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书中战将较多,加之描写侧重点不同,所以不少理论上较强的大将缺少或并无斗将战绩作支撑(如罗延庆、李述甫、韩彦直等),也不好判断其具体实力,故而本文只根据战绩排出《说岳全传》中的最强二十六将。
金兀术
金国四太子,上界赤须龙临凡,因酷爱中原文化而不被其父所喜,不过在金邦选帅时凭借力举千斤铁龙一鸣惊人,就此成为平南元帅,一路连破陆安州、两狼关、河间府,打破东京汴梁,追击赵构时又四十合斧劈昔日梁山五虎之一的“双鞭”呼延灼,一度近乎无敌于天下。
尽管金兀术对岳飞很敬佩,很多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岳飞强过金兀术,不过实际上二人的武艺差距并不算大,首次交手时酣战七八十合金兀术才一招小败,在之后的交锋中金兀术也丝毫不怵岳飞,所以尽管岳飞确实比金兀术强,但也不过只是略胜一筹。
张从龙
金国老驸马,善使双锤,曾与余化龙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负,最终死于余化龙金镖之下。虽然仅有这一个战绩,却也足以说明其武力地位,因为能逼得余化龙使出压箱底绝技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余化龙自感凭常规手段难以取胜,起码说在短时间内拿不下对手。余化龙与岳飞是同级战将,那么可见张从龙即便不如他们也不会差得太多,若非战绩太少其实是有希望再排得靠前些的。
完颜寿
后期出场的金国宗室将领,二十合斩杀欧阳从善并不算多出彩,但是令狄雷、余雷二打一不敢恋战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余雷武艺平平不提也罢,但狄雷无论技艺如何起码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当初牛头山大战时他曾将岳飞误认成金将,劈头盖脸就是一锤,令岳飞感到沉重,心中颇感惊讶,可见这愣头青力量不俗。所以尽管完颜寿并未正面击败双雷联手,却也可看出他的不俗之处。
当然了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完颜寿排名同级战将之首,能够位列于此主要是后来他和武艺大成的陆文龙大战了四十余合才不敌而走,这点极为难得。
杨凡
洞庭湖匪首杨幺之弟,人称“小霸王”,虽然战绩不多但含金量十足,五方阵时曾和杨再兴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最终杨再兴还是靠着卧底在敌军的严成方相助才将杨凡击杀(可怜的杨凡还以为严成方是来帮自己的),通常来讲在做武评时我们将率先收兵或己方人员助战的一方视作劣势,尽管此战有一定的特殊性(官军急于破阵,严成方也急于立功),但还是可以看出杨凡的武艺起码不会低于杨再兴,在同一档次理论上在其之上愚以为是合理的。
岳飞
老一辈的武力标杆,岳家军结拜兄弟中的武艺魁首,尽管同级兄弟不少,但或多或少似乎都略逊其一筹。就战绩上看岳飞一生无败,因而也有人认为作为书胆又是金翅大鹏临凡的岳飞当为顶级战将,实则岳飞之所以不败主要是由于自身从冲锋陷阵的猛将成为一方统帅,环境已经不允许他动辄在前线与敌将对战,这也避免了其与很多明显强过他的敌人交手,所以不能因不败便说其天下无敌。
杨再兴
杨再兴是岳家军老一辈众兄弟中离击败岳飞最近的一位,在岳飞兵伐九龙山时双方曾进行赌斗,约定败者需向胜者投诚,结果一连打了三天未分胜负,最终杨延昭给岳飞托梦,授其专破杨家枪的杀手锏,这才使得岳飞击败杨再兴,杨再兴也因而弃暗投明(杨延昭不愿后人做反贼,所以才授艺岳飞,想借岳飞之手让后人迷途知返,并非他鬼做糊涂了胳膊肘往外拐)。
