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2025年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竞争格局分析
头豹研究院对于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
2019年—2023年,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由35.10亿人民币元增长至57.21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3.00%。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由65.1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94.34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9.70%。
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
国民健康意识增强,社会对男性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趋升,推动了西地那非市场规模的扩大。
2019-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从1,902元增至2,460元,CAGR为6.64%。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男性对于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不再讳疾忌医,更愿意主动寻求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口服西地那非药物。整个社会对ED治疗药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这一积极变化直接促进了整体西地那非市场规模的上行趋势。
西地那非兼具医疗与消费属性,特殊时期规模随短期需求刺激而激增,随效应减弱而回落。
在2020-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为8.69%、8.78%和8.64%。该占比体现兼具消费和医疗属性的需求特点,与行业规模的波动相呼应。西地那非是非医保覆盖的“消费型药品”,在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期间经历短期消费需求刺激,2021年行业规模激增;而后随着防控常态化,需求催化效应减弱,致使2022年行业规模骤降。
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近年来西地那非仿制药陆续上市,数量众多,接受低价产品的客群市场有望进一步开拓。
根据CDE,2021-2023年获批纳入化学药品集的西地那非数量分别达12、4和19个,截至2024年7月16日已纳入8个。随着更多仿制药的上市,西地那非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获得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有望刺激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言,低价仿制药的增多将降低治疗门槛,促使其更愿意尝试并接受治疗,从而进一步扩大西地那非的市场规模。
ED问题普遍存在于中青年男性群体,而中青年男性的消费能力和对ED问题的接受度更高,有望进一步驱动西地那非市场增长。
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4月,在中国60岁以内的ED患者所占比例为38.17%。一方面,对比老年群体,中青年男性的消费能力通常更强,更愿意为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投资。这部分消费者对西地那非的购买力将有力支撑市场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开放,更多男性开始正视并主动寻求解决ED问题的方法,中青年男性的主动性更强。这促使更多患者更愿意尝试西地那非的药物治疗,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经头豹研究院分析,西地那非行业竞争格局概况如下:
西地那非市场上原研药与仿制药并存,竞争较为激烈。一方面,西地那非仿制药纷纷上市,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的主要焦点。仿制药凭借性价比优势对原研药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西地那非属于“消费型药品”,企业也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西地那非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辉瑞、白云山等;第二梯队公司有华润双鹤等;第三梯队有科伦药业等。
西地那非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辉瑞作为原研药厂商稳居业内第一梯队,白云山等本土企业凭仿制药的跟进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从集团作为生产商拥有的西地那非批文数量来看,截至2024年7月22日,白云山拥有6项,辉瑞与东阳光各拥有3项,剂型25mg、50mg和100mg全覆盖领先于行业。辉瑞作为西地那非原研药(万艾可)的生产商,位于第一梯队,其品牌效应、市场认知度和长期的临床应用经验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白云山等国内企业凭借仿制药的迅速跟进和对本土市场的深入理解,同样在第一梯队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反映了原研药与仿制药在专利到期后市场的典型竞争模式。
海内外药企的研发实力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土品牌正加速研发以缩小差距。
从2023年的研发费用率看,辉瑞达18.26%领先于行业,其次是京新药业10.03%在本土企业内表现突出。研发费用率是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指标,对行业竞争态势有着重要启示。一方面,辉瑞的高研发投入确保其产品线的更新迭代,能够应对仿制药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保持其在全球西地那非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本土药企的研发投入比渐增且趋近国际水平,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原研药的专利限制,有助于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实现对原研药的临床替代。
西地那非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ED治疗需求的普遍性或将吸引更多西地那非仿制药厂商入局,从而加剧价格竞争。
从抗ED药物用户在男性群体的占比看,截至2024年4月,有38.64%的男性服用过药物。男性群体中ED的治疗需求具有普遍性,或将吸引更多的药企入局,国产西地那非的仿制药数量进一步增加,业内的价格竞争或将加剧。
西地那非市场日渐成熟,竞争焦点转向创新与差异化,学术界与产业界在药物新适应症的开发有望重塑行业格局。
根据知网,2021-2023年西地那非相关的学术研究数量分别为57、21和28篇。西地那非市场日趋成熟,原研药企与仿制药企的竞争焦点从单纯的产品复制转向创新和差异化,这将促使学术界减少对西地那非基础性质的研究,转而关注其在特殊人群的应用、联合疗法等更具体的领域。此外,随着对西地那非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学术界和企业或将共同探索其面向新适应症的应用潜力,药企有望从中受益从而提升竞争力,或将改变竞争格局。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