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发火,几乎切断欧盟稀土供应,日本表态:不同意美国遏华要求

全球供应链暗流涌动。9月,欧盟稀土供应骤然收紧,欧洲多家高科技企业停产警告频发。中方调控令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日本在G7会议现场,直言拒绝美国遏华新政。国际原材料争夺战已无退路。各方博弈,格局突变,未来走向充满悬念。

原材料博弈升级,欧盟高科技产业遭遇“稀土荒”

数据显示,欧盟高科技产业对稀土依赖度高达98%,而中国稀土出口量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以上。2025年9月,欧洲多家新能源与半导体企业发出产能告急信号。欧洲稀土原材料商会公开表示,今年欧盟成员国向中方递交的140份稀土出口许可,仅批准不到四分之一。

一位参与欧盟原材料政策谈判的官员坦言,稀土供应瓶颈已成为欧盟产业链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分析指出,部分企业不得不暂缓新一轮投资计划,甚至面临人员裁撤。稀土不是普通金属,它是电动汽车、风能、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高端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国际权威咨询机构CRU Group发布报告称,如果稀土供应进一步收紧,欧盟核心产业将失去全球竞争力。

2025年9月最新数据还显示,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稀土进口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在全球绿色转型、芯片自立压力下,欧盟已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原材料焦虑”。

美国加码施压,欧盟骑虎难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3月的国会演讲中高调宣称,“无论如何都将得到格陵兰岛”,令北欧与欧盟多国紧张情绪骤增。紧接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G7会议上提出新方案,要求欧盟和G7成员以“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试图加码对华遏制。

多家欧洲媒体披露,美方强势推动欧盟“冲锋陷阵”,而美国自身则采取观望策略。贝森特甚至公开表示,“欧盟先动手,美国再跟进”。欧盟内部对此分歧严重,部分成员国担忧,若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受损最大的将是自身企业。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能源结构高度依赖俄油,一旦全面替代,成本压力难以承受。

欧盟委员会一名高官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坦言,欧盟必须在美中之间“走钢丝”。既不敢完全得罪美国,又难以承受与中国关系恶化带来的经济与产业链震荡。尤其是在中方稀土出口调控加剧的背景下,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外政策路线。

稀土“卡脖子”反制

中国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其战略地位无可取代。2025年9月,中方对欧盟稀土出口实行更为严格的许可证审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透露,过去数月欧企申报的稀土出口配额大幅缩水,会员企业普遍面临停工、供应链断裂风险。中国商务部最新通报指出,稀土出口政策调整属于正常市场调控,旨在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合理利益分配。

彭博社报道,欧盟内部已出现稀土“恐慌性囤货”现象,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多家制造业协会向布鲁塞尔递交紧急请愿信,要求欧盟委员会与中方展开紧急磋商。与此同时,格陵兰岛、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稀土开发项目也被欧盟列为战略替代选项,但短期内难以填补中国供应的缺口。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此次稀土出口调控不仅是经济举措,更是对美国推动对华“二级制裁”可能性的警告。若欧盟配合美方政策,稀土供应或直接归零。欧洲议会有议员直言,欧盟必须认识到“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远比失去美国市场严重”。

日本拒绝美国遏华要求,展示理性自保策略

9月16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在东京公开回应美国新一轮G7制裁提案时表示,单凭“持续购买俄罗斯原油”这一理由,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额关税“不可行”。这一表态迅速引发日内外舆论关注。事实上,日本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对中国稀土进口依赖度同样极高。20多年来,日本企业多次因稀土供应波动面临成本飙升甚至停产危机。

日经新闻分析指出,日本此次明确拒绝美方“遏华”要求,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无法承受与中国对抗的经济代价。2024年,日本“未来Ⅱ”号破冰科研船刚刚与格陵兰岛展开合作,试图多元化稀土供应,但短期内依赖中国的现实无法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日本与欧盟共同成立“日欧竞争力联盟”,双方在半导体、新能源和原材料等领域展开战略协作。但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然坚守“不能为美国遏制中国计划买单”的底线。多家日媒评论称,日本此举是对美国“将盟友推到火线”的警觉,是理性自保的必然选择。

格陵兰岛成为多方角力焦点

格陵兰岛因其丰富的稀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再次成为全球新一轮原材料争夺的中心。2023年,欧盟与格陵兰岛签署建立原材料战略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2024年5月,格陵兰自治政府外交官莫茨费尔特公开表达,希望深化与欧盟在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同期,日本前外相上川阳子访问格陵兰岛,为部署“未来Ⅱ”号科考船寻求协助,推动中长期稀土多元化布局。

美国的野心同样浮出水面。特朗普在2025年3月国会发言中高调宣称“无论如何都将得到格陵兰岛”,引发丹麦与欧洲多国的强烈警惕。9月14日,丹麦在格陵兰岛联合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等国,举行“北极之光”史上最大规模军演,持续至9月19日。美国并未参与此轮演练,但西方媒体普遍解读为对美俄中三方竞争的战略回应。

丹麦高级军官在接受CNN采访时指出,目前俄罗斯和中国对格陵兰岛并未构成直接军事威胁。CNN评论分析,此次大规模军演的深层逻辑,更多是出于对美国战略不确定性的应对和示警。

欧盟“原材料焦虑”加剧,战略自主仍存巨大障碍

欧盟在稀土、锂等关键原材料上对外高度依赖,近年来虽大力推动“战略自主”,但效果有限。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日,推动“日欧竞争力联盟”落地,期望通过与日本等国合作,摆脱对中美双重依赖。欧盟负责工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9月在东京公开表示,欧盟希望与日本在格陵兰岛联合开发稀土和其他资源,建立独立于美中之外的供应链。

《日经亚洲》评论称,日欧若能实现在格陵兰岛的稀土合作,将为日本开辟新市场,也让欧盟原材料供应链更具韧性。但多家机构评估,短期内欧盟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刚性需求。格陵兰、澳大利亚等新项目从勘探到量产普遍需5-7年,难以缓解当下供应危机。

欧洲多国智库认为,欧盟目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美方持续施压,二是中方出口监管加码,三是自身原材料替代能力不足。多重矛盾之下,欧盟的战略自主道路依旧布满荆棘。

多方博弈下的格局突变

9月的国际原材料博弈,是大国战略角力的缩影。中方稀土调控释放强烈信号,欧盟产业链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推动“二级制裁”遭遇盟友抵制,日本态度鲜明,拒绝充当“遏华工具”。格陵兰岛成为新资源高地,北极军演暗藏各方战略试探。全球供应链进入新一轮重塑期,短期内难有定局。各方如何应对,不仅考验智