不过杨再兴败给岳飞非常的“剧情杀”,刚才我们说过双方是赌输赢,而不是决生死,毕竟有向对方投诚这个彩头在。岳飞使用杀手锏的先决条件是诈败引对方追击再趁机取胜,可是按照战斗来讲,若是杨再兴不追,那么岳飞诈败也就成了真败,自然便是杨再兴获胜,因为在使出杀手锏前所有人都只看到了岳飞回马而走,所以作者设计安排岳飞回马后杨再兴进行追击是非常不合理的,故而我才说杨再兴是最接近击败岳飞的人。
何元庆
何元庆是岳家军八大锤中唯一一位长辈(《说岳全传》中的八大锤和刘兰芳评书中是不同的,分别是金锤严成方、银锤岳云、双锤何元庆、铁锤狄雷,因为何元庆和岳云一样都使一对银锤,故而叫作“双锤何元庆”),曾为曹成麾下元帅,奉命镇守栖梧山,先后两度大战岳飞不分胜负,大体与之处于一个水平。
在加入岳家军后,何元庆依旧活跃在战斗一线,大战金弹子二十合败北,车轮战陆文龙不分胜负,虽为老一辈中的顶级战力但明显不如二代子弟。
余化龙
最早出场的岳飞同级战将,二将对战数日不分胜负,余化龙本想以金镖取胜,不想岳飞师承周侗,所学甚广,对江湖手段了然于心,徒手接其镖不说还反打余化龙坐骑,使之坠马降服。
从数合击败牛皋看,余化龙的表现是要好过杨再兴的(杨再兴十余合击退牛皋),不过总体来讲余化龙有些高开低走,比如后来二十合拿不下张从龙,十余合不敌金弹子,整体表现在同级战将中较为落后,排名也相对较低。
伍尚志
岳飞的表妹夫,曾为杨幺部将,以火牛阵击败过岳家军(岳飞征讨洞庭湖的唯一一场失利),个人勇武上有百合战平岳飞的战绩,此外再无其他。由于在同级将领中战绩最少,故而敬陪末座。
董耀宗
“铁面”董先之子,在后期出场的二代子弟中算是出类拔萃的,手中家伙有百十斤重,曾二十合不敌杨继周,二十合不敌连儿心善,虽皆为败绩,但考虑到杨、连之强,排名于此并不算高。
王彪
“马后”王横之子,与董耀宗先后出场,二人武艺相当,联手亦敌不过杨继周和连儿心善。其实他们的出场无非就是为了衬托杨继周,不过由于与顶级大将战斗回合数较多,相比较而言反而强过岳飞级的老一辈猛将,所以以战绩论当高于岳飞等一个档次。
郑怀
汝南王郑恩之后,身高过丈,使大棍,乃一员步将,曾三四合就生擒牛皋,间接对比下要强于杨再兴和余化龙。有人或许会说郑怀占了步战的便宜,但反过来想步战生擒的难度也要远大于马战,比如双方马战只要将对方打得落马基本便可擒获,步战则需要彻底将对方制住才擒得住,所以说郑怀强于岳飞档次诸将愚以为是说得过去的。
张奎
东正王张光远之后,使一杆银枪,与郑怀酣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观战的牛皋认为二人伯仲之间,都远胜自己。
和王彪、董耀宗的作用一样,张奎和郑怀的出场其实就是为了衬托高宠,因为此后他们的表现少之又少,不过能和顶级战神斗上几招,无疑拉高他们的水平线,使四将排名相对靠前。
关铃
梁山五虎之一“大刀”关胜之子,使青龙偃月刀,刀法虽为舅父转传,但整体实力却远胜父亲,十二岁时便能驱虎过涧,和十三岁的岳云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将擒住的老虎抛来扔去(不知武松作何感想)。二小曾对战四十合不分胜负,不过关铃自感力量要逊色于岳云(这点从后面对战山狮驼能看出关铃的力量在一流战将里确实没优势)。
后期随岳雷扫北时曾三十合击败金兀术,表现明显好过当年的岳飞,连带着可以作为小字辈诸将强于老一代的佐证之一。
曹宁
作者对他的旁白描写很强,称之使碗口粗细一杆长枪,比陆文龙更狠,但战绩上不过是四十合战平严成方和张宪,并且没看出任何优势,所以这里只能理解成钱彩写呲了,以战绩论至多排名于此。
