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降息放缓了?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

为什么降息落空?这次降息放缓的背后有什么样的考量?几分钟时间我们来讨论一下。

9月22日(周一)本是市场期待央行降息的重要时间窗口,但出乎多数人预料,央行此次按兵不动:一年期LPR利率仍维持3%,5年期LPR仍维持3.5%。这意味着无论是短期借贷需求,还是长期房贷按揭需求,当前资金成本均保持不变。

而在此前的9月17日,美联储终于按下降息键,下调25个基点,且预计年底前还将再降息两次。美国已再度明确开启货币政策放松进程,正式进入降息新周期,为何我国央行却迟迟未动?大家期待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降息节奏为何放缓?

结合当下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形势,主要有两方面核心考量。

第一,需兼顾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仍是基础性支柱,其稳健运行关乎金融市场的安全与风险防控。截至2025年9月,全国商业银行息差已降至1.4%左右,处于近一二十年来的历史低位。

若继续降息,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压缩:目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活期储蓄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0.05%,活期储蓄作为银行存量较大的资金来源,下调空间已基本触底;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1.5%,多在1.2%-1.3%区间,后续降息空间十分有限。

更关键的是,若继续降息,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经营压力——一旦商业银行出现问题,必将引发“地动山摇”,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这无疑是监管层的重要考量。

第二,需契合股市“稳慢牛”的调控导向。尽管2025年楼市稳增长目标明确,但年初以来尤其是4月初至今,股市表现持续强劲。9月中旬,上证指数多次尝试突破时,均出现银行、证券板块大单压盘的情况。此前与大家分析过,这背后反映出“国家队”意在稳股市、求慢牛而非快牛的调控意图。

若此时再度降息,大量储户家庭的银行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必然驱动部分资金加速从银行“搬家”涌入股票市场,可能助推快牛行情加速演进,这显然与国家培育健康慢牛的初衷相悖。

至于有朋友提及的汇率考量,在我看来可能性并不大。202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相对坚挺,仍呈升值态势;且从年底展望来看,美元降息节奏仍较密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并不大,因此汇率并非此次降息放缓的主要考量。

还有朋友疑问:当前稳楼市压力较大,为何央行未通过降息降低购房按揭成本?这一问题也有几重深层原因。

首先,稳楼市方面,自2022年四五月份起,央行已多次实施降息,累计降幅并不小,但货币政策持续“小火慢炖”,却未能逆转楼市低迷态势。这说明从政策层面看,即便再降息10-15个基点,对楼市的提振作用也可能杯水车薪。

若要切实稳楼市,恐怕除货币政策外,还需出台新的关键性财政政策,才能更立竿见影。正如我此前所说,货币政策调整对稳楼市的边际效应已越来越弱,这也是央行此次未选择降息的重要考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商业银行   央行   楼市   货币政策   银行   利率   活期   此前   基点   股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