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又是一年记者节,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昼夜奔波、伏案写作是新闻工作者们的“日常”,而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奋笔疾书,只为及时传递最新新闻资讯。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赶稿至深夜时,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是否也成为媒体编辑、记者的常态?这正是“屏幕眼”的典型表现!
这些不适并非小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让睫状肌持续收缩,泪液蒸发速度比常人快数倍,时间一长,还会伴随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若忽视将可能发展为慢性干眼,甚至诱发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
所以,小编赶在11月8日记者节前,请奋战在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们务必收好这份“自救指南”!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
当你长时间盯着屏幕赶稿时,会使眼睛承受较大压力。同样,人们在看电脑或其他数字设备时,眨眼的频率只有平时的一半左右,这都会导致眼睛干燥、疲劳、痒和灼热。
而且,专注屏幕时,睫状肌会持续收缩调节焦点,过久的收缩可能带来眼部酸胀、视力模糊、流泪,甚至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下,记者、编辑们还熬夜赶稿、改稿时,更会加重眼睛的负担。此时,由于瞳孔会放大,更多蓝光会进入眼底,长此以往,可能会损伤视网膜。而且,屏幕与周围光线对比强烈的话,更容易导致视疲劳、头痛。
方法一:20-20-20法则
面对电子屏幕或者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距离,眺望至少20秒。这一简单的习惯能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方法二:眨眼训练与眼部运动
可以特意增加眨眼训练次数。至于做法,可以这样:先轻轻闭上眼睛,维持2秒,然后眼皮用一点力气闭眼,心里默数“1、2”,最后再睁眼2秒,如此反复循环。爱尔眼科建议:每天坚持练10次,每次训练1分钟。
另外,可以做一些眼睛移动运动。如:眼睛缓慢移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各停6秒,各做6次。
方法三:热敷
在家可用热敷眼贴敷眼,或将干净的毛巾浸泡在40-45℃的温水中,轻轻拧干,将毛巾覆盖在闭着的眼皮上,每次热敷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1-2次,每次10-15分钟。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持续产生的热量加速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睑板腺脂质溶解,使得眼睛更滋润、更放松。
方法四:调整工作环境与姿势
一方面,要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均匀,使电子设备的亮度与环境亮度基本相似,避免屏幕反光和强光直射。同时,调整屏幕字体、亮度等参数,手机字体也不要太小。
另一方面,要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像阅读文稿时要保持35-40厘米距离,每次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
方法五:饮食调理补营养
多吃南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帮助眼睛更“耐干”。
方法六:自救不够时,需做专业诊疗
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缓解你的眼部不适,可能是患上了干眼症或其他眼部问题。
干眼症是一种泪液和眼球表面的多因素疾病,它会引起眼睛不适、出现视觉障碍,泪膜不稳定。其主要表现包括眼部干涩、烧灼感、畏光、异物感、疼痛、眼红、眼痒、眼疲劳等,如果每周出现1次或持续存在以上一个或多个症状,则提示可能存在干眼相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干眼症不是单纯的缺水,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所以,不同类型的干眼症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眼药水绝对不是干眼症患者的“万能解药”,盲目使用含防腐剂或不对症的眼药水,可能加重眼表损伤,甚至适得其反。建议通过专业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功能分析等),明确类型(如脂质异常型、水液缺乏型等),再对症治疗。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