(有书友为了强行合理化,将碗口的碗解读成通假字,通手腕的腕,还有说这里的碗指的是茶碗而不是饭碗,毕竟饭碗那么粗手握着都吃力,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因为书中写到杨再兴时曾称其银枪有茶杯口粗细,一下就将这两种说法都否定了。至于手握不握得住其实并不重要,毕竟这是演义不是历史,属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些许夸张是很正常的。
另外关于比陆文龙更狠不少人解读成心狠,毕竟惹急了曹宁连亲爹都杀,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书中从未有过关于陆文龙心狠手辣的任何描写,作者拿这个做对比根本没意义,何况书中不仅一次提到这个“狠”,无一例外都是指武艺更高,所以就是作者对曹宁刻画时写呲了,没必要强行合理化,硬要圆回来,我觉得解读成招式更狠辣比心狠要合理一些。)
严成方
本为杨幺麾下西圣侯严奇之子,一对金锤鲜有对手,但名气远不如同样使锤的岳云,因而心中不服,在之后严奇和王佐商议投宋时执意要和岳云先比过一场。最终二小对战八十合,岳云以一招“流星赶月”(就是回马锤)将之击败,就此严成方不仅随父归入岳家军,还与岳云结为兄弟。
加入岳家军后严奇再无笔墨,反倒是严成方一跃成为主力战将,参与车轮战陆文龙、大破朱仙镇等重要战役,不过在混战中由于杀得太凶一度陷入疯魔,亏得诸将相救否则大概率会陨落在乱军之中。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次造成的影响,使得严成方后期表现感觉没达到预期,三四十合就被连儿心善杀得落荒而逃,再无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张宪
在高宠阵亡、岳云加入之间这段时期,张宪一度是岳飞麾下武艺最高的战将,一出世就数十枪击败董先,后期对战陆文龙和曹宁均三四十合不落下风。
或许是过于专注于技法,故而张宪在同级将领中力量最弱,与金弹子一战其枪法令金弹子颇为赞叹,暗道宋室有这般人物难怪叔父败仗连连,可是依旧只用了四十合便将张宪击退,尽管张宪的表现依旧明显强于余化龙、何元庆,但对比岳云却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距,这倒不是说张宪的综合实力比岳云差很多,只能说明力量上落后金弹子太多以致无法靠技艺弥补,所以表现不佳。
陆文龙
陆文龙最著名的无疑是车轮战宋将,甚至有的受连环画影响认为是以一敌五,实则这一战很让人纠结,因为出战陆文龙的五员大将并不在一个水平,要说轮番对敌,三四十合打平岳云、严成方、张宪尚可,但二三十合拿不下何元庆和余化龙,甚至连优势都没占到,这其实对这个层面的武将来说是比较减分的,所以说陆文龙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强(不是不强而是没强得那么离谱)。好在最后五将坦言无法取胜,可以视作陆文龙至少不会弱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即至少≥岳云。
其实陆文龙后期的表现是比前期要好的,尤其是洞察力明显提高不少,而四十合击败完颜寿也能看出其整体水平的提升。
岳云
小字辈的武力标杆,这点和岳飞在老一辈的定位比较像,使八十斤一对银锤,虽遇上过不少旗鼓相当的对手,但细致对比下都要比岳云差一线,是一位给人感觉潜力无穷的后起之秀,可惜二十出头就和岳飞、张宪一起于风波亭遇害,没能让读者看到他的最终上限。
黑蛮龙
蛮王李述甫的外甥,应该也是王位继承人,是与岳云对战过的同辈将领中唯一丝毫不落下风也没有任何劣势的战将,只因战绩不如岳云多而排名其后。
