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高晓松也曾是备受大众喜爱的名嘴。
然而,高晓松的各种争议事件让他失去了观众的追捧。
他也就这么淡出人们的视线。
近日,他的近况再次曝光!
高晓松的起点颇高,出身于清华大学,这为他贴上了 “清华才子” 的标签。
在那个校园民谣盛行的年代,他的创作才华开始崭露头角。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用细腻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描绘了校园里的青春时光,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不满足于只在音乐领域发展,高晓松开始跨界。
他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晓说》,凭借博学幽默的风格迅速走红。
在节目中,他谈历史、谈文化、谈社会现象,形成了独特的 “高晓松体”。
那段时间,高晓松可谓是风光无限,成为了备受追捧的公众人物。
然而,高晓松那看似耀眼的辉煌,很快就被自己的一系列争议言行砸得稀碎。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几年网上突然爆出他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
这些战犯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烧杀抢掠,犯下了数都数不清的滔天罪行,随便拉出来一件,都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可高晓松倒好,不仅去参拜,还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里,公然美化战犯,歪曲侵略历史,这简直是在无数中国人的伤口上撒盐,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
当时这事儿在网上一传开,网友们直接炸了锅,纷纷要求他出来道歉,可他却跟没事儿人似的,一点悔意都没有。
他竟还在节目里大言不惭地说:“靖国神社里的人是在祭奠自己的亲人,当然可以纪念。这些人是为国战死的,又不是战犯。”
这些刽子手被他轻飘飘地说成“亲人”,这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中国家庭情何以堪?
除了亲日这档子事,高晓松的崇美倾向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以来,关于他加入美国国籍的争议就没断过。
虽说他自己曾经出来否认过,还在微博上晒出身份证和户口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中国国籍,但他在各种场合的表现,可一点都不像个中国人。
他上节目、写文章,到处过度吹捧美国,把西方那一套价值观吹得天花乱坠,张嘴闭嘴就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好像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而对咱们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他却选择性失明,只字不提。
在《晓说》里,他声称“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美国可没有抢过中国一寸土地”,这话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且不说美国参与的八国联军侵华、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单说近年来美国在贸易战、科技封锁上对中国的打压,哪一件不是在伤害中国的利益?
更过分的是,他还大放厥词,否定中国四大发明等传统文化成就,甚至污蔑民族英雄郑成功。
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对人类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成功收复台湾那更是民族英雄的伟大壮举,世世代代都值得我们铭记。
可高晓松倒好,在《晓说》里信口雌黄,说什么“四大发明是假的,造纸术是埃及的,指南针是阿拉伯的,印刷术是韩国的”。
这话传到国外,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笑话。
至于郑成功,他在节目里直接扣上“大倭寇”的帽子,说郑成功是“海盗头子”。
这简直是颠倒黑白!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不假,但他一生都在为收复台湾而奋斗,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高晓松这么说,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所有中华儿女民族情感的伤害。
曾经那个被一些人追捧为“才子”的高晓松,在一次次的争议后,如今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已经彻底跌落谷底,再也不复当年的风光。
他的节目被下架,微博被禁言,连参与的公益项目都受到牵连。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种下的苦果。
近年来,高晓松试图通过零星的公开露面挽回形象,却总是弄巧成拙。
4月15日,他在社交平台晒出与曾轶可的合照,配文称对方是“十六年前没被口水淹死的坚强女生”。
本想借怀旧情怀刷一波存在感,结果评论区瞬间炸锅。
有人翻出他当年力挺曾轶可时那句“她的创作像是上帝本人拿着笔写的”,讽刺他“现在舔着脸蹭热度”;
也有人直接开骂:“亲日分子有什么资格谈坚强?” 这已经不是高晓松第一次消费曾轶可了。
早在2013年,他就担任曾轶可专辑《会飞的贼》的制作人,甚至为其量身打造“赤子之心”人设。
但如今两人同框,网友关注的却是高晓松暴瘦到脱相的脸——有网友晒出对比图,调侃他“像从靖国神社刚逃出来”。
更尴尬的是,曾轶可本人并未回应这波互动,反而被扒出近期频繁参与海外音乐节,被质疑“和高晓松划清界限”。
除了捆绑老搭档,高晓松还尝试过其他复出方式。
2020年6月,他受邀参加某直播活动,结果评论区被“历史发明家”“公蛆”等骂声刷屏,直播被迫中断。
2021年从阿里离职后,他又悄悄修改微博认证,删除过往争议言论,甚至关闭了“晓书馆”。
但这些操作反而被网友解读为“做贼心虚”,有媒体直接发文《高晓松辞别“白衣飘飘的年代”》,讽刺他“连最后的体面都没了”。
甚至有网友建立“高晓松洗白观察站”,实时监控他的一举一动,但凡有风吹草动,立刻用“亲日”“崇美”“历史虚无主义”三连击。
如今的高晓松,就像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小丑。
他的微博评论区永远充斥着“滚出中国”“卖国贼”等谩骂,抖音账号被限流,商业活动无人问津。
2025年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他的全网舆情负面占比高达87%,超过90%的网友表示“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
曾经那个“清华才子”“文化偶像”,终究沦为了时代的弃儿。
其实,公众对高晓松的厌恶早已超越了个别言论。
他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公开场合贬低中国、吹捧西方,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径,触碰了民族情感的底线。
更讽刺的是,他口口声声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却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早已被公众用唾沫星子“打扮”成了反面教材。
参考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