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争议:接受日本降书时,何应钦的腰为何弯得比日本人还低?

一张备受争议的照片,定格了十四年抗战胜利后一个令人五味杂陈的历史瞬间。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中方受降代表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日方代表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其参谋人员。

按照既定流程,本应由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后亲自递交。然而,他却命令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代为转交。于是,在签字完毕后,小林浅三郎两腿立正、弯腰低头,将两份降书递出。此时,何应钦起身、躬身,以双手接过。


这一弯腰的动作被相机捕捉,引发长达数十年的争议。批评者如李敖曾痛斥其“腰有媚骨”,认为这一举动损害了战胜国的尊严。

何应钦与日方的历史渊源,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质疑。他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时与冈村宁次同窗,二人被称为“莫逆之交”。1935年秋,冈村宁次至南京出差,何应钦不顾当时南京正掀起抵制日货的民众运动,仍在新街口一家大饭店设宴招待,其亲日立场可见一斑。

不过,亦有观点试图从现场情境为其辩解。一种说法指出,中方使用的桌子宽度约为日方的三倍,且在何应钦正前方的桌沿放置了一个方形话筒。日方代表递交降书时难以过度前倾,否则可能碰倒话筒,因此何应钦唯有弯腰才能接住文书。加之拍摄角度的巧合,使得“弯腰效果”被放大。

此外,何应钦与小林浅三郎身高均不高,在宽桌的限制下,也的确需要某一方稍作弯腰,才能完成递交。

不过,仪式中还有另一争议场景:当日方代表退场时向中方鞠躬行礼,何应钦不仅起身,还点头回礼。

这一行为甚至引来在场美军军官的嘘声。麦克鲁将军与柏德诺将军对此“气愤而又无奈地相视摇头”,表达强烈不满。

因为根据盟军最高司令部规定,日方需在入场、领受降书,及退场时行三次鞠躬礼,而中方作为战胜国,无须回礼——这一安排旨在凸显战败之屈辱与胜利之威严。

事实上,中方在仪式安排上也曾刻意强调胜败之别:日方代表一律剃光头,象征“战败输光”;

中方使用宽大桌子与豪华皮椅,日方则仅配备小布椅。

美方顾问甚至在程序表中发现“允许日方佩戴刀剑入场”的字样,当即要求删除。

何应钦的弯腰举动在当年已掀起轩然大波。照片刊出后,舆论哗然,不少批评直指他“有辱国格,奴性不改”,有人更直言:“若非在场者众,只怕他都要跪接降书。”

为了弥补这一历史瞬间的遗憾,后来画家陈坚在创作同一主题的巨型油画时,对画面进行了美化处理——笔下的何应钦挺直腰板,从容受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画家李斌也通过三联画形式,再次将何应钦修正为直立接书姿态。

然而历史无法更改。那张照片始终定格了他弯腰的瞬间,以及身后美军军官摇头叹息的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历史   相与   日本人   日本   日方   中方   南京   战胜国   代表   回礼   总司令   瞬间   照片   军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