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五星级酒店最近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们把晚上自助餐没卖完的食物打包成盲盒,每盒售价四十元,原价是二百九十八元,盲盒里包含烤鸭、生蚝、大闸蟹、甜点等多种食物,顾客可以自己挑选和装盒,还附送饮料,早上也推出二十元的早餐盲盒,这种做法在别的城市已经有人尝试过,比如上海和深圳的酒店,价格从二十八元到七十九元不等,内容也很丰富,有时会放入鲍鱼刺身这样的菜品。

这种玩法最早是丹麦人想出来的,他们管它叫“魔法袋”,就是把快过期的食物打包起来卖,图个便宜,也让人尝个新鲜,后来传到新加坡,留学生特别喜欢买,吃完还拍照发到朋友圈,反而让酒店火了起来,没人觉得这有什么掉价的,大家都认为这样既环保又省钱,国内有些酒店还在纠结自己的五星级身份,可现实是剩菜扔了也是浪费,不如换个办法卖出去,还能多挣点钱。

说白了,酒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纸巾太薄,也不是拖鞋太糙,而是饭菜做多了没人吃,厨师总怕客人不够吃就多准备些,结果每天扔掉的菜能堆成小山,与其省那些小物件,不如想想怎么把剩下的菜变成钱,用盲盒这个方法挺聪明,能把浪费变成收入,让剩饭成为社交话题,顾客也不觉得丢脸,反而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现在的年轻人,跟过去不太一样,以前大家觉得贵的东西就是好的,背着名牌包吃泡面也觉得很有面子,现在谁要是能用四十块钱买到原价两百九十八的菜,立马就在朋友圈里晒出来,点赞的人还特别多,临期食品不再被当成次品,反而成了会过日子的标志,北京有家面包店每天早上卖三十盒盲盒,二十秒就能抢光,根本用不着宣传。

其实这件事背后,不只是卖剩菜这么简单,酒店是在重新思考赚钱的方式,过去他们靠装修、服务、品牌多收钱,现在要靠提高效率、利用数据、灵活调整经营,这种盲盒相当于给酒店装上一个逆向供应链,把本来要丢掉的东西,通过消费者帮忙处理掉,以后还可能加上提前预约、动态调整价格这些功能,让剩下来的菜品也能准确找到需要的人。
我倒是觉得这种模式很实在,酒店方面没有损失什么,顾客得到实惠,环境也能少受污染,关键是没有人会觉得尴尬,大家花钱买的是食物本身,不是身份地位,吃得开心花得明白比什么都强,那些还在担心会不会显得掉价的酒店,可能还没想清楚真正的体面不在于装修有多豪华,而是体现在端上桌的餐盘里。

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品牌形象,可客人更在意的是值不值,一份卖40块的晚餐,里面有大闸蟹和慕斯蛋糕,大家不会在意是不是剩下的,只要东西干净新鲜味道好,照样有人排队来买,酒店也不用再为浪费食物发愁,反而多出一条赚钱的路子。
说到底这事儿挺简单的,就是把酒店本来要扔掉的剩菜,想办法卖给需要的人,顾客能省钱,酒店能清库存,大家都没吃亏,这种模式现在越来越多人用,说明确实有市场,以后估计更多酒店会跟着做,价格也能更灵活点,菜品搭配也会更合理,反正谁先开始做,谁就先占到便宜。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