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号,荷兰是根据了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由,直接是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的147亿元的全球资产,是强行的罢免了中方的CEO张学政,7天的时间内就更换了外企的管理层来进行接管。
这一个操作背后其实是6月份美国跟荷兰会晤中,美国方面是要求荷兰必须要换到中国籍的CEO的明确要求,荷兰实际是沦为了美国方面对华科技遏制的一个帮凶而已。
事情刚刚发生以后,10月4日,中国的商务部就对荷兰安世中国实施了出口管制,禁止向欧洲出口特定的汽车功率半导体。

10月23号的时候,安世中国官方又发表了声明,荷兰的免职决定在中国境内是无效的,中方的管理层将继续履职。
反正也是立竿见影的,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级的核心企业,车规级功率芯片的市占率是超过了30%,一个小信号二极管的出货量是全球第一。
根据Yole Development 2024年汽车半导体市场报告,欧洲的车企30%以上的车载芯片都要依赖它们的供应,并且它们70%的封装产能都是在东莞的工厂的。

目前大众高尔夫车型的芯片库存也是仅仅只能够维持三周的时间,德国的工厂已经是濒临停工了。包括奔驰,宝马新能源生产线也是陷入到了停滞当中。
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告,供应中断超过一个月的话,将会全面的停摆。
面对这一次的危机,有荷兰的网民称:中国人不会闹大,丢不起这个脸。

对于这种言论,这本质其实就是对中国的认知偏差而已,中国是坚守但并不是“面子”,而是国家主权跟企业的一些合法权益的底线。
荷兰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的接管中资企业,是违反了WTO国际贸易规则的,是一种典型的保护主义。
欧洲长期奉行他们的双双重标准:在谈经济的时候,要求中国要讲理性,在谈及安全的时候则是会滥用他们的霸权,现在可以说是自食脱钩的苦果。

讽刺的是荷兰他们还声称是因为怕中国断供才接管的,却恰恰因为自身的操作触发而断供,暴露了他们核心的矛盾问题:那就是既想摆脱对华的一个依赖,又承受不起脱钩带来的代价。
当前欧洲汽车产业本来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根据第一财经的数据是显示,今年是已经有8家欧洲车企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计划裁员达到5万人,安世事件也是会加剧失业潮以及欧洲汽车产业今年将会减少至少120亿欧元。

现在的中国是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中芯国际14nm的工艺良率是达到了95%,国内的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快速的完善了,核心的利益面前是没有妥协的空间的。
最新的消息是显示,荷兰是已经主动的寻求跟中方进行对话,欧洲的车企成立了特别的工作组,想要寻找到一个替代方案,但是新的供应商的认证是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就很难以解决现在的燃眉之急。

这场风波的本质其实就是欧洲对中国的认知上的滞后,他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实力,却没有看到中国捍卫权益的一个决心。
信息参考来源
1. 安世中国官方声明(2025年10月23日,观察者网)
2. 第一财经《欧洲汽车产业大裁员:5万员工面临失业》(2024年11月25日)
3.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风波,危及全球汽车供应链》(2025年10月23日)
4. 湖南日报《从阿斯麦到安世半导体,荷兰配合美欧对华行动主动性增强》(2025年10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