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第一大民企:年入467.8亿!创始人24岁借2000元本金起家


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来自江苏镇江的江苏天工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467.8亿元营收位列第262位,成为镇江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令人惊叹的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朱小坤,在43年前仅靠着2000元贷款起步,如今年营收接近500亿。


No.01

2000元贷款的破局之路



1981年的江苏丹阳前巷村,村办五金厂走到了生死边缘。厂房破败,设备老化,账上仅剩2.4元现金,却欠着7万元外债。


工人们靠收集印刷厂的下脚料搓纸绳维持生计,工资常年拖欠。时年24岁的朱小坤站了出来。这个10多岁就辍学务农的农村青年,此前担任过生产队长、治保主任等职务。


面对这个烂摊子,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接手五金厂,并贷款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朱小坤后来回忆说,“但我觉得,只要找对路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初的尝试充满艰辛。他带领工人转产铜拉手,市场反响平平;改做塑料瓶盖,利润微薄;后来又尝试电视机天线、电子琴等产品。


为了生存,他们几乎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业务,在市场中艰难摸索。


转机出现在1987年。朱小坤敏锐地发现,当时中国90%的麻花钻依赖进口,日本企业一支钻头的利润,抵得上中国工厂生产100支。


他当即决定:放弃利润尚可的电子琴,转产麻花钻。这个决定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电子琴一台能赚几十元,而一支麻花钻利润仅几分钱。


面对质疑,朱小坤力排众议,甚至抵押祖宅贷款30万,从上海请来退休工程师,开始了艰难的研发之路。


第一批钻头因硬度不达标全部报废。在村民们的质疑声中,朱小坤却看到了希望:“失败证明这条路走得通——只要解决热处理工艺!”


半年后,天工的第一支合格麻花钻终于问世,成本仅为进口钻头的三分之一,迅速打开市场。


No.02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1992年,当天工日产麻花钻达到10万支时,朱小坤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进军特钢行业。当时每年需要工具钢600多吨,仅运费就要100多万元。


把原材料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他新的目标。“当时很多人劝我专注做钻头,但我觉得,没有自己的原材料,永远受制于人。”朱小坤说。


1993年,天工自产高速钢投产,彻底摆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让日本厂商主动降价30%。这次成功,让朱小坤更加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


2001年,天工建起中国第一条高速工具钢连轧生产线;次年引进奥地利GFM公司500T精锻机;2003年再投资1.8亿元上新生产线。这一系列举措,让天工在工具钢领域站稳了脚跟。


质量是朱小坤最看重的事。一次,厂里生产的丝锥出现裂纹,若要停工查找原因,日产量将减少1万支以上。


朱小坤毫不犹豫拍板:“停产,排查!”他强调,违背质量要求还在生产就是犯罪,“因为这代表的不仅是天工,更是中国制造!”


创新更是融入企业血脉。天工每年研发投入达数千万元,获得160多项专利。就连车间工人提出的钻头开槽角度改良,都能创造年效益500万元。2024年,企业69项创新项目直接创效超5000万元。


No.03

国际化征程中的硬仗

2007年,天工国际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丹阳首家在港上市企业。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2016年,欧盟对中国钢铁发起反倾销调查,威胁征收22.6%关税。朱小坤亲自组建应诉团队,历经8个月鏖战,最终赢得中国特殊钢行业首例欧盟“双反”胜诉。


“天工的产品代表中国制造,退一步就是整个行业的溃败。”这场硬仗之后,朱小坤定下铁律:“诚信是不竭的资源,勤奋是永恒的主题。”


更大的挑战在技术领域。2018年,朱小坤决定进军粉末冶金领域,这是用于航空航天、3D打印的高端材料,此前完全依赖进口。


耗资数亿引进国内首条粉末冶金生产线后,西方巨头突然降价40%进行打压。


技术团队连续三年攻关,最终突破热等静压等核心技术,将成品率从50%提升至90%。2023年,天工不仅实现进口替代,更成为全球唯一全粉末系列产品制造商。


2025年3月,朱小坤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两会e事厅》访谈中表示:“创新链和产业链必须无缝对接。”


他指着7000吨快锻设备解释产业布局,这台2023年投产的“巨无霸”,让天工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赛道。


No.04

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


如今的天工系企业,已经形成“特钢+工具+钛材”三驾马车格局。朱小坤与妻子于玉梅、儿子朱泽峰共同掌控着这个日益壮大的企业集团。其中,朱泽峰为加拿大籍,这也使得天工具备了更国际化的视野。

2025年5月13日,天工股份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开盘暴涨458.63%。比起资本市场的喧嚣,这位68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更在意的是另一组数据:天工高速工具钢产量连续21年全球第一,高端模具钢国际市场占有率超三分之一。


然而,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天工股份经历了北交所两轮审核问询和一轮上市委审议会议意见函,最终实际控制人不得不做出业绩承诺:2024年至2026年,若净利润未达到1.38亿元,将用现金补足。


这种“业绩对赌”在IPO企业中颇为罕见,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天工未来发展的期待与考验。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天工股份营业收入下降36%,ROE下降16%,这也成为上市审核中的重点关注问题。


No.05

树百年天工的初心不改



尽管已成为亿万富豪,朱小坤始终保持着创业初心。2020年,朱小坤夫妇以20亿元财富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2021年财富增至35亿元。但他最看重的,不是个人财富的增长。


“我要带头宣传句容投资环境。”在天工股份上市当天,朱小坤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从负债2000元的村办小厂到拥有四大上市主体的国际特殊钢巨头,他用了44年时间,在西方百年巨头垄断的领域撕开一道中国缺口。


如今,天工每年为村里老人发放养老补贴,承担全村医疗体检。当年为按时交付美国客户9000支钻头不惜空运亏损十万的故事,至今仍是天工诚信教育的范本。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朱小坤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我们新建成的钛合金材料实验室研发的首款航天领域产品已经成功交付。”


去年企业投入超3000万元建成钛合金材料实验室,今年还将投入超6000万元建设全国领先的精密刀具研究院。



从1975年18岁参加工作算起,朱小坤已经在实业道路上奋斗了近50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危机意识:“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只有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才能将企业经营好。”


如今,这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新使命,是让更多中国高端材料嵌入全球产业链。在他的规划中,天工不仅要“树百年天工、筑世界品牌”,更要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张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本金   民企   创始人   江苏镇江   天工   钻头   企业   中国   工具钢   领域   电子琴   丹阳   贷款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