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眼镜店陷入倒闭潮,明明没有电商冲击,为啥还会自己干到黄?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去年逛商场,路过眼镜专柜,听到了一段对话。

一个父亲带着孩子配眼镜,问到:“老板,这副蔡司镜片最低多少?”

“打完折2800,进口镀膜的,孩子戴绝对保护视力!”

父亲没说啥,转身离开了,随即小声和身边的孩子嘀咕了一句:“太吓人了,还是网上配一个吧”

这段对话,就是眼镜行业死亡现场的缩影,2022到2025这三年,全国倒了6万家眼镜店,平均每天55家拉闸关门

作为服务型很强的行业,眼镜行业其实不该被电商冲击,能把自己搞成这样,全是自己作死。

眼镜店的套路

提到眼镜店的暴利,我们需要先说说江苏省丹阳市,这个县级市的产业园区,虽仅有8平方公里,却承担着全国七成、全球一半的镜片产能。

在丹阳,镜片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论斤称,很多国际大牌的A型眼镜,在丹阳200元就能买到。

丹阳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眼镜其实可以很便宜

可现实的情况是,到了其他城市商圈的柜台,价格却能翻几十倍,问题出在哪里?

自然是用套路套你,以前眼镜店能赚暴利,靠的是这几个套路。

第一,就是利用信息差

过去,消费者对眼镜相关知识一窍不通,根本分不清什么“非球面”“渐进多”等专业名词,信息不发达,想了解也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店员说什么就只能听什么,他吹的天花乱坠,你也只能买单。

就是这种信息差,让消费者被动挨宰。

比如,博士眼镜2016年单片进价才28元,门店标价却高达280元,明月眼镜成本6块7,零售价敢标998元,过去这种事屡见不鲜。

第二,渠道垄断让消费者没得选

在网购眼镜还没兴起,线下医院视光中心也少的时候,大家配眼镜只能去街头眼镜店。

这就给了他们机会,特别是学校、医院附近的眼镜店,更是坐地起价。

某县城重点中学旁边的眼镜店,镜片至少千元起步,镜框还得另算钱。

当店员打着“进口镀膜,能保护视力”的幌子,家长们担心孩子度数加深,只能乖乖掏钱。

第三,用“伪专业”抬高价格

眼镜店会搞很多貌似高深的服务,收取溢价,比如验光,很多人觉得验光是个高深的技术活,愿意花几百元。

可实际上,全国真正有专业资格的验光师只有3万人,基本在大医院。

眼镜店的所谓“验光师”根本不是专业的,就是简单培训过的销售员,验光只是用机器弄个大概

毕竟眼镜这个东西,大部分人差个几十度也能用,没那么严谨。

可就这样,他们照样敢收几百块的“专家费”,其他溢价服务套路类似,假装专业,其实就是忽悠。

套路失效

现在,眼镜店的暴利结束了,原因在于,遇到了“整顿一切”的零零后发力,零零后终结了眼镜店的套路。

零零后都会上网,信息查找能力强,以前店员说“这是进口镀膜镜片,值2000元”,顾客只能无奈接受。

现在可不一样,零零后配眼镜前,会先在网上查攻略,镜片的出厂价、阿贝数、折射率等专业参数一搜便知,忽悠不了

价格信息差也完全失效,你说几百上千,人家打开社交媒体,把“59元丹阳直发”“蔡司镜片只要299元,还送镜框”的官方商城广告甩你脸上,直接没话说。

更狠的还有“云配镜”,打破渠道垄断。

医院验光,数据直接上传到手机,用测瞳距的APP 搞定数据,网上发货。

就这样,验光加配镜一套流程下来,价格比街边店便宜一半,有了更实惠、更专业的选择,谁还愿意去门店当冤大头呢

零零后还会玩杀人诛心,就是去线下试镜框,再回线上下单,线下门店成了免费展厅,看着人不少,实际成交的却没几个,老板彻底无语了。

最后,零零后的消费观十分清醒,“进口镀膜”“设计师联名”这些话术,对他们根本不管用。

他们不会追求这些虚的定西,他们配镜前会在网上把镜片好坏的评判标准摸得门儿清,只抓关键参数,看数据,不看概念,不会为那些模糊的所谓“专业概念”买单

套路不能用了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这些套路被识破后,眼镜店的口碑也彻底完了,现在就算想诚实做买卖都没人信了,客流肉眼可见地减少。

有社区店老板无奈地说:“以前每月能赚15万,如今8万都难,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眼镜店的未来

在大批眼镜店倒闭的同时,也有一些门店找到了新出路,他们的做法可以供后来人参考。

其一是向上走,这类眼镜店一般走“专业深耕”路线,卖眼镜,更卖服务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宝岛眼镜,以前宝岛也靠卖高价眼镜赚钱,后来转型做“视健康服务”,聚焦儿童近视防控,他们精心服务每一个客户,会为孩子建立专属视力档案,每月免费复查。

虽然这里的防控镜片卖1200元一副,但家长还是觉得合适,因为买的不光是眼镜,还有背后的一套服务。

归根结底,这个模式适合服务高端人群,在每一个客户身上挖掘价值

客户满意了,自然原意高价买单。

其二就是向下走,主打性价比,靠量取胜

这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目仓眼镜。

目仓眼镜在社交媒体打出低价套餐,先让顾客在网上验光,再到店里拿眼镜,镜片价格直接砍掉三分之一。

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压缩中间环节,把成本压到最低,才有了如此优惠的价格。

这类眼镜店他们赚钱主要是靠走量,虽然单副眼镜利润没多少,但销量非常火爆

很多眼镜店一年流水能高达千万,比巅峰期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们的路不同,但都可以借鉴,对于整个眼镜行业来说,关店潮不是终点,而是告别暴利,回归本质的新起点。

任何行业想要长久发展,最终都要回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核心上来,对需要高端服务的客户,就提供高端服务,对需要性价比的客户,就极端压缩成本,满足他们的需求

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满足,才能让消费者买帐,靠忽悠的时代已经一起不复返了。

——THE END——

参考资料:钛媒体——国潮在“县”:一副眼镜撬动千亿产业,中国小城改变世界的“目光”

京报网——一副眼镜动辄上千,成本究竟是多少?谁在赚取“暴利”?

鲁中晨报——“20元的镜架,卖400元是行情”!一副眼镜动辄上千,钱都被谁赚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眼镜店   全国   眼镜   镜片   套路   丹阳   暴利   息差   专业   蔡司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