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家长的表现也很重要。家长的思维模式可以给老师一个,对学生平时教育的基本判断。
家长也是学生的决策人,一些家长做的离谱决定,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校里被嘲笑,让学生抬不起头,回家和家长产生矛盾。
初三,正是学生教育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但一名家长就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让孩子的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就遭遇了黑暗时刻!
一位妈妈,开学前看到班级群里老师发通知,要求初三学生把初一和初二的旧书本一起带到学校备用。
结果这位妈妈居然早把这些书当废品给卖了!现在可好,书店里根本买不到过去的教材,网上的教材到家也要几天时间,而且上面还没有了从前的笔记。
学生急得直跳脚,妈妈也后悔得不行。网友们的评论更是扎心:“你们那儿不中考吗?”“差那点卖废品的钱?你怎么不把自己也卖了呢?”
这话虽然直接,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初三阶段复习,根本离不开初一初二的课本。而学生开学,也会被同学嘲笑,家里爱卖废品。
为什么初三需要用到旧书呢?这可不是老师故意找麻烦,而是由中考的复习规律决定的。中考可不是只考初三内容,它覆盖的是初中三年所学的全部知识。
初一初二打下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要是地基不稳,初三学得再使劲也容易垮掉。比如数学,初三的二次函数可能要和初一的方程思想、初二的函数概念结合起来理解。
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需要累积从初一到初三的所有实词虚词知识;英语的语法体系更是从初一就开始一点点搭建的。
如果缺少了之前的课本,复习时就像缺了地图的导航,很容易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初一初二的书本里往往有学生自己留下的“学习痕迹”。
课堂笔记、重点标注、错题更正等等。这些个性化的记录是最适合孩子的复习材料,比任何参考书都宝贵。
比如某道题旁边可能写着当时为什么做错,某个知识点下面画着老师强调的易错点,这些内容都是在新书上找不到的。
卖了旧书,相当于把自己三年的学习足迹给抹掉了,实在太可惜了。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中考复习经常需要前后对照学习。
比如历史课,讲到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可能需要回溯到初一学过的相关事件;地理课分析气候特征时,可能需要结合初二学过的地形知识。
如果没有旧课本,这种立体化的复习就很难进行,只能依靠零散的笔记或复印件,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初中的书,在中考结束之前,千万不能卖。最好留到高考之后,因为高中也会涉及到初中的知识。
这位妈妈可能也没想那么多,看着孩子用过的书堆在那里占地方,觉得反正学过了也不会再用,干脆卖掉换点零钱。
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确实有些短视了。教育投资不能只看眼前那点小利益,卖旧书可能换回来二三十块钱,但要是因此影响了孩子的中考复习,那损失可就无法用金钱衡量了。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向其他同学或学长学姐借书复印,或者看看老师那里有没有备用课本。同时也要吸取教训,重要的学习资料一定要妥善保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 )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