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4月中旬,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的港口资产出售案再起波澜,这场涉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交易,出现了一个变数。据彭博社4月14日报道,长和集团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原定于4月2日完成的交易已推迟,同时其披露,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阿蓬特旗下的码头投资公司TiL,将成为大部分港口的实际控制者。
据报道,TiL将实际掌控除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外的41个港口,而贝莱德旗下的全球基础设施合伙公司GIP,仅持有巴拿马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51%的股权,TiL则保留剩余49%。不过,虽然这2个港口在交易总价值中占比仅4%,但其战略意义远超经济价值,正因如此,其交易才会历经波折。
至于此次变数,有两个看点值得注意:其一,长和与阿蓬特家族的关系。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诚与阿蓬特家族关系匪浅,这或许是他愿意出售港口给这家意大利企业的关键原因之一。长和方面认为这些港口会交到“可靠的人手中”,而阿蓬特的码头投资公司在全球经营已有多年经验,目前在70多个集装箱码头中持有权益,分布在31个国家,有能力接盘也有管理经验。
事实上,此前贝莱德就曾说,其虽为交易牵头方,但其角色更偏向财务投资,实际运营权由TiL主导。其二,即便由TiL绕开贝莱德出面,这场交易仍旧存在阻力。目前,巴拿马国内已经传出不满情绪。当地审计署发布报告称,长和在取得两个港口的特许经营权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甚至要对当年续约的政府官员提出起诉。
接着,巴拿马检察机关也启动调查。美国方面更是直接点名,美防长赫格塞斯访问巴拿马时声称,美国将“把巴拿马运河从中国的影响中夺回来”。这话说得直白,背后传递的信号也很清楚:美国对中国企业掌握巴拿马港口早就不满意,这一次找到了“换人”的机会。
中国外交部则早已明确表示,中方从未参与巴拿马运河运营,支持运河中立地位,反对任何国家胁迫企业。港澳办则多次警告长和“勿犯历史性错误”,市场监管总局亦介入审查交易。事实上,我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若美国通过港口控制权对中国船只加征通行费或限制优先权,可能直接冲击“一带一路”沿线贸易。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换成TiL,想要完成交易也并非易事。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交易仍未最终定案,但可以预见的是,港口的“二次分配”已经成形——43个港口一分为二,大部分由新买家——意大利家族控制,小部分最敏感的落到贝莱德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和阿蓬特家族并不是首次联手——此前贝莱德就通过旗下全球基础设施合伙公司持有TiL的部分股份,而且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持有TiL的股份。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带有美欧资本背景的混合财团。换句话说,这笔交易既是一次商业操作,也是一次“西方联盟”对全球战略资产的新一轮重整,交易性质并未发生“质的改变”。
眼下全球经济受到中美贸易冲突、地缘政治风险的多重冲击,港口交易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超商业本身。美国近期提出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而中方的回应也愈加明确:中国不再做关税数字游戏,但反制会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港口控制权的争夺势必将持续升温。
至于局势后续走向,对长和而言,出售港口可获超190亿美元现金,净负债率降至18%以下,短期财务收益显著,但其代价是卷入大国博弈,并面临国家监管与舆论压力。香港建制派批评此举“背刺国家战略”,而长和保留香港及内地港口的选择,也被视为向中国市场示好。
当前形势下,李嘉诚的“退路”显得被动,其子李泽楷紧急切割电讯盈科与长和的关联,长和则酝酿分拆电信业务,试图减少交易连带影响,然而,若交易最终触礁,长和或需依靠国际仲裁应对巴拿马政府的指控。
至于对中方的影响,也不必太过担心,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巴拿马并非无备选方案。岚桥集团控股的玛岛港、海湾集团运营的阿马多尔港等,均可为中国商船提供替代停靠点,缓解潜在封锁风险。
一言以蔽之,李嘉诚港口交易的风波,本质是全球化退潮与保护主义抬头的缩影——美国试图以资本手段重塑贸易规则,中国则通过反制与多元布局维护利益,对跨国企业而言,在商言商的时代已过去,如何在政治夹缝中生存成为新课题。这场交易能否落地,不仅取决于商业逻辑,更关乎大国博弈的最终走向,巴拿马运河的归属之争,或许只是新一轮国际秩序重构的开端。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