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广西,韦国清大胆试探:主席,您敢吃蛇羹吗?

1958年1月的南宁,邕江边的木棉花还没开,广西省委大院却早早热闹起来。

毛主席的专机刚在吴圩机场降落,韦国清就小跑着迎上去,军装下摆沾着红土——那是他刚从水利工地赶回来的痕迹。这位44岁的省长心里揣着两个难题:既要让主席吃上广西特色,又不能破了"四菜一汤"的规矩。

"国清啊,你这回可别给我摆宴席。"毛主席握着韦国清的手,眼睛却瞟向远处挑着扁担的老农。韦国清心里咯噔一下,准备好的十道菜单在口袋里攥出了汗。

突然,他想起去年在瑶寨调研时,老乡端上来的那碗蛇羹,眼睛一亮:"主席,咱们不搞特殊,就尝尝本地家常菜?"见主席点头,他壮着胆子补了句:"您敢吃蛇羹吗?"

这话问得巧妙。蛇羹在岭南虽是待客上品,可北方人听着都头皮发麻。韦国清盘算着:主席若推辞,正好顺势换成普通菜肴;若应允,既尽了地主之谊,又不算铺张。果然,毛主席闻言哈哈大笑,转身对随行的周恩来等人说:"客随主便!咱们今天就当回岭南人!"

当晚的明园饭店后厨,三条过树龙蛇正在大锅里翻滚。炊事班长是参加过百色起义的老兵,边熬汤边嘀咕:"当年韦军长带我们啃树皮,哪想过能给主席做饭?"

这话传到前厅,正在摆碗筷的韦国清手上一顿——1934年湘江战役时,他带着工兵连冒死架浮桥,毛主席就是踩着那座桥突围的。二十四年过去,昔日的小连长成了封疆大吏,可那份生死相托的情谊,比蛇羹还要滚烫。

宴会开场,毛主席第一个端起青花瓷盅。他舀起一勺乳白汤汁,对着灯光端详:"人说岭南有三宝,我看要加第四宝嘛!"话音未落,仰头饮尽。周恩来见状,笑着对不敢动筷的李先念说:"主席都示范了,咱们可不能输给蛇嘛!"满桌哄笑中,韦国清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他借着添汤的机会,低声对主席说:"广西还穷,但各族兄弟心齐......"毛主席拍拍他手背:"心齐就好办事,你当年能在湘江架桥,如今照样能在壮乡开路。"

这场蛇羹宴的余温,足足暖了广西二十年。后来建设枝柳铁路时,韦国清把指挥部设在苗寨,学着主席的样子喝油茶、听山歌。而毛主席回到北京后,特意嘱咐办公厅:"以后接待两广同志,可以上蛇羹。"1973年最后一次见韦国清时,他还打趣:"国清啊,你那盅蛇羹,把我辣出一身汗!"

历史中的一顿饭,往往藏着千钧重量。韦国清看似冒险的试探,实则是基层干部智慧的缩影——既守住原则,又传递心声。

而毛主席的从容举箸,不仅是对地方风俗的尊重,更是对"从群众中来"的生动诠释。这种上下级间的默契,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当我们回望那个清贫而火热的年代,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领袖与人民之间那份热气腾腾的共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李先念   广西   两广   老农   湘江   工兵连   百色   周恩来   主席   岭南   大胆   历史   韦国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