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志高空调老板现在竟然深陷巨额债务无法脱身?
曾经仅靠800万借款,把志高空调从死亡线拉回来的他,不仅扬言要制造出中国最好的空调,还公开叫板董明珠!
现如今身上背负着高达14亿的亏空,甚至被警方控制?
这位空调界的大佬,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的?
这事儿的主角叫李兴浩,他的公司叫志高空调,今天我们不聊他的人生有多么大起大落,而是想扒一扒他手里最核心的信用资产,看看这东西是如何被他亲手铸造,又如何被异化,最终又是怎样彻底破产的。
故事得从李兴浩最光辉的资产说起,那就是他拿个人声誉换来的真金白银,在志高空调的草创阶段,李兴浩的信用可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道德品质,而是能直接写在账本上的核心生产资料。
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他还在推车卖冰棍、搞家电维修的那些年,1989年25岁的李兴浩在广东南海一个村子里开了家空调维修厂。
那个年代做生意讲究一个实诚,他给出的承诺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当天上门,修不好不收钱。
就靠着这份朴素的契约精神,他攒下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攒下了口碑,也就是最原始的信用。
这份信用很快就派上了大用场,1994年他与台商合伙创办了志高,名字取得很大气,志存高远!
可没过两年,公司就差点被科龙等巨头发动的价格战给拍死在沙滩上。
产品一台降价超千元,一年到头也卖不出几千台,亏得一塌糊涂,更要命的是台商合伙人一看苗头不对,卷着资金和技术人员跑路了,公司账户也被法院查封。
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志高死定了的时候,李兴浩的个人信用登场了。
他跑去找那些被欠了款的供应商,没钱给只能拍着胸脯保证,供应商们居然就信了,原因很简单,这么多年李兴浩从未拖欠过一分钱货款。
他的信誉就是他最大的底牌,他当场开出了一张价值800万的白条,这张纸就是志高活下来的基石。
靠信用续上命的李兴浩,转头就把信用变成了市场上最锋利的武器,他很聪明,不跟格力、美的这些大家伙在大城市里硬碰硬,而是带着队伍扎进了三四线城市和广阔的乡镇市场。
营销方式也极其接地气,摆地摊、发传单,怎么实在怎么来,而他抛出的王炸,是一个让所有对手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承诺:终身免费维修。
这还没完,他甚至承诺连维修师傅上门的差旅费都包了。
为了让老百姓相信他的空调真的好,他甚至让销售人员在现场掏出温度计,直接测量出风口的温度,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的空调节能省电!
这种把抽象的信任感具象化为实实在在利益的做法,效果惊人,在巨头林立的市场里,志高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到了2004年,志高年销量已经突破280万台,稳稳地坐进了行业前五。
然而当一个人的野心随着财富一起膨胀时,他对事物的理解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扭曲。
随着志高在2009年抓住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的东风,销量一度超越格力和美的,并成功在香港上市后,李兴浩对信用的看法变了。
它不再是需要靠产品品质和扎实服务来精心维护的内在价值,而是变成了一种可以用营销和口号来包装,甚至购买的外在形象。
李兴浩的身家飙升到18亿港元,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叫板董明珠,放出豪言: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还立下了十年千亿的宏大目标。
口号喊得震天响,背地里的动作却完全是另一回事,2013年志高的研发费用仅占销售额的0.85%简直低得可怜。
而同期的格力,拥有一个五千人的庞大研发团队,美的每年的研发投入接近百亿。
李兴浩似乎打心眼里就轻视技术,他坚信营销和低价才是王道,曾经有研发人员提出改进压缩机的申请,被他当场驳回。
在他看来信用这东西,靠喊就行了,不必真的去做。
于是我们看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志高花大价钱从格力手里挖走了代言人成龙,然后模仿格力的广告语,搞出了一个“好空调,志高造”。
这种操作本质上就是试图用明星的公众信誉,来为自己的品牌租赁或购买信誉,以掩盖自己在核心技术上的空心化。
更致命的是,李兴浩的精力早已不在空调主业上了,他开始疯狂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把大把的钱投向了建筑、传媒、金融地产、小额贷款等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
这些副业不仅没带来利润,一年就亏了将近3个亿,更重要的是它分散了李兴浩对空调主业的专注。
这本身就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一种根本性背叛,志高之名,其志已远,早已不在空调。
当信用被彻底当成一种可以无限透支的营销工具时,报应总会来的,曾经让志高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很快就变成了无法摆脱的噩梦。
每一个没有被兑现的承诺,都成了加速企业衰亡的负资产。
“终身免费维修”这个曾经的营销神话,首当其冲成了引爆口碑的炸弹。
当李兴浩在2015年高调复出,再次喊出五年千亿的口号,并强制推行全员销售的激进政策后,一切都失控了。
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和压缩成本,偷工减料成了常态,研发、行政人员都被背上了销售指标,职业操守在业绩压力下荡然无存。
采购部门公然购买劣质压缩机,质检部门的反对声音被强行压制。
于是志高空调的质量出现了系统性的崩溃,噪音大、自燃、制冷效果差等严重问题频频爆发,甚至发生过空调在用户家中自燃起火的恶性事件。
此时“终身免费维修”的承诺就从一个营销亮点,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本黑洞和品牌毒药。
每一次售后纠纷,每一次用户在黑猫等投诉平台上的差评,都是对志高品牌信用的一次公开处刑。
最终这个承诺被彻底打破,售后开始要求用户自费维修,这标志着志高最后的信用防线也崩溃了,由内而外的失信,最终导致了企业与个人的双重破产。
市场的清算来得迅速而残酷,2019年志高财报显示巨亏14亿元,股价跌破1港元,最终被香港联交所强制退市。
而李兴浩本人,也迎来了自己信用的终局,2020年他因拖欠供应商4000万货款,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个结局充满了讽刺,一个靠着信用借来800万救命钱的男人,最终倒在了4000万的欠款上。
到了2023年,他又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被警方控制,媒体镜头下的他神情憔悴头发花白,早已没有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空调大王的影子。
你觉得志高最不该犯的错是什么?
如果换成你是李兴浩,在关键节点会做怎样的选择?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或许从这些讨论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心得。
参考资料:
商业快报《志高空调创始人李兴浩被公安机关控制》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