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大实话,头一天入园不哭的孩子,大多来自于这几种家庭

每到幼儿园开学的日子,幼儿园里可谓是“哇声一片”,一些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抱着家长腿不肯放。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些孩子则是背着小书包,淡定地和爸妈挥手后,转身就跟着老师玩起了积木。


幼儿园老师见多了这样的场景,慢慢的也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头一天入园不哭的娃,大多数来自于几类有共性的家庭。其实,每个家长送娃入园时都很揪心,既怕孩子哭到崩溃,又盼着他们能快点适应,因此,孩子入园时的状态,藏着的不是“乖不乖”的评判,而是家庭给的安全感够不够温暖。

在早上7点半的幼儿园门口,张老师站在晨检处,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孩子可能不哭。


有个叫乐乐的小男孩,奶奶送他来,放下书包就踮脚说“奶奶下午早点来接哦”,转身就去抢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绘本。张老师记得,乐乐的爸妈来送孩子时从不偷偷溜走,总是蹲下来跟他击掌:“今天去试试搭个最高的积木,等我下班看成果。”他们脸上没一点犹豫,乐乐也跟着一脸“任务在身”的认真。

另有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在入园的第一天,她便是自己背着小水壶,主动跟老师说“我会自己穿鞋子”。后来才知道,她家每天晚上8点准时洗澡,9点熄灯,早上7点准时吃早饭,几乎和幼儿园的作息雷同。妈妈说:“提前一个月就按幼儿园时间调了作息,她到点就困,到点就饿,到了园里就跟在家里一样。”

那些入园不哭的孩子,家里好像都有个“提前量”。比如轩轩,入园前半个月,妈妈就带他去幼儿园门口看小朋友做游戏,回家后天天演“幼儿园情景剧”,妈妈当老师,轩轩当小朋友,模拟“排队洗手”、“举手发言”。真到入园那天,轩轩拉着老师的手说:“我知道要先举手才能说话。”

但是也有家长说,自家娃不哭,是因为“见惯了世面”。比如天天,从1岁起就跟着爸妈去公园、参加亲子课,小区里的小朋友几乎都认识。到了幼儿园,他看到那么多同龄孩子,反而兴奋地喊:“我们来玩老鹰捉小鸡吧!”

当然,也有例外。有个叫皮皮的男孩,入园时没哭,爸妈还挺得意,结果第三天突然抱着老师哭到抽噎,原来第一天是新鲜感撑着,后来才反应过来“爸妈要很久才来”。张老师说,这种情况也常见,不哭不代表完全适应,哭也不代表不开心。

看着“不哭娃”被夸“懂事”,不少家长偷偷焦虑:“我家娃哭成那样,是不是我没教好?”但张老师总说,她见过哭了一周的孩子,后来成了班里最活跃的“小社交家”;也见过第一天淡定的娃,因为不会自己吃饭,偷偷躲在角落抹眼泪。

其实,入园哭不哭,更像孩子给世界的“第一封介绍信”,有的孩子用眼泪说“我有点怕”,有的用笑脸说“我想试试”。没有哪种方式更好,就像没有哪种家庭一定“正确”。那些被总结的“家庭特点”,说到底不过是“让孩子觉得‘我有依靠,也敢探索’”的不同做法。


或许我们更该问的是: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蹲下来告诉他“哭也没关系”?当孩子不哭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别只是夸“你真乖”,而是问一句“今天玩得开心吗”?毕竟,幼儿园的第一步,重要的不是“哭没哭”,而是让孩子知道,无论怎样,身后都有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育儿   师大   幼儿园   实话   孩子   家庭   老师   小朋友   家长   积木   妈妈   书包   准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