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万吨大豆抵达中国港口!特朗普没想到,中国竟然真不怕脱钩?

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过去这句话一直被我们强调,如今压舱石也有松动的迹象,我们不愿与美国脱钩,但是“去风险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豆这个产品,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风向标,中国买不买美国大豆,往往取决于美国对华是否友好。

大豆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核心农产品,2024年占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28%,极易成为报复性关税的目标。历史经验显示,2018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美国对华出口量骤降70%,促使中国买家加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替代市场

这次美国对华加征史无前例的关税,美国豆农们就担心,中国肯定会对大豆进口动手。

果不其然,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进口商仅用三天时间,就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大豆,约240万吨。于是,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的进口国。

其实不仅从短期看,我们减少美国大豆的进口,是对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从中长期来看,这更是一种“去风险”的考量。

这几年中美在科技、安全等领域的竞争加剧,促使中国减少对“战略对手”关键商品的依赖。美国大豆主产区(如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多为共和党票仓,中国减少采购可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形成反制压力。

除了巴西之外,我们对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也提高了大豆进口量。虽然大豆并不称得上是战略资源,但是通过供应链多元化、成本优化及地缘政治对冲,能够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增强抗风险能力。

与中国有同样看法的,还有美国的其他盟友们。

近日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发表观点说,包括英国、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都应该认识到,今天的美国比中国的风险更大,他们不应该一昧的追随美国“抗中”,而是应该在金融、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尽快对美国“去风险化”。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也说明特朗普政府的目的,已经被西方学者们注意到了。此前我们就曾指出,特朗普政府本次打贸易战,就是要深挖护城河,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不分敌友的把其他国家最优质的产业链,转移到美国本土来。

在这个问题上,台湾地区是最明显的例子,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已经在美国的迫胁之下,向美国投产千亿美元,大量产业链也要转移到美国。

因此综合来说,对于我们而言,在当前中美关系螺旋下降的大趋势下,在关键领域实施对美国“去风险化”,是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的。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战略资源储备,都要做好这样的打算和准备。前两天美国副总统万斯还宣称,华盛顿内部有人叫嚣要跟中国打“真的战争”。我们不愿跟美国脱钩,但是在美国好战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做好相应的方案和心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大豆   中国   台湾地区   阿根廷   巴西   中美关系   美国   港口   没想到   风险   领域   政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