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牢记三忌、三宜、三秘诀,秋冬少生病!

随着金风送爽我们轻轻踏入了——秋分。让我们一同漫步于斑斓的秋色中,感受那份独有的温柔与深邃。

平分秋色 万物藏情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同“春分”日一样,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

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

“秋分”时节,到处弥漫着成熟的喜悦。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果飘香,蟹肥菊黄。五谷丰登,颗粒归仓。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雷始收声,是说雷在阴历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实际上是因为秋分之后秋燥之气渐盛,干燥的空气难以形成雷电,所以雷声便消失了。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也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养生

秋分至,昼夜均,养生之道在于平衡。古人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我们不妨抓住秋季好时节,牢记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黄金养生15天!

三忌

忌秋伤于湿‌

《素问》古训有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祛湿,成了秋季最为关键的一课。

起居上,应避免洗凉水澡,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以免寒邪趁机而入,损伤阳气。

饮食上,多吃具有清利化湿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莲子、茯苓等,能够健脾和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湿气无所遁形。

忌盲目进补‌‌

自然界万物进入收获与收藏的季节,人们也习惯于身体的调养与进补,俗称“贴秋膘”。然而,‌秋季防“火”,盲目进补,将生内热。

仲秋时节,清淡与温润相结合,多摄入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等,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方能从内到外滋养身心。

忌冻三部位

头部

作为人体阳气最为集中的部位,头部受凉,便会引发头痛、头晕,影响全身的气血循环。外出时,可佩戴帽子或围巾,以阻挡寒风的侵袭。

腹部

腹部,是人体脏腑的聚集地,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场所。一旦腹部受寒,会使气血瘀滞,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衣物上,抛弃单薄衣物;饮食上,避免过多吃食生凉之物。

脚部‌

脚部,作为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其血液循环相对较弱,易受寒风侵袭。注意脚部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三宜

宜少辛多酸,清肺气

秋分过后,自然界步入燥之季。辛味食物具有发散作用,容易耗散肺气;而酸味食物,生津润燥,收敛肺气 。

可多食酸味食物,如苹果,酸甜可口,不仅生津解渴,滋养身心,还能健脾益胃,促进消化。而石榴甘酸滋养,入肺生津润肺,具有食疗作用。

宜动静结合,修阳气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宜人,正是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的好时节。

避开剧烈活动,以免过度消耗阳气和精力。选择轻松愉悦、节奏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宜宁心静神,敛肝气

古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不舒,容易出现情绪烦躁、易怒、失眠等。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是抵御“悲秋”情绪的有效武器。闲暇时刻,走出家门,投身于大自然,无论是漫步林间小道,参与娱乐活动,还是攀登高峰,都是开阔心胸的方式。

三秘诀

秋分行一事

秋分养生,从养肺开始;养肺之道,在于深呼吸。尝试一下热水蒸汽呼吸法。

第一步,在茶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让水蒸气自然升起。

接着身体放松,将茶杯口对准口鼻部,保持一定距离,缓慢而深长地通过鼻子吸入蒸汽,每次持续约10分钟。

热水蒸汽呼吸法,能够帮助湿润呼吸道,缓解鼻腔和喉咙的干燥,清理内火。

秋分吃二宝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生长在田野间的野菜,有人叫它“秋碧蒿”,也有人叫它“野苋菜”。其根部泛红,口感爽脆,带有一丝甘甜。

据医学典籍记载,它能清湿热、解肝毒、凉血化瘀,是秋季养生不可多得的食材。每逢秋分,采摘最新鲜的秋碧蒿,与鱼片一起熬成“秋汤”,既暖身,更暖心。

品秋蟹

古语云:“秋分食蟹忙。”

秋风送爽,正是品尝螃蟹的最佳时节。然而,螃蟹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适当搭配生姜、黄酒等以佐制其寒性,谨记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秋分按三穴

大椎穴:强壮肺气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人体阳气的汇聚点。

‌按摩方式‌:用掌心覆盖大椎穴,轻轻搓揉5分钟,直至感到局部发热。

太白穴:健脾和胃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按摩方式:用手指指腹对准太白穴,以适度力量按压,以穴位处产生轻微胀痛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或多次重复点按、掐按。

承浆穴:止痛舒劳

承浆穴,位于面部,前正中线上,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穴,力度适中,以局部产生酸、胀、麻感为宜。每次按摩1-3分钟,可重复多次,帮助舒缓面部肌肉,减轻疲劳感。

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以祈求美好与安宁。旧时的女孩子拜月,还会期盼彩云追月之景,以印证自己的容貌美丽。

折桂

秋分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中国人喜爱桂花,赋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折桂”二字,更蕴含着“金榜题名”之意。

送秋牛

秋分节气,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的秋分,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人在做“竖蛋”试验。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秋分·诗词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今日秋分

你那里天气转凉了吗?

你还知道秋分哪些独特的习俗?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图文综自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新华网、国学生活、视觉中国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养生   秋分   秋冬   秘诀   今日   阳气   太白   时节   秋季   生津   食物   方式   秋菜   节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