比较有意思的是黑蛮龙在与岳云结拜时,书中写明岳云年长为兄。后来岳云与韩彦直结拜则是韩彦直年长为兄。再往后黑蛮龙兵伐大宋欲为岳飞父子报仇,结果中计遭擒被隐居的韩彦直所救,俩人结拜又成了黑蛮龙年长为兄。要说武艺战斗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还能解释成路数克制,那这年纪能形成一个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粘得力
粘得力排在这里在很多人眼中有些低了,毕竟他以一敌十取胜可是名声在外,但实际上所谓的以一敌十是有水分的。当时岳雷遣十将出战,粘得力确实毫无畏惧,但接战的金将不止他一个,金兀术闻报后立刻派了三员战将助战,也就是说实际情况是四打十。有人说三员金将都是龙套,提供的帮助有限,但岳雷派出来的十小实际也同样没一个能打的,所以粘得力确实勇猛,却远不止于像很多书友想的那么夸张。
另外,不少人说宋军是合关铃、严成方、陆文龙、狄雷、樊成五人之力才将之斩杀,这点不假,但不代表粘得力有这五将相加的实力。当时是关铃与之对战三十合不分胜负,狄雷助战又斗了十合,于是陆文龙大叫“两位贤弟少歇”,打算出马与之一对一,可惜关铃和狄雷没听,压根就没退出,于是变成了三打一,而在陆文龙加入后粘得力马上就遮拦不住,被陆文龙一枪刺中其坐骑骆驼眼睛,后面跟上的严成方赶上一锤打碎了骆驼头,粘得力摔下坐骑被樊成一枪刺死。
五将合力杀敌不假,但却是惨无人道的单方面围殴吊打,粘得力真正能承受的只是关铃和狄雷联手十合,而从三十合与关铃对战没有优势看,其至多也就是大于等于关铃的水平,未必高得过岳云,所以我觉得粘得力排在岳云、陆文龙同级已是上限。
完颜金弹子
金国大殿下粘罕次子,使一对金锤,原本金兀术让他出战是为了挫一挫侄子的锐气(金弹子傻愣愣地问叔叔为何进攻了这么久也没得寸土,搞得金兀术又尴尬又憋屈,想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出去感受一下对手的强悍),结果反倒是金弹子大杀四方,让金兀术瞠目结舌。先是余化龙十余合败走,接着董先八九合不敌,最后何元庆二十合败退,这让金兀术大喜过望。次日岳飞派出最强大将张宪,依旧四十合不敌金弹子,这让金兀术觉得抢夺大宋江山有望(金兀术最怕的宋将有三,分别是高宠、岳云、张宪)。
岳飞对此一筹莫展,挂出免战牌,谁料金弹子不准免战,依旧叫嚣,岳飞无奈下连挂七道,几乎等于认怂才使得金弹子退兵。直到岳云赶到,不知内情下打碎免战牌,差点被岳飞砍头,后在牛皋做保下才被允许戴罪立功,并与金弹子展开终极对决。
两人的战斗非常精彩,先是四十合不分胜负,看得两军将士目瞪口呆,接着又斗四十合,岳云终是力量不及而堪堪将败,这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压阵的牛皋没头没脑地喊了一句“侄儿莫要放走了他”(这话照理说应该是优势一方说的),更让人惊奇的是金弹子这奇葩竟误以为是金兀术叫他,还回头去看,结果被岳云一锤打下坐骑,枭首而还。
其实这里显然也是剧情杀,牛皋乱喊我们可以理解成故意为之,但金弹子认为是金兀术喊他就很生硬。原本他们之间应该说金语,就算金兀术非说汉语,口音总不同吧?声音传来的方向总不同吧?好吧,金弹子就是傻,这些都搞错了,可交战过程中怎么可能回头去看?这不是作死嘛?所以这里其实经不起细想。
正是因为金弹子最终死于岳云之手,所以很多人认为其排名不应在岳云之上,这里需要说明,我们是通过战绩来判断武将之间的强弱,不能只看结果,若是结果论那刽子手肯定天下无敌,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葬送在他们手中的。
连儿心善
连儿心善排名于此争议可能比金弹子要大,毕竟金弹子直面岳云八十合获得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连儿心善只有一次大战陆文龙,却死于其手,所以大家不认可其排名在陆文龙之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一战书中也提到过,连儿心善是因为山狮驼战死导致心慌,手中刀略慢了慢,结果被陆文龙抓住战机,一击毙命。这里可以说明陆文龙洞察力无双,但若因此说连儿心善弱于陆文龙多少有些站不住脚,起码说服力不够。
