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黑土地上,端午的晨光总是裹挟着独特的韵味。家乡的端午节,虽没有南方龙舟竞渡的热烈,但那些传承至今的习俗,如同陈年佳酿,品味十足,一箸一食间,皆是端午纳福的美好祈愿。
端午的清晨,是被粽香与蛋香唤醒的。原来端午节的前一晚,家中长辈就会系上围裙,将提前泡好的糯米、颗颗饱满的红枣,还有带着清香的粽叶摆上灶台,一个个粽子在母亲的精雕细琢之下成了小巧的“绿船”,盛满了甜蜜的期盼。包好的粽子整齐地码进大锅,再放入洗净的鸡蛋,清水漫过粽子和鸡蛋,生起灶火,粽子和鸡蛋为伴在大锅里互相相拥了。经过一夜焖煮,粽叶的清香彻底渗入糯米与鸡蛋。早上剥开粽子咬一口,软糯香甜,吃一口鸡蛋,淡淡的粽叶香侵入心脾,寓意生活如红枣般红红火火的香粽和鸡蛋成为端午早餐纳福的必吃食。
当晨曦为东方染上一层金色时,卖豆腐的吆喝声便穿透大街小巷。各家女主人端着盆子匆匆出门,在热气腾腾的豆腐摊前,挑选着白嫩的大豆腐。吃豆腐是东北端午不可或缺的纳福习俗,老一辈人深信,这滑嫩的豆腐能为家中带来满满福气。母亲总会将豆腐与鸡蛋液精心搅拌,蒸出一碗碗软糯的豆腐鸡蛋羹。颤巍巍的蛋羹,入口即化,既照顾了外公外婆松动的牙齿,也寄托着全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到了午餐时分,餐桌上必定摆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白菜馅、芹菜馅或是韭菜馅,三种馅料承载着不同的祝福——白菜谐音“百财”,寓意财源广进;芹菜象征勤劳,愿靠双手致富;韭菜则取“久财”之意,盼财源长久不断。一家人围坐桌前,咬开一个个寓意元宝的饺子,欢声笑语中,幸福也跟着满溢出来。
夜幕降临,端午的晚餐倒没有太多讲究了。在过去并不富裕的岁月里,经历了早餐与午餐的丰盛,晚餐更多是回归平淡。但即便如此,这一天的每一餐,都深深镌刻着家乡人对端午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那些传承下来的习俗,那些融入三餐的祝福,如同纽带,串联起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端午记忆,如今,传统的端午纳福依然存在,但物质的丰盈赋予端午更多的美食了,而唯独香糯的粽子和粽叶蛋以及寓意福气满满的豆腐及美味的饺子依然在端午餐桌上流传,绵绵不息,回味无穷。
#端午纳福#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