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场恶斗打响,特朗普点三大将决战,中国不听就加500%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这事儿,从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就开始闹腾,到现在2025年了,还没消停。眼下第三轮谈判就要在瑞典开场,美国那边特朗普亲自点了三员大将上阵,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还有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

特朗普这么安排,明显是想在谈判桌上占上风,争取更多利益。背景是今年5月在日内瓦谈成的互降115%关税协议,其中24%部分暂缓90天,到8月12日到期。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大,股市起伏不定,债券市场也不稳,汇率波动厉害,特朗普政府急着延长这个暂缓期,避免全面开战。

话说回来,美国这次谈判前做了不少动作,看起来像是在示好中国。

先是7月15日左右,恢复了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批,这之前因为各种审查卡着不少人。接着在能源领域,取消了对华出口乙烷的限制,企业能更快发货了。在芯片方面,7月18日撤销了设计工具出口的严格许可,还部分解禁高端芯片销售。

这些调整不是白给的,特朗普在7月10日签署遏制芬太尼法案时,公开认可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合作,这和他之前拿这个当借口加关税的态度大不一样。7月11日会见菲律宾领导人马科斯时,马科斯表态亲美,特朗普却说不反对菲律宾和中国保持友好,还提到计划访华。这些信号释放出来,让人觉得美国在为谈判铺路,想营造个相对缓和的环境。

可美国人做事向来是恩威并施,转眼间就抛出苛刻条件。7月21日,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要把中国对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采购拉进谈判议题。中国是这两个受制裁国家的主要买家,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了俄罗斯出口的47%,从伊朗那边也买了不少。这事儿美国一直盯着,因为它削弱了美国对俄伊的制裁效果。

贝森特要求中国承诺减少或停止这些采购,并写进双边关税协议里。特朗普指定这三人领衔,就是要通过他们施压。卢特尼克在商务部那边负责准备能源数据,强调美国页岩油的优势。格里尔则专注贸易条款,标注出美国想争取的让步点,比如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美国这么做的算盘打得响。一方面,国内页岩油产业产能过剩,特朗普希望中国多买美国石油,高价出口赚一笔,顺便缓解行业压力。2025年美国石油出口到中国的量本来就不小,如果中国转向美国,就能帮特朗普转移民众对贸易政策失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贸易谈判中,单纯谈关税中国不会轻易在稀土等关键领域松口。

美国就把俄伊能源当成筹码,换取中国在其他方面的妥协。更大的意图是战略层面,俄罗斯和伊朗是美国的地缘对手,能源出口是他们的经济命脉。美国想切断中国这个大买家,逼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伊朗在核设施上妥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和俄伊的贸易让美国制裁失效,这让他们不得不关注中国在国际博弈中的位置。

中国这边反应很快。7月22日,外交部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俄伊能源合作是正常商业行为,不接受外部干涉,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强调谈判重点是贸易,别扯上外交混淆视线。这等于直接回绝了美国的条件。

同期,美国国会推动一项法案,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铀的国家征收500%二级关税。这法案到7月24日,已有参议院85名议员支持,发起人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在国会公开宣称,要针对印度等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支持。

印度政府回应说,确保能源供应是首要任务,警告美国别搞双重标准。中国态度坚定,如果美国执意把这些不合理条件塞进谈判,谈崩了责任不在中方。

这事儿说到底,是美国想借贸易谈判扩大影响力。特朗普政府知道单纯关税战打不赢中国,毕竟中国经济韧性强,供应链调整快。

上半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还在扩大,特朗普需要成绩给国内交差。指定贝森特三人,就是要形成豪华阵容,贝森特管财政,卢特尼克管商务,格里尔管贸易细节,三人发言直接代表白宫立场。

贝森特在后续采访中反复提中国购买受制裁石油,试图用关税威胁逼中国转向。卢特尼克则在部门会议上推动美国能源出口优势,格里尔专注协议条款,确保美国利益最大化。

从全球看,这场谈判影响不小。中国是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占47%,印度第二,买了每天200万桶,土耳其进口也涨了75%。如果500%关税落地,这些国家进口到美国的商品成本暴增,相当于间接禁运俄罗斯能源。

俄罗斯2024年石油收入192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还保持高位,如果大买家转向,俄罗斯经济会大伤。

但现实没那么简单,中国和俄罗斯有长期协议,如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到2044年,印度也靠俄罗斯油维持能源安全。突然切断,会推高全球油价,美国消费者汽油成本涨,美国通胀可能从2025年上半年的3.5%跳到更高。

美国内部对这事儿也有分歧。特朗普一开始觉得500%太狠,但7月17日左右表示在认真研究。国会共和党推得急,80多名赞助人想通过法案限制总统权限,白宫则想自己掌控。

分析人士说,这可能导致油价飙到每桶130美元,伤害全球经济。印度已把俄罗斯油进口降了40%,转买美国和巴西油,但完全切断难。

中国坚持贸易谈判不涉外交,7月23日商务部确认副总理何立峰将赴瑞典,焦点是延长关税暂缓,避免8月12日重启战火。

特朗普的策略是混合施压和缓和。一边恢复签证、松绑出口,一边威胁关税。7月22日贝森特说,谈判可能从传统贸易扩展到安全和油贸。这反映美国挫败感,调解俄乌失败,转而用经济手段。中国外交部回应,贸易谈贸易,别混外交。

印度警告双标,巴西和土耳其也警惕。全球能源市场紧张,2025年油价已涨85%,再加关税,供应链乱套。

长远看,这考验中美博弈耐力。美国想用能源霸权扩张利益,中国则维护正常贸易权。特朗普点三人决战,是想速战速决,但中国不听,美国真加500%关税,后果谁都难料。

其实呢,美国这么折腾,根子在国内经济烂摊子。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政策失败,逆差没减反增。能源过剩需出口,中国是大市场,却用关税棒子逼买。俄罗斯伊朗石油贸易,让美国制裁空转。

中国买油是市场行为,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稳,帮稳定全球供需。美国长臂管辖,干涉他国内政,国际社会不买账。印度发言人说,能源优先,美国别双标。巴西类似立场。

谈判前,美国继续调整。7月25日,特朗普批准更多措施,如能源松绑和芯片解禁。这些和强硬要求并存,目的是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上多要好处。

中国立场不变,坚持原则。后续发展看双方让步空间,如果谈成,暂缓期延长,贸易缓和;谈崩,关税重启,全球经济波动大。股市供应链首当其冲,美国通胀加剧,中国出口转内需。

这场恶斗打响,特朗普想决战,中国守底线。贸易本该互利,美国混入地缘政治,复杂化了。全球关注斯德哥尔摩结果,影响深远。特朗普若真加关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国能源需求大,转向不易,但有备选。印度降购俄罗斯油,转美国巴西,显示灵活。美国油价涨,民众不满。博弈继续,谁笑到最后看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中美   恶斗   关税   大将   中国   决战   美国   俄罗斯   贸易   能源   印度   尼克   格里   伊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