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石器时代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周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见证地,其考古学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征。
20世纪90年代初,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倡导对苏鲁豫皖淮河流域史前文化进行专项课题调查。在这一学术背景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在周口地区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鹿邑栾台遗址、鹿邑武庄遗址、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等诸多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近年来,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推动下,周口市对淮阳平粮台、时庄、朱丘寺、蒋台和太康刘庄等遗址开展了新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
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的龙山时期正方形城址,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后续考古发掘工作又发现了中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年代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和“中轴线”城市规划布局等。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豫东地区龙山时期典型造律台类型的重要城址,是先夏文化来源研究的重要支点,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遗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2年全国“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时庄遗址发现的夏代仓储遗存等,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我国古代国家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2年全国“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朱丘寺遗址发现有疑似夯土遗迹,宽约6米,残高0.5米至2米,大致围合成南北向的长方形,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年代初步判断为龙山晚期,考古专家论证后认为其有作为城址城墙的可能性。朱丘寺遗址处于中原与海岱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过渡地带,对研究先秦时期中原与东方的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作用。遗址包含有丰富的龙山晚期、新砦期阶段遗存,是探讨“夏文化东来说”合理性的关键遗址。加强朱丘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洛阳盆地夏文化核心区和淮河流域夏文化的关系、全面把握夏王朝的控制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蒋台遗址发现了一批包含仰韶、大汶口、造律台等文化时期的遗存。在南部壕沟内侧,发现有东西向较为纯净的黄色夯垫土,年代为龙山晚期,是否为具有防御性质的墙体,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外,还发现一组从遗址区延伸至环壕的南北向陶质排水管道,节节套扣,长度超过8米,是继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之后新发现的极为罕见的龙山晚期陶排水设施,意义重大。
刘庄遗址龙山晚期城墙的确认,是继平粮台古城遗址之后确认的又一造律台文化重要城址,再次印证了黄泛区平原4000多年前的繁荣和辉煌。考古发现表明,以刘庄遗址和平粮台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堌堆形中小型城址的聚落形态,很有可能是黄泛区平原龙山文化晚期较为普遍的聚落模式,所表现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别于中原腹地典型的多级金字塔式结构,有可能是基于环境现实条件和人群共同利益而建立起的一种新秩序,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刘庄遗址入选“2023年河南十大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加强市域范围内夏代遗址考古发掘和夏文化研究阐释,通过科学的阐释和宣传工作,鲜明提出周口“夏代遗址群落”概念,为后续深化研究周口地区在早期国家发展过程以及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学术基础。
加强周口“夏代遗址群落”研究工作,必须依靠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进一步发现和确认周口地区进入夏代纪年或者与夏文化相关联的重要遗址,深化对周口地区沙颍河流域夏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通过与郑洛地区夏文化的比较研究,深刻理解遗址群落的特点和文化性质,进而全面把握夏王朝的控制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等核心问题。
周口作为探索夏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区域,长期流传“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等传说。考古学界“夏文化东来说”认为,周口地区有可能是早期夏文化的来源地。周口沙颍河流域是连接夏文化分布核心区——郑洛地区与具有“禹会诸侯”之说的安徽蚌埠所在的淮河流域的关键通道。结合时庄遗址和平粮台古城遗址的重要发现,尤其是二者在“粮仓城邑”和“居住型城址”方面表现出的聚落性质差异和功能定位差异,有可能表明:在龙山时期至夏代早期的豫东地区,不同的遗址聚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而非在同一聚落内划分功能区。新近考古发掘表明,刘庄遗址堌堆型中小型城址聚落形态应为豫东地区龙山文化晚期较为普遍的聚落模式,所表现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别于中原腹地典型的多级金字塔式结构,有可能是基于环境现实条件和人群共同利益而建立起的一种新秩序。这些发现表明,周口在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要做好平粮台古城遗址、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刘庄遗址等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它们与时庄遗址以及周边其他聚落的关系,为周口“夏代遗址群落”提供更多理论支撑。聚焦周口“夏代遗址群落”,要积极探讨其中是否有新的、重要的考古发现。结合近年来周口夏文化考古发现,关联相邻区域发现的多处古城址遗存,表明周口地区的庞大聚落群,应当是具有古国性质的大聚落,不排除发现更大面积古城遗存的可能性。最新考古调查证明,周口地区造律台晚期文化遗址多达百余处,仅平粮台古城遗址和时庄遗址之间的300平方千米范围内,就已发现夏代早期遗址29处,特别是经过考古发掘的淮阳平粮台、朱丘寺、蒋台、时庄和太康刘庄这些相近时期、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其数量与密集程度在国内龙山时期聚落考古中是不多见的。这些新的认识和考古发现,使得我们有机会以周口地区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夏代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文明的发展阶段。
应深化周口“夏代遗址群落”的文化概念,主动对接重大课题项目,紧紧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课题,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立足周口地区文化遗存特点,选定研究方向,申报发掘项目,全面深化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提升周口“夏代遗址群落”的历史见证性和影响力。要以全面发现并确认夏代古遗址为目标,聚焦淮阳、太康两个重点区域,开展大范围考古调查和勘探,为周口“夏代遗址群落”建设提供最基本的遗址资料保障。现有资料表明,淮阳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大李庄遗址、石牛台遗址,太康方城遗址、霸王台遗址、刘庄遗址等众多夏代遗存保存良好,可能存在诸如夯土、城墙等重要遗迹,是当前周口地区夏文化研究工作的重点。随着考古调查勘探的深入,未来也应当对新发现的重要遗址开展有针对性的发掘。
综上所述,周口在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要实现在夏文化研究方面有新突破、做新贡献,必须要对周口“夏代遗址群落”开展系统性发掘,改变周口地区这一时期考古材料匮乏的局面,进而深化学术界对早期夏文化起源与发展脉络的认识。(韩严振 王晨)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