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花和尚”34岁暴毙,死后翻看床下,奇葩死因大白于天下

1918年,上海的一家医院内,才华横溢的“花和尚”苏曼殊停止了呼吸,年仅34岁。人们在他的床底翻出了一堆糖纸和栗子壳,感慨万千——这位一生放荡不羁的才子,终究还是死于自己的暴食。

此前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苏曼殊本就得了严重的肠胃病,正需要休养。然而在医院治疗期间,他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食欲,最终也丧命于此。

其实关于暴食这一点,早就有人告诫过苏曼殊,他也有过教训。有次他到教育家陈去病家里拜访,陈去病买回一包栗子,苏曼殊便和陈氏父女一起边剥边吃。吃完后陈氏父女去休息了,苏曼殊的馋虫却被勾了上来,又出去买了一包。

陈去病发现后劝苏曼殊说,栗子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会腹胀,还是要控制一下。可苏曼殊不听,硬是自己把这一大包栗子都吃完了,结果腹痛了一晚上。

那会儿苏曼殊身体还好点,最后挺过来了。可这回苏曼殊本就是因肠胃问题入院,却依然暴食,最终就没能挺住,实在令人唏嘘。

苏曼殊对零食的嗜好是出了名的,不过他之所以如此贪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生活实在太苦了,往往只有零食才能带给他一些安慰。

苏曼殊原名苏戬,“曼殊”是他出家后的法号。苏曼殊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富商家庭,按理说生活应该不会差,但他的出生有些“意外”。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是洋行买办,在日本横滨经商时喜欢上了一个叫若子的女子,若子生下一子,即苏曼殊。

这看起来是个甜美的爱情故事,但问题是若子并非苏杰生的合法妻妾,而苏杰生素来重视“礼法”,也无意纳若子入门,因此苏曼殊的出身说难听点就是私生子。结果就是苏杰生得知孩子出生后便一走了之,而若子只能带着苏曼殊回到父亲家。

但可想而知,若子的父亲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外孙也并不待见,苏曼殊在外祖父家过得很艰难。苏曼殊四岁时,苏杰生才终于将他带回老家,但他却不愿带回若子,苏杰生只得和母亲分离,两人从此再未见面。

然而回到苏家却并非苏曼殊悲剧的结束,而是新一段悲剧的开始。苏家上下都非常不待见这个“孽种”,苏曼殊的祖母更是觉得他是个耻辱,不认这个孙子。苏曼殊名义上是府中的“公子”,实际上却过得如同奴仆一般,常年被人呼来唤去,还只能吃残羹冷炙。

更离谱的是,苏曼殊十三岁那年生了场大病,家里人不但不给他看病,还直接将他丢到柴房里等死。没想到苏曼殊命大,最后硬是自己熬过来了。但这种大病若是没有休养医治好,就算病愈,也难免有后遗症。

这一系列待遇对于苏曼殊而言自然是非常不公的,他又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要说罪孽,那也是苏杰生造下的,关苏曼殊何事?然而在封建礼法的束缚下,大家不敢指责苏杰生这个“家主”,便不约而同地都归罪于苏曼殊,将他视为耻辱的根源,实在是讽刺。苏曼殊后来对封建礼教痛恨至极,经常写诗文批判,这或许就是原因之一。

虽说生活艰苦,苏曼殊却非常争气,很早就展露出了才华,表兄林紫垣便资助他到日本留学。正是在这里,苏曼殊觉醒了,他意识到国家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国,便毅然加入了以反清为宗旨的留学生青年会,开启了革命生涯。

苏曼殊搞革命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1903年,因为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留日青年组织拒俄义勇队,苏曼殊带头参加。后来拒俄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准备在国内发动武装起义,每天搞军事训练,苏曼殊也是积极参与。

孙中山也注意到了这个热情的革命青年,与他常有往来。可惜好景不长,林紫垣发现苏曼殊正在搞革命,要他立即退出组织。被拒绝后林紫垣便中断了资助,苏曼殊生活难以为继,只得回国。

不过苏曼殊回国了也没有放弃革命思想,当革命派与保皇派发生激烈论战的时候,苏曼殊奋笔疾书,写下了“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的诗句,以鲁仲连力主抗秦的故事来批判保皇派,阐述反清运动的必要性。

苏曼殊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一个“公道的新世界”。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又入木三分,唤醒了一大批青年,同样曾留学日本的鲁迅就曾以苏曼殊为偶像。

不过苏曼殊还觉得不够,他越辩论越气,最终甚至想以“武器的批判”来代替论战,直接刺杀保皇派领袖康有为。幸亏朋友将他拉住,否则不管此事成或不成,苏曼殊后面都创作不了那么多作品了。

因为屡屡倡导革命,苏曼殊也被清政府盯上,不得不进入寺庙避祸。这也是他不那么遵循清规戒律,成了和尚却依然爱吃酒肉的原因之一。毕竟他出家并不是那么自愿的,只是暂时避祸。后来苏曼殊又出家过几次,但最后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世俗的欲望,又离开了寺庙。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既看不上世俗的法则,也不愿遵循宗教的规矩。

辛亥革命胜利后,苏曼殊深感振奋,到上海《太平洋报》工作,写了不少启迪民智的文章。然而没多久打击就接踵而至,先是《太平洋报》因经费困难停刊,接着袁世凯又一步步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苏曼殊也发表《讨袁宣言》,痛斥袁世凯“擅屠操刀,杀人如草”。可惜“二次革命”也失败了,这对苏曼殊的打击很大。正是这种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让他越来越依赖零食的慰藉。

当然苏曼殊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投身革命上,即便没有在革命事业上的贡献,他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才子。苏曼殊精通英语、日语、法语、梵语四门外语,翻译了大量经典作品,其中包括《拜伦诗选》和《悲惨世界》等。同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也颇有研究,堪称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代表。

也就是说,苏曼殊这位才子,既能跟你像古代士人一般吟诗作赋,也能跟你像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家一样讨论近代政治制度,同时还能跟你探讨西方文学。并且虽然没那么虔诚,但苏曼殊对佛教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谈起佛法来能让许多老僧都深感佩服,把他当成精通佛法的大师。

可惜的是苏曼殊这种全才,却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这让他的前半生一直在苦痛中度过。即便到了后面生活好一些之后,苏曼殊也是“及时行乐”,一有钱就投入享受之中。这也是苏曼殊成就斐然却一直贫困的原因,因为钱一到手他就花出去了,很难存得住钱。

而苏曼殊之所以被称为“花和尚”,除了他身为和尚却爱喝酒吃肉之外,也是因为他生活风流,非常喜欢歌妓舞女,为此能一掷千金。他还写了《断鸿零雁记》、《焚剑记》等不少爱情小说,身为和尚却热衷于写风流韵事,一时传为奇闻。

而这种放荡和不规律的生活也大大缩减了他的寿命,让他34岁就英年早逝。他被葬于杭州西冷桥,与名妓苏小小的墓遥遥相对。这位与命运不公斗争了一辈子的战士,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大白于天下   奇葩   死因   民国   花和尚   保皇派   义勇   才子   礼法   零食   和尚   太平洋   来苏   论战   沙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