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凌智民 |编审|靳小锋 |来源转发|十堰日报
请加关注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时间:2018-10-20 11:02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小中大 打印 播报
周朝动乱时期,在十堰北面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呢?这就是鄀国被族人占领。楚国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兴起。
根据考古发现,鄀国的具体位置应该是从淅川县的大石桥乡到陕西湘河镇的丹江流域,其中包含滔河流域和淇河流域。占领鄀国的族群首领叫酓仪。酓仪占领鄀国后,将氏族迁入鄀国的首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淅川县寺湾镇,自称若敖。
若敖有四个儿子,分别为酓帅、酓缗、酓廉、酓伯比。公元前764年,若敖去世后,若敖的长子酓帅继承楚君王位。
在酓帅之后是酓鹿。酓鹿被历史书籍上称为楚厉王。但这个楚厉王与酓帅是兄弟还是父子,谥号为焚冒还是为霄敖却是一件历史公案。
《史记·楚世家》载:“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蚡冒十三年,晋始乱,以曲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根据这一记载,楚族自若敖至武王的继承顺序为鄀敖、霄敖、焚冒、武王,武王是焚冒之弟。但在《楚居》中,楚族若敖至武王的继承顺序为鄀敖、焚冒、霄敖、武王。
现在我们来看其他文献对这一谱系顺序的记载,《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一顺序与《楚居》记载一致。杜預 《春秋左傳住·文公十六年》载:“蚡冒,楚武王父”。这一记载与《史记》记载不同,但符合《楚居》的顺序。《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无亦监乎若敖、蚡冒,慎其四竟,犹不城郢。”这一叙述与《楚居》一致。《国语郑语》韦昭注:“蚡冒,楚季训之孙,若敖之子熊率”,明确说明焚冒是若敖的儿子,霄敖在焚冒之后。与《楚居》的记载一致。
霄敖既然在焚冒之后又在武王之前,所以霄敖就是《韩非子》中两次提到的“楚厉王”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文献载武王继蚡冒为君,因此多推测蚡冒卽楚厉王,现在再对应,可知厉王应是霄敖。由于《韩非子》年代较晚,而《史记》和《楚居》中都没有楚厉王之说,恐怕楚厉王之称呼是后人加上的,但是后人所载楚厉王的事迹可能就是霄敖的事迹,而不是焚冒的事迹。
随着《楚居》所载楚若敖到武王之间的世系的变化,楚武王、焚冒、霄敖之间的辈分随之发生变化。从所有的历史记载来看,武王是若敖的孙子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焚冒和霄敖的辈分存在疑问。这里面有这样几种组合:
第一种组合:若敖与焚冒同辈,霄敖是儿子辈,武王是孙子辈。
第二种组合:若敖,焚冒和霄敖是儿子辈,武王是孙子辈。
第三种组合:若敖,焚冒是儿子辈,霄敖和武王是孙子辈。
这段历史的可能情况是,若敖死后,若敖的大儿子酓帅继位,称焚冒,焚冒在位6年(公元前763年—公元前758年在位)被其长子酓鹿所杀,酓鹿即位后称霄敖,18年后(公元前741年),酓鹿之弟酓达为了夺得王位,杀死霄敖,自立为楚武王。 (凌智民)
( 责任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
注:图文摘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