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园难”到“一孩难求”,幼儿园抢孩大战,人口危机来了?

中国人口问题这几年闹得挺大,以前大家总说入园难,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个幼儿园学位,愁得头发都白了。现在倒好,情况反转了,幼儿园开始愁没孩子来上学,一孩都难求。

这变化来得快,主要因为出生人口直线往下掉,已经开始砸到教育领域头上。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6年新生儿有1786万人,那时候是高峰期,幼儿园学位抢破头。到了2017年降到1723万人,2018年1523万人,2019年1465万人,2020年1202万人,2021年1062万人,2022年956万人,2023年902万人,2024年954万人。

看2025年上半年数据,可能还得往下走,预计全年900万以下。这连续几年下滑,少了一大半孩子,幼儿园能不慌吗?

其实这出生人口减得这么狠,有多方面原因。育龄妇女数量本来就在下降,加上生活成本高,年轻人压力山大,生育意愿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里,2024年人口出生率只有6.77%,自然增长率负0.99%,连续三年负增长。相比之下,2016年出生率还高得多,现在掉到谷底。

人口专家梁建章分析过,2024年出生人口微反弹到954万,主要因为龙年生育偏好,但长期趋势没变,2025年很可能更少。

中国预期人口现在只有2.55亿,占世界比例才2.03%,如果不干预,未来人口规模会缩水严重。

这人口下滑直接砸到幼儿园头上。

2021年,全国幼儿园有29.5万所,在园幼儿4805万人,那时候学位紧俏。结果从2022年开始,幼儿园数量首降,减到28.92万所,少了5610所,在园幼儿4627.55万人。

2023年继续掉到27.44万所,少了1.48万所,在园幼儿4092.98万人。2024年更狠,降到25.33万所,少了2.11万所,在园幼儿3584万人左右。

过去五年,在园幼儿少了1234万人,降幅25%,入园人数暴跌34%。每天有50多家幼儿园关门。民办园和乡村园受冲击最大,公办园相对稳点,但整体行业卷起来了。

以前家长追着园跑,现在园追着孩子跑,推出各种优惠,学费打折,英语艺术课免费,还加马术冰球这些高端项目,就为拉点生源。

不止幼儿园,小学也开始感受到压力。出生人口少,几年后入学孩子就少。教育部公报显示,2024年小学在校生减到1.05亿人左右,比高峰期少。

预测模型显示,从2024年起,学龄人口加速下降,2025到2028年每年少100万人,2028到2035年每年少300到400万人。

2035年,小学在校生可能剩余1.10亿,比2020年少3000万。教师配置按生师比算,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预测,到2035年,小学教师过剩150万人,初中教师过剩37万人,总计近187万人。

小学过剩最明显,初中先短缺后过剩。这意味着大批老师可能转岗或失业,师范专业热潮降温,2023年多地教育部门已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点。教师岗位不再铁饭碗,结构过剩来了。

人口下滑不光教育,波及玩具、动画、婴幼儿用品这些行业。企业库存堆积,生产线调整,转产老年用品。

退休潮也来了,2020年代后期每年2000万人退休,老人多孩子少,养老负担重。社会从生产型结构转消耗型,年轻人扛不起。

梁建章说过,人口是创新力基础,少子化拖经济后腿。他建议用财政赤字补人口赤字,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二孩2000元,三孩3000元,加上社保所得税减半。

还提到每个新生儿一次性10万元现金,根据孩子数月补1000到6000元。参考韩国经验,那边1岁以下婴儿每月补100万韩元,约5000元人民币,1到2岁补50万韩元。

梁建章觉得,发钱有效,但力度要大,国家设人口发展基金,专管养育金。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补贴,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3600元,到满3岁。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补贴按年发,由婴幼儿父母或监护人申领,到社区服务中心提交户口本等资料。

2025年1月前出生未满3岁的,也能领剩余部分。比如2025年1月后生的,连续领3年共10800元。

这政策覆盖全国,资金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出,结合个税扣除,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每月扣2000元,提高生育医疗报销,生育保险参保2.53亿人。

地方上,早几年就开始试水。杭州对二孩家庭一次性发5000元,三孩2万元。山东济南二孩三孩每月600元到3岁,黑龙江哈尔滨二孩每月500元,三孩额外500元。

多城市争相出招,一次性补贴或每月几百,针对三孩多点。

梁建章觉得这些好,但全国统一力度还需加强。他2025年文章里解读2024数据,说出生人口954万,死亡1093万,净减139万,2025年出生更少。

建议缩短工时,推广混合办公,减轻育儿负担。人口政策目标是把生育率拉到更替水平以上,预期人口稳在10亿,确保民族竞争力。

年轻人压力大,就业竞争狠,房价教育医疗成本高,生育成负担。政策再好,执行不到位也没用。梁建章警告,不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是中国3倍,经济差距拉大。

企业加班文化需要缓和,让人平衡工作家庭。教育领域调整资源,幼儿园转老幼共托模式,有些地方已试,幼儿园改养老结合,资源不浪费。教师培训转向终身教育或职业教育,应对过剩。

长远看,人口下滑是全球趋势,但中国来得急。联合国数据,中国人口2024年14亿828万,世界第二,但增长负。

专家模型预测,2027年总人口破14亿,2039年破13亿,2047年破12亿。出生人口2025年900万以下,2028年破800万,2035年可能破700万。

教育冲击一级一级传,小学后是初中高中大学。大学招生已松动,未来专业调整,师范类收缩。社会需重分配,养老医疗资源倾斜老人,育儿支持年轻人。

人口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几年二孩三孩政策出时,有点效果,二胎贡献新生儿50%,但没达预期。

生育成本报告显示,全国家庭养孩子到17岁平均48.5万,上海102.6万,北京96.9万,四口“吞金兽”名不虚传。年轻人躺平,不婚不育,生活质量优先。

政策得接地气,真金白银减成本,别光喊口号。梁建章推现金补贴,觉得一举两得,刺激消费拉经济。国家育儿补贴是步子,但3600元一年够吗?

比起国外,韩国、新加坡力度大,中国还得加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幼儿园   人口   大战   危机   孩子   中国   幼儿   年轻人   政策   小学   国家统计局   新生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