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外资大撤退,从家乐福到星巴克,为何他们玩不转中国市场了?

星巴克扔出了个重磅消息以130亿美元的估值,把中国业务最多60%的股权卖给了博裕资本,之后改成品牌授权模式,和对方成立合资公司运营国内的8000家门店。

这波操作一出来,网友们立刻炸开了锅,纷纷猜测新公司会不会像当年麦当劳那样改名,"绿人鱼""绿海妖"的调侃刷了屏。

作为一个天天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我盯着手里的星巴克杯子,忍不住琢磨:当年的咖啡界顶流,怎么就走到"卖身"这一步了?

昔日荣光:从试水小店到咖啡巨头

星巴克刚进中国的时候,那可是妥妥的高端象征。

1999年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店,一杯卡布奇诺卖19块,这在当时相当于北京白领一天的工资。

那会儿大家喝咖啡还以雀巢速溶为主,星巴克带着满满的异国情调,简直是新鲜事物的代表。

一开始星巴克也没敢大举进军,采取的是区域合作模式。

华南跟美心集团合资,华东牵手统一集团,而且在这两家公司里只占5%的股份,华北地区更是单纯的授权经营。

现在回头看,这种谨慎的布局反而帮它避开了初期的市场风险。

没想到市场反响出奇的好,一线城市的白领们迅速被这个洋品牌吸引。

2000年上海首店开业,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2004年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爆火,更是让星巴克成了社交身份的象征,能在星巴克里谈事情、办公,成了一种潮流。

看到这么大的市场潜力,星巴克开始逐步收回股权。

2007年起扩张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还在云南普洱建了亚洲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深耕供应链。

2017年,它花13亿美元买断了统一集团手里的股份,终于实现了中国业务的全面直营。

那时候它的门店将近3000家,在咖啡市场里的占比高得吓人,说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启蒙者,一点都不为过。

今时困境:本土围剿下的增长难题

可谁能想到,曾经的行业标杆,后来会被本土品牌打得节节败退。

2017年瑞幸咖啡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凭借APP点单的便捷性、低价优惠券和层出不穷的爆款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即便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折,现在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万家,不管是营收还是规模,都稳稳超过了星巴克。

除了瑞幸这个强劲对手,Manner、MStand这类精品咖啡品牌也分流了不少追求品质的客群。

更关键的是,9.9元一杯的平价咖啡越来越多,星巴克的价格优势彻底消失了。

这几年中国人喝咖啡的次数越来越多,可星巴克的市场份额却一路往下掉,到2025年二季度,它的营收还不到瑞幸的一半。

全面直营虽然让星巴克掌控力变强,但也为后来的成本压力埋下了隐患。

门店扩张到8000家,几乎覆盖了近千个县城,可品牌的稀缺感也被稀释了。

以前大家追捧的"第三空间",因为部分门店管理不到位,越来越难满足消费者对私密性和体验感的需求。

更头疼的是,商场不再给它提供租金优惠,未来几年大量租约到期,成本压力只会更大。

产品和营销方面,星巴克也显得有些滞后。

2024年它推出了78款新品,远不如瑞幸的119款多,也没出过什么现象级的联名活动。

它那套全球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在变化飞快的中国市场里,实在显得不够灵活。

其实这也不是个例,从家乐福退出中国市场,到ZARA的关店潮,不少外资品牌都因为没能适应本土市场的节奏,陷入了增长放缓的困境。

如此看来,星巴克选择引入本土合作伙伴,也是无奈之下的必然选择。

而能从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的博裕资本,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这家机构背后有新加坡GIC、淡马锡以及李嘉诚基金会等重量级投资方,今年不仅拿下了全球电网、北京SKP和金科物业等大项目,还参与过蜜雪冰城IPO这类消费领域的投资,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正是星巴克目前急需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麦当劳当年的转型案例。

2017年麦当劳把中国业务80%的股权卖给了中信和凯雷,还改名为"金拱门"。

之后通过推出鸡肉卷、肉夹馍等本土风味产品,拓展外卖渠道,搞本土化加盟,不仅实现了门店数量翻倍,利润率也提上去了。

现在星巴克走了类似的路,希望能复制这样的成功。

最新的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近两个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和总营收已经恢复增长,这说明合资模式确实带来了一些新转机。

但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少,它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推出更贴合本土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加入平价咖啡的竞争?

作为消费者,我其实挺期待看到一个更敏捷、更本土化的星巴克。

毕竟市场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就越优质。

至于星巴克会不会推出9.9元的产品,我猜不准,但我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毫无疑问,星巴克的"卖身"不是败退,而是适应中国市场的战略转身。

在本土品牌强势崛起的当下,外资巨头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学会借助本土伙伴的力量。

未来的中国咖啡江湖,将会是一场更加精彩的多元博弈,而最终受益的,终将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美食   家乐福   中国市场   外资   咖啡   本土   中国   麦当劳   品牌   北京   市场   产品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