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再破天花板,受邀观礼九三阅兵,这次,他让整个体坛沉默了

文|生生

编辑|黄毅来了


东京奥运会9秒83的亚洲纪录还在被热议;

可随后世锦赛 10 秒 30 的成绩却让苏炳添陷入“不务正业”的骂声。

如今,出现在九三阅兵现场的他,让整个体坛沉默了。

01

2022年7月,世锦赛男子100米的赛场上,苏炳添的身影让无数中国观众充满期待。

这是他东京奥运会创造 9 秒 83 奇迹后的首次国际大赛亮相。

然而,半决赛中 10 秒30的成绩,让他最终无缘决赛。

这一结果与东京奥运会的巅峰表现形成巨大反差,也瞬间点燃了舆论的质疑之火。

彼时,网友们翻出苏炳添东京奥运会后参与的一系列非赛事活动。

拍摄运动品牌、汽车品牌的商业广告、出席体育活动,上综艺等等。

在部分网友看来,这些“场外活动”分散了他的训练精力,是导致其成绩下滑、无缘世锦赛决赛的“罪魁祸首”。

“整天忙着上综艺、接代言,早就忘了自己是运动员!”

社交平台上,类似的指责铺天盖地。

更有极端声音将他与”老一辈运动员的纯粹”做对比,嘲讽他“掉进了名利场”。

曾经的“全民骄傲”,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被流量裹挟的失败者”。

在舆论沸沸扬扬之时,官方下场亲自为其“正名”。

一句“你真的懂苏炳添的付出吗?”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展露无遗。

1989 年,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一个小村庄的普通家庭。

初二那年,一次偶然的田径比赛让体校的教师宁德宝发现了这个能吃苦的少年。

没有任何专业的装备,青涩的少年还是在场上跑出了多出同龄人一大截的好成绩。

就这样,他误打误撞的将自己送入了“短跑”的大门。

进入中山市体校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时,他还是个15岁的孩童。

体校的日子枯燥而艰苦,每天清晨 5 点半起床出操,绕着操场一圈一圈的跑。

跑完了还要蛙跳、深蹲、冲刺跑等等力量与速度训练。

傍晚还要加练技术动作,直到太阳落山,月光撒上跑道才结束。

他的运动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脚底的水泡消了又起。

但那时的他就已经懂得了努力训练的重要性。

18岁那年,苏炳添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广东省队,遇到了“中国短跑教父”袁国强。

起先,这个个子只有172cm的少年并未引起教练的注意。

可随着训练的进行,袁国强被这个话不多但却格外刻苦的孩子吸引了。

他虽然先天条件上不如欧美选手,但爆发力极强、步频极快,是个“可塑之才”。

惜才的袁国强开始带着他反复观看世界顶尖选手的比赛视频。

耐着性子陪着他拆解跑步时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从起跑器的角度调整,到蹬地时的发力部位;

再到摆臂的幅度与频率,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要精确再精确。

而苏炳添也十分刻苦,从不嫌麻烦,每天练习上百子,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2012年,苏炳添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在伦敦奥运会上,他跑出了10秒19的好成绩,成功晋级了半决赛。

或许没能拿到好名次,但却是中国短跑史上首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

此后的几年里,他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天花板”。

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他以 9 秒 92 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冠。

2021 年东京奥运会,32 岁的他在半决赛中跑出 9 秒 83。

以一己之力将亚洲纪录大幅提升 0.08 秒,成为奥运史上首位闯入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

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他从一个古镇少年,一步步跑成了“亚洲飞人”。

可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年纪和伤病成了阻碍他们上场的“绊脚石”。

02

东京奥运会后,苏炳添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继续在赛场上拼搏。

2022 年他带着国人的期待踏上赛场,可半决赛中 10 秒 30 的成绩,让他遗憾无缘决赛。

彼时,距离东京奥运会的高光时刻不过短短一年,伤病却已悄然缠上了这位“亚洲飞人”。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但他始终想在拼一把,尝试打破自己的上限。

2025年2月,他亮相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济南站男子 60 米比赛。

作为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他以6秒65的成绩成功夺冠。

4月13日,苏炳添又和队友一起夺得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男子 4×100 米接力冠军。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短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断的打破着自己的“天花板”。

而最近,他更是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

九三阅兵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大事件,而苏炳添则以嘉宾的身份受邀观礼。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阅兵观礼台上时,体坛的沉默,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嘉宾席中,他看着受阅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眼中满是自豪。

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无一不展现着中国运动员的风采。

而他更是在观礼后激动的发文表示“非常震撼”。

相信对于他来说,能收到邀请不仅仅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么简单,更是对他多年来在田径赛场上为国家争光的一种肯定。

回望苏炳添的路,这份肯定来得不算容易。

从曾经跌入争议的谷底,却凭借坚守爬了上来;

到被质疑“不务正业”,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初心。

如今,站在九三阅兵的观礼台上,他早已超越了“运动员”的身份,成为中国体育精神的代表。

而这份光荣,属于他,也属于每一个和他一样有着坚韧精神的每一个人。

结语

苏炳添的价值从不是那枚奥运铜牌,也不是 9 秒 83 的数字。

而是他用 36 岁的“高龄”证明:

运动员的“天花板”从不是年龄,而是坚持,是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这份精神,远比任何纪录更有意义。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极目新闻|苏炳添现场观看阅兵:非常震撼

环球网|苏炳添再谈退役:全运会将为体育生涯画上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体育   体坛   东京   半决赛   短跑   奥运会   亚洲   成绩   运动员   田径   体校   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