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普京发出最后通牒,期限将至

故事得从特朗普那张“最后通牒”说起。他直接给普京划了条线:8月8号之前,俄乌必须停火。不然呢?“毁灭性制裁”伺候。这词儿听着就吓人,具体点说,就是可能对俄罗斯和买他家能源的国家,加征最高500%的关税,谁买俄油,就对谁追加100%的“次级关税”。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光动嘴皮子,特朗普在8月3号还扔出个重磅消息:“我们的两艘核潜艇,已经到了该去的地方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已经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核潜艇,这可不是什么和平鸽,这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武力威慑。

军事施压和经济大棒双管齐下,典型的特朗普风格——极限施压。他似乎在赌两件事:第一,赌普京会在这场胆小鬼游戏里先眨眼;第二,赌那些还在买俄油的国家,比如印度,会被这天价关税吓破胆。

但现实这剧本,往往不按一个人的想法来。

先说普京。这位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面对特朗普的咆哮,莫斯科那边显得异常平静。8月1号,普京还在跟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慢悠悠地开会,对外传递的信息就一句话:“我们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没有改变。”

什么叫没改变?说白了,就是他之前提的条件一个都不能少:乌克兰得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这四个州归俄罗斯,还得承认克里米亚的归属。这是普京的底线,也是他认为的“现实”。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话,更有意思。他说,普京不拒绝跟泽连斯基谈,但前提是专家团队先把活儿干完。而且,要谈,也得是“在安静的房间里沟通,而不是在镜头前作秀。

这句话,简直就是说给特朗普听的。意思很明白:你那套电视真人秀式的公开羞辱外交,在我们这儿不好使。想解决问题,就关起门来,拿出点诚意。你越是咋咋呼呼,我越是不吃你这套。

普京的这种“以静制动”,其实是抓住了特朗普的心理。特朗普自己心里也没底。他在采访里,不经意间说漏了嘴:“我肯定会制裁俄罗斯,但他们好像很擅长躲避制裁。”

这不就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吗?他知道,想靠制裁彻底锁死俄罗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豪赌。赌注很大,但他给自己留了后门。

这个后门,就是他派出的两位特使。这步棋,走得相当有水平,充分体现了特朗普“双线操作”的狡猾。

第一条线,是派往莫斯科的史蒂夫威特科夫。有意思的是威特科夫的身份,他是个在纽约出生的犹太裔,父母却分别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圈子里,他一直被看作是“亲俄派”,跟普京也是老熟人。去年他就跟俄罗斯方面打过好几次交道,虽然没啥实质性进展。

派这么一个人去,用意何在?说白了,这就是特朗普的“外交台阶”。谈成了,是特朗普领导有方;谈崩了,可以把锅甩给威特科夫“不够强硬”,或者说“俄罗斯太顽固”。总之,特朗普自己能体面地抽身。

第二条线,就更隐蔽了。就在威特科夫准备出发的时候,另一位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悄悄地准备飞往基辅。凯洛格可不是什么“亲俄派”,他是退役的美军中将,当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跟乌克兰的军援体系关系匪天。

他去基辅干嘛?当然是去“安抚”泽连斯基。乌克兰现在最怕什么?就是美俄在他们头上私下达成交易,把自己给卖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俄军近期攻势很猛,乌军节节败退,更依赖于非对称的偷袭战术。这时候,美国突然要逼着他们上谈判桌,基辅心里能不打鼓吗?

凯洛格的任务,就是在不让泽连斯基“炸锅”的前提下,让他接受一个可能不那么理想的谈判框架。一边派“亲俄派”去莫斯科“沟通”,一边派“自己人”去基辅“施压”。特朗普这算盘,打得是真精。

然而,棋盘上不止美俄乌三家。印度的态度,就让白宫很没面子。

面对100%“次级关税”的威胁,印度政府直接跟媒体放话:我们跟俄罗斯签的是长期供油合同,短期内不可能停。 这相当于一巴掌打在了白宫脸上。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气得跳脚,公开谴责说:“印度继续买俄罗斯石油来资助战争,这是不可接受的,令人震惊!他们自称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却不买我们的产品!”

这话说的,既委屈又霸道。但现实是,印度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它的核心利益是能源安全和战略自主,不可能完全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在印度这儿碰了个软钉子。

在这么一个乱局里,为什么说,中方目前还不能让美方掀桌子?

这几天,咱们外交部的表态一直很稳。没有激烈地谴责谁,也没有明确地站队谁,只是反复强调“强制合作不可接受,能源不应政治化”。这种“不接招”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战略选择。

你得看明白,美国现在对咱们,是一种“双重需求”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他希望我们配合他,一起制裁俄罗斯,至少是减少买俄罗斯的石油,帮他完成对普京的“绞杀”。你看美国财长贝森特前脚刚说“如果中方继续大量进口俄油,美方将重启高关税”,后脚不到24小时,又改口说“高度看好中美协议前景”。这种变脸速度,恰恰说明了他的纠结。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新一轮贸易谈判,已经到了很关键的阶段。美国现在国内通胀压力也不小,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贸易环境。他也不想真的跟咱们彻底撕破脸。毕竟,跟中国打贸易战,从来就没有赢家。一旦关税真的恢复到特朗普之前那种疯狂的程度,对咱们的出口企业是个巨大的打击,但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同样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我们顶不住压力,真的被特朗普拉下水,去配合他制裁俄罗斯。短期内,可能换来中美贸易谈判上的一些便利。但长期看呢?

我们会失去战略自主性。今天美国能逼你就范,明天就能在其他问题上如法炮制。这口子一开,后患无穷。

我们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在当前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背靠背”的战略协作,对我们应对外部压力至关重要。

我们会把自己的能源安全交到别人手里。咱们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一旦停掉从俄罗斯的进口,不仅要花更多的钱去中东抢油,还会让美欧进一步控制全球能源市场,反过来卡我们的脖子。这个战略空间一旦被压缩,再想夺回来就难了。

所以,我们不能掀桌子,也不能让他掀桌子。我们要做的是那个坐在牌桌上,手里攥着一把好牌,但从不轻易亮出底牌的玩家。

咱们的策略,其实就是“拖”和“稳”。拖,就是拖过这个所谓的“最后期限”,让特朗普的恐吓不攻自破。稳,就是稳住我们自己的发展节奏,稳住中俄的战略协作,稳住我们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就像咱们老祖宗说的,“手里有剑,不轻易出鞘”。我们的不表态,不是回避,是一种主动。我们把选择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你打你的,我说我的。你搞极限施压,我搞战略定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期限   俄罗斯   美国   基辅   乌克兰   关税   印度   战略   莫斯科   中美   白俄罗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