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大谱,山东面条厂手搓飞机!中国的工业潜力究竟有多强悍?

最近山东邹平一家面条厂火了,主业生产面条的车间里,竟藏着正在制作的飞机。

卖家说,生产面条的机床和造飞机的能通用,便顺带做起了定制飞机的生意。

这事情听着离谱,却让人想起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

从日常面条到“飞天”物件,这种跨界能力背后,中国的工业潜力到底有多强悍?

面条机改造飞机?

2025年11月,央视的一则报道让山东邹平魏桥镇的一家面条厂火了——不是因为面条好吃,而是这里的工人正用生产面条的设备造飞机。

走进这家工厂,一半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面条包装箱,空气中还飘着面粉的味道。

另一半却摆着几架没完工的旋翼飞机,机身蒙皮有些粗糙,连接处的螺丝看着也不够精致。

老板接受采访时说得很实在:“我们做面条用的数控机床,跟加工飞机零件的机床能通用,闲下来就想试试,拉了三个老技工就开干了。”

信息来源:央视曝光山东邹平“三无手搓飞机”,当地通报

他们造的这种旋翼飞机,自重98公斤,能载一个85公斤的成年人,最快能飞到100公里每小时,最高能到3000米。

但关键问题是,这些飞机没有型号合格证、没有生产许可,更没有适航许可,就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更让人揪心的是试飞环节,他们没找正规机场,就在工厂旁边的农田里推平了一块地当跑道,试飞的工人连飞行执照都没有。

即便这样,这些飞机还能卖出去——二手平台上标价8万到20万不等,问的人还不少。

这事情看着新鲜,可细想全是隐患,面条厂的技工懂机床操作,但没人学过航空设计。

飞机的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这些核心问题,全是凭着经验来,这飞机上天,跟拿生命赌运气没区别。

“三无飞机”不是玩具

可能有人觉得“只要飞得慢、飞得低,就出不了事”,但现实已经给出过惨痛教训。

2024年9月,四川网红“唐飞机”驾驶一架自制飞机直播飞行,飞机在离地100多米时突然失控,螺旋桨断裂,机身直接砸向地面起火,他当场身亡。

当时直播间有上千人在线,画面被截图传到网上,看过的人都觉得后怕。

事后调查发现,他驾驶的飞机和山东面条厂造的类似,都是“三无产品”。

发动机是从摩托车上拆下来改装的,机身用的是普通铝合金,根本经不起空中气流的冲击。

信息来源:面条厂里“搓飞机” 低空经济不能“野生化”

除了危及驾驶者,这种飞机对地面也很危险。

2023年河南就发生过一起,自制飞机失控坠落到农田,砸坏了农民的蔬菜大棚,还好当时地里没人。

要是坠落在居民区、学校或者公路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飞机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生产过程没人监管,零件质量全凭厂家自觉。

上天后也不遵守空域管理规定,说白了就是悬在人们头顶的“定时炸弹”。

8万块就能买“飞机”?

为什么明明有风险,“三无飞机”还能形成市场?核心就是“便宜”和“隐蔽”。

正规的轻型运动飞机,最便宜的也要上百万,还要考飞行执照、申请航线,普通人根本碰不到。

但这些自制飞机只要8万起,卖家还会说“不用执照,看视频就会开”,对那些想体验飞行的人来说,吸引力确实大。

交易渠道也很隐蔽,二手平台上搜“自制飞机”可能找不到,但用“航空配件”“动力伞套件”这些词,就能联系上卖家。

信息来源:央视曝光一面条厂“手搓飞机”,汽车发动机装到飞机上,律师:获利较大或涉嫌犯罪

他们会把用户拉进专门的交流群,群里发飞机视频、报价,谈妥后私下转账,发货时拆成零件,附上“组装说明”,避开平台监管。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三无飞机”的零件成本其实很低,发动机多是二手摩托车发动机。

机身用的是廉价铝合金,一套下来成本不到3万,卖8万净赚5万,高利润让不少小作坊铤而走险。

买家大多是飞行爱好者,也有少数人想用来搞空中摄影、农田喷洒。

他们以为“只要不在市区飞就没事”,却不知道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不管在哪飞行。

都要提前申请空域,驾驶无适航许可的飞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出事后卖家根本不会负责。

从“造不出”到“随便造”

骂完这些违规小作坊,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为什么一家面条厂,都有能力造出能飞的飞机?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工业的真实实力。

翻看历史就知道,70多年前的二战时期,中国连一架螺旋桨飞机都造不出来。

当时空军的战机全靠进口,零件坏了都没法修,只能看着敌机在天上轰炸。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自主生产的歼-5战斗机,直到1956年才下线,而且很多核心零件还要依赖苏联技术。

现在不一样了,别说面条厂,就连一些农机厂、汽修厂,只要有合适的机床,都能加工出简单的航空零件。

这不是因为技术变简单了,而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变扎实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中的乌克兰,他们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就把无人机生产拆分到家庭作坊。

民宅里组装机身,车库里加工零件,最后集中组装,一年能造400万架小型无人机。

这种“分布式生产”,本质上就是靠大量熟练技工和通用设备支撑。

而中国的条件比乌克兰好太多,光是技能劳动者就有2亿多人,其中5000万是高技能人才。

这些人里,有机床操作工、汽修工、焊工,他们掌握的精密加工技术,稍加培训就能用到军工生产上。

就拿无人机来说,现在民用无人机的核心零件,比如电机、电池、摄像头,国内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

要是有需要,那些生产电动车的工厂能改产电池,做手机的工厂能造摄像头,摩托车厂能加工电机,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巨大产能。

这种“跨界能力”,才是中国工业最可怕的地方。

山东面条厂造飞机,本质上是用民用设备,利用成熟的工业零件,完成了一次“低端跨界”。

虽然产品违规,但它证明了中国工业的“毛细血管”已经非常发达,连小作坊都能享受到全产业链的红利。

创新要鼓励

最后必须明确:肯定中国工业的潜力,不代表认可“三无飞机”这种违规行为。

民间有创新热情是好事,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现在很多地方其实已经有了合法的途径,比如一些省份设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园”。

为民间航空爱好者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只要符合标准,个人也能参与轻型飞机的研发。

正规的流程是:先申请生产许可,再通过质量检测拿到适航证,驾驶者考取飞行执照,飞行前报备空域,这样既安全又合法。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既要严厉打击“三无飞机”的生产销售,也要给合法创新留足空间。

可以出台更明确的标准,比如简化轻型运动飞机的审批流程,降低民间研发的门槛,让那些有技术、有热情的人,能在合规的前提下发挥才能。

而我们普通人也要清楚:飞行不是儿戏,生命不能重来。

别为了一时新鲜购买“三无飞机”,真有飞行爱好,就去考正规执照,在指定场地飞行,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相信随着监管越来越完善,创新渠道越来越通畅,中国工业一定会拿出更多真正让人骄傲的成果,而不是这种“离谱”的违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财经   山东   面条   中国   强悍   潜力   飞机   工业   零件   无人机   机身   航空   执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