那么为何我会认为连儿心善在排名上会高于陆文龙,甚至还高了半个档次?这是由于除了这场不能作为二将强弱判断的正面对战外,连儿心善的其他战绩横向对比下要好过陆文龙。当初在朱仙镇,岳家军五将车轮战陆文龙时,严成方曾三四十合与陆文龙不分胜负,反观连儿心善三四十合直接杀得严成方大败而走。若是说陆文龙当时尚未达到巅峰,但严成方也是这种情况,甚至他的年纪比陆文龙更小,反而是大战连儿心善时正是黄金年龄。
也有人说车轮战本身是需要保留体力应对的,和连儿心善与严成方一对一不同,但即便如此,陆文龙二三十合甚至三四十合拿不下何元庆和余化龙,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即便有所保留也不至于半分优势也没有,当然了这和战技打法或许有关,但是单从这份战绩对比看,陆文龙确实是不及连儿心善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连儿心善二十合击败了董耀宗,这已经达到和杨继周一样的高度,所以或许实战陆文龙,连儿心善未必会胜,但是做排序居于其上是合理的。
杨继周
杨再兴之子,没有使用杨家传统的金刀、银枪,而是选择了一对铁戟,此兵器需力量与技艺兼而有之,否则很难大成,而杨继周天赋异禀,一身武艺极为高超,堪称后岳家军时期第一猛将。
初次登场时,杨继周因误会与董耀宗、王彪发生摩擦,先是二十合压制董耀宗,接着又力挫二将联手。随后赶赴两军阵因受牛皋激将,大战金国猛将山狮驼百合不分胜负,二度交手心知凭常规手段很难分出胜负,遂以回马戟将山狮驼击杀。
由于山狮驼死后杨继周领先其他武将太多,严重破坏了书中的武力平衡,于是乎作者钱彩便对其进行了雪藏,直至全书结束才在赵昚大封功臣时被提到。
山狮驼
金国首席猛将,官拜神武大元帅,虽生得黑瘦,却天生神力,一杆镏金镗重达一百二十斤,是书中交代重量的武器中最重的,出场首战便一镗打得关铃倍感沉重,而后一连十来镗将之杀得大败而走。纵观全书能如此迅速击败关铃级猛将的仅山狮驼一人(这里其实并不代表关铃的武艺水平比山狮驼差这么多,主要是力量上差距太大,使得关铃无从发挥,这便是一力降十会的最高境界)。
不过山狮驼武艺高智商却不怎么样,首次对战杨继周时两人酣战百合不分胜负,到了第二次仅仅数合杨继周便自称敌不过而走,山狮驼居然全无半分怀疑,纵马直追,以致被杨继周回马一戟扎了个透膛。
高宠排名第一我觉得没什么悬念,可能从这篇文章一开始多数朋友便已经猜到最后这位大神是谁了,不过这里还是需要说明,这位大宋开平王高怀德的后人可不止有挑滑车这一个亮眼之处。
初次登场时,高宠假扮劫掠粮草的强人,几枪就杀得郑怀浑身是汗,随后张奎助战依旧被死死压制,牛皋飞马上前依旧难挽败势,而这却是高宠只为献艺,牛皋三将以为有人劫粮拼死一战的结果。
而后的牛头山大战,金兀术与岳飞斗十余合,岳飞见兵势不利退回山上,高宠只道金兀术武艺绝高,飞马下山,只一枪便令金兀术招架不住,回马逃生。高宠一骑绝尘,直冲入金营如入无人之境,接下来便有了著名的“枪挑铁滑车”,只是“滑车未破身先丧,可惜将军马不良”,最终因战马脱力栽倒以致高宠被第十二辆铁滑车碾压而亡。
满打满算高宠只出场两个章节,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由于他的设定太高,若一直存在后续故事将无法开展,左右也是虚构人物,索性作者便安排其匆匆谢幕了。
注:本文只论武艺,不谈道法玄术,故而隐士高人、神魔妖怪皆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