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家长(下)

接上篇:每天学习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好家长(上)

2

要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内化的过程,“悟”字当头,循序渐进。

教育更是一个要求悟性极高的活动。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只掌握一个字,那就是“悟”字。悟是学习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实践的唯一门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悟教育规律、悟教育原理、悟自己的孩子、悟教育方法,学会迁移。在应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悟就是把教育真理同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学习家庭教育后,有不少家长来咨询孩子教育的烦恼与困惑。开始,我总是尽我所能,告诉他们怎么培养孩子的习惯,怎么引导孩子的兴趣,怎么和孩子交流等等,有些家长当时如获至宝,认为很有用。但过不了多久,就又回来了,“你说的方法感觉很好,但怎么用不上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明白了,就像我们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一样,再高明的指导师也不能代替家长的成长。好的指导师应该引导家长自己去学习、感受、思考、实践,自己明白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好为人师”是教育者的大忌,也是指导师的大忌。(郑委老师:张老师用了几年的时间“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记住“只有体验才有经验”,这句话可以作为指导师培训时提醒指导师的内容。)

3

要懂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祖孙买驴》的故事。

●从前,爷爷带孙儿去市场,买到一头小毛驴。回家的时候,先是爷爷骑着毛驴,孙儿跟在后头走。走了一段路后,遇上一群妇女。妇女就指责爷爷,说他不关心小孩,大人骑驴让小孩走路,不像话。

●爷爷听了感觉有理,就立即下来,改让孙儿骑驴,自己跟在后头走。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老年人。老人指着小孩骂,这小子真不孝,年纪轻轻的骑着驴,让老人走路。

●孙儿听了觉得有理,就叫爷爷上来一起骑。两人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养驴人,养驴人指着祖孙二人说:“这么小的毛驴,两个人骑着走,太狠心了,这驴儿肯定会累死的。”

●祖孙二人听了想想也是,索性两人都下来牵着驴走。途中又遇上一群年轻小伙子,青年人指着两人风趣地说:“你们两个傻瓜,有驴不骑,真是笑话。”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

●但是,他们的处境很困难:爷爷骑驴有人责备,孙儿骑驴有人指责,两人都骑有人非议,两人都不骑又有人取笑。所有的选择似乎都不妥当。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他们也这么做了。结果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两个人不小心把驴掉在溪沟里摔死了。

现在流行的家教理论,成功的个案,也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虽然大多有共通的东西,但针锋相对的观点确实不少。我理解,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研究个案的背景是不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结论当然就会不一样了。如果我们被这些“绑架”了,就像故事中的祖孙一样,寸步难行了。(郑委老师:所有的理论和成功的个案都是相通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理论和个案都是让家长悟出一个字——“爱”,教会家长两个字——“信念”,让家长实践两个词“德行”和“责任”,告诉家长一句话“想让孩子改,自己先要变”)

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尤其是家庭教育。如果你生搬硬套,总是套用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是很难行得通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人体有异,千差万别,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合别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却仍然不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原因。(郑委老师:学习过的家长要践行“行知合一原则”中的“法财侣地”!)

4

要学会等待

很多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非要短时间看到孩子身上变化的效果。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很难真正改变自己,也很难做到静心去悟,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就更难了。(郑委老师:戒—定—慧,停掉错误的教子方法之后,心会静,静才能生智慧,家长学习核心是要“先调心”,这是基本功,怎么做到呢?——去掉功利性“只管修行,不问前程”。也就是说“关注过程的进步,而不要索要结果”)

曾看过一个叉手游戏:伸直双臂,两手十指自然交叉,看是右手拇指压着左手拇指还是左手拇指压着右手拇指。重复动作,但必须改变拇指交叉的顺序。然后让参与者谈自己的心理体验。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改变交叉的姿势后感觉很不舒服。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归根到底是一个改变人的习惯的过程。这个对人的培养过程必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用耐心等待的过程。

《西游记》中,孙悟空几次气愤地提出,自己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把经拿回来,不就行了吗?能行吗?绝对不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唐僧及四个徒弟的成长过程,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和磨练,也就不可能有正果的修成;其实,佛祖看重的不是那些经书,而正是取经的过程。(郑委老师:经典!)

如果没有母亲无限期望的等待,就不可能有爱迪生的发明;如果没有文王充满信任的等待,也就没有姜尚垂钓的美谈。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中,只是可能我们没有感觉到。

学会等待,需要拥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创造性地包容和化解一切矛盾。善于等待的家长,是智慧的家长。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郑委老师:关键是“坚持”——“习学”

(全文终)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育儿   家长   孩子   过程   孙儿   祖孙   家庭教育   爷爷   拇指   老师   个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