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玄戒O1,真假自研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请勿转载。

5月20日上午,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微博宣布:“小米玄戒O1,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雷军还表示,搭载小米玄戒O1的两款旗舰产品将同时发布,即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和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Ultra,“体验非常出色”。

对于玄戒O1,首先要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我支持任何形式的自研芯片;其次我反对各种拉踩的恶臭的饭圈文化。

一、自研路线图

从技术路线来说,自研芯片有三条路线:

一是可控自研。

有人宣传“全栈自研”,然而真正的全栈自研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能够做到EDA、光刻机、晶圆代工完全自研,提出这种说法的也是一种恶臭营销。

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EDA、芯片设计和晶圆代工可控,就算是可控自研了。

放眼全球,Intel基本做到了可控自研,但Intel的EDA、光刻机也不是自研的。

国内仅有华为勉强算是做到了这一点,华为旗下的投资公司哈勃投了几个EDA厂商(如华大九天);海思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可以称得上全球顶级;晶圆代工在大陆的厂家(然而依然使用的ASML的设备)。整个产业链能够做到自主可控,代价是全员跟着上了制裁名单。

二是自行设计,设计环节实现自研。专业的叫法是Fabless。

海思本质上也是一家Fabless,只不过华为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更加可控了一些。

芯片设计类的企业非常多,比如AMD,比如英伟达,它们设计的产品大多交给台积电代工,有时候交给三星。

国内的芯片,最典型的是传音,传音用的是紫光展锐的芯片,展锐就是一家Fabless。

小米的玄戒,也是这种方式。

能做到Fabless的企业已经十分NB了,放眼全球,能搞3nm制程Fabless的企业屈指可数。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的尝试非常勇猛,无论这款芯片市场表现是惊艳还是翻车,我个人认为都值得鼓励。

三是定制设计。

比较典型的是车企,新能源车因为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的需要,对算力的需求远超传统燃油车,会寻求定制车规芯片,比如特斯拉早期找过英伟达定制芯片,后来是完全自研。

有一种传言,小米的玄戒O1是定制芯片。

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

二、世界手机销冠:中国

据IDC数据,2024年手机销量销冠是苹果,2024年出货量为2.321亿部,市场份额18.7%,同比下跌0.9%。

三星、小米、传音和OPPO紧随其后。

表面上看,小米才世界第三。

表面上看,中国手机品牌难以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换个视角,你会惊讶的发现,如果按照国别计算的话,中国品牌的手机销量,是妥妥的第一名。

Others里也绝大部分是中国手机品牌,合计占据了差不多近6成的销量。

这是典型的中式打法:饱和式救援。

然而,一个惊悚的事实是:苹果赚取了整个手机行业80%的利润。

为什么?

苹果手机赚钱就三个要素:一是价格足够贵(高端路线);二是核心技术自研(芯片、操作系统);三是高效整合外包供应商(果链)。

换言之,如果其他手机品牌想要攫取更高的利润,抄苹果作业是一条捷径。

不难发现,虽然压力重重,华为正在这条路上做尝试。

小米走这条路也是必然。

对手机厂商利润影响最大的环节,恰恰就是芯片。

作为世界前三,小米肯定是想在手机上多赚利润的,自研芯片是大势所趋,对于小米来说,有这个能力,更有利益驱动力。

另外,自研芯片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从高通那里拿到更低的价格:手里有芯,哪怕不好用也可以压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米早就在投资造芯。先不说澎湃系列,小米在2021年注资成立玄戒,玄戒的法人是曾学忠,来自于紫光展锐,是通信芯片领域的高端专家。

三、全球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链,孰重孰轻?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不可能独自撑起全产业链,所以在核心技术自研的前提下,和产业链合作是明智选择(苹果就是这么干的)。

说起产业链,提一个小米的老朋友,欣旺达。

2011年,欣旺达通过和ALT的合作,进入了苹果产业链,苹果的iPhone3、iPod电池供应中,欣旺达的比例达到了20%。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乔布斯的巅峰之作—iPhone4横空出世,这款手机使用的电池全部换成了德赛电池!

当年德赛电池营收同比增长42%,净利润同比增长20%,欣旺达营收虽然也增长了36%,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3%。

伴君如伴虎,大概说的就是苹果。被苹果淘汰的供应商,不少被出售或者破产。欣旺达虽然净利润下滑,但营收在增长,公司挺住了(后来欣旺达回归果链,那是后话)。

为什么?

因为那一年,小米手机开始放量了。

这一年,欣旺达和小米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为雷军两肋插刀,几乎不赚钱给小米代工过很多产品。

其实小米一路走来,就是走的苹果的全球产业链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这种模式是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选择。

但华为不一样,因为被制裁的原因,它走的是自主可控产业链模式。

尤其是在EDA设计、晶圆代工等环节,华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和国产企业共进退。

华为是主动走自主可控路线吗?不完全是,是被迫为之。之前华为也是走的全球产业链模式,但走不下去了。

华为能顶住压力搞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值的大书特书表扬赞美的,但本质上还是商业行为。当然,带来的是整个国产自主可控产业链受益。

我不赞成无底线的贬低华为还是小米,同样也反对无底线的拔高华为或者小米。

核心还是商业行为。

对于企业来讲,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如果有全球产业链模式可以选择,那就可以走这条路线;如果没有选择,那就走自主可控产业链路线。

二者都会带动中国的相关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标签:科技   小米   真假   三星   华为   产业链   芯片   可控   苹果   代工   自主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