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或突破10万元/吨!新能源需求激增叠加资源瓶颈,全球铜供应面临重构

(中亚通讯社)奥什报道 记者侯庆山 2025年4月16日,在中国上海举行的CLNB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唐菊兴的一则预测引发行业关注:到2030年,铜价或将接近或超过10万元/吨。这一判断基于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与全球铜矿资源瓶颈的双重压力,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铜焦虑”再添注脚。

铜价上涨逻辑:新能源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博弈

据唐菊兴分析,铜价攀升的核心动因在于新能源产业对铜的刚性需求激增。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单车用铜量达80公斤以上,远超传统燃油车的不足10公斤。叠加光伏、风电、氢能等领域的扩张,铜作为核心导电材料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4年,中国铜需求从788万吨跃升至1500万吨,年增速6%,铜产品进口额超6000亿元,与油气、铁矿石并列我国进口额最高的三大矿产品。


然而,供给端却面临严峻挑战。唐菊兴指出,全球铜矿资源已进入发现瓶颈期,近十年仅有刚果(金)、塞尔维亚及中国西藏三处大型铜矿被发现,且新探明铜矿品位持续走低。例如,西藏巨龙铜矿品位仅0.2%,而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品位为2.51%。品位下跌直接推高开采成本与难度,加剧供应制约。


国内资源开发提速,但对外依存度仍高企

为破解资源困局,中国正加速推进找矿行动。唐菊兴透露,“十四五”期间,西藏累计新增铜资源量超2000万吨,预测潜力达1.5亿吨;黑龙江多宝山铜矿深部找矿新增365万吨资源量。按规划,到2035年,西藏铜产能将突破120万吨/年,产值超1500亿元,有望重塑全球铜资源格局。


不过,国内铜矿开发仍面临“先天不足”。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铜矿产量仅210万吨,二次回收产量330万吨,但进口量高达1450万吨以上,对外依存度超70%。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同一场合表示,中国铜矿品位普遍偏低,如西藏巨龙铜矿虽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矿山,但其低品位、高海拔特性导致开采成本居高不下。


供需拐点何时至?2040年外采率或降至50%

面对需求激增与供给瓶颈,唐菊兴预测,随着西藏等地区资源加速开发,到2040年中国铜矿产量或增至260万—300万吨/年,二次回收量达650万吨,外采率有望降至50%。但短期内,进口依赖仍难根本扭转。他呼吁,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加强海外资源布局以保障产业链安全。


陈景河补充道,铜需求本质与电力增长挂钩,到2040年全球总需求或突破4000万吨。在能源转型不可逆的背景下,铜价中枢上移已成共识,产业链需未雨绸缪应对“绿色金属”短缺挑战。


铜,这一“电气化血液”正站上风口浪尖。从西藏高原到非洲矿场,全球铜资源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如何在资源约束与低碳转型中寻求平衡,将成为各国产业战略的关键命题。


责任编辑:易良

校对:闻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新能源   刚果   巨龙   需求   全球   铜矿   资源   西藏   中国   瓶颈   品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