哪儿买、什么价格买。
以前,这个权力大多在美国手里,中国作为最大的买家,有时候也得看人家脸色,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通过调整供应商,慢慢把话语权握到了自己手里。
中国的思路很清晰,不是减少依赖进口大豆,而是减少依赖单一供应商,这样就不会被人卡脖子。

为了避免被牵制,中国甚至开始试水进口阿根廷豆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宁可牺牲一部分国内的压榨产能,也要保证供应链的安全,不被单一国家拿捏。
简单说就是,美国想拿大豆当筹码来谈判,中国就直接让这个筹码失效,现在巴西、阿根廷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有多高?接近80%的大豆出口都指着中国。
这就意味着,全球大豆贸易的定价权,正在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悄悄转向中国买家手里,美国豆农成了这场博弈的炮灰,但美国政府显然没太在乎他们的处境。

9月那个“归零”的数字,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点,而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主动权已经变了。
中美大豆贸易的这一变化,并非短期波动,更像是全球贸易重构中的一个缩影。
美国相关产业面临的压力,与中国主动调整进口策略形成的对比,凸显了市场选择在贸易中的关键作用。

这种调整不仅重塑了两国间的大豆贸易关系,也给全球大豆产业链带来新的平衡信号。
后续,随着各方应对措施的落地,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选择,终将成为推动贸易走向稳定的重要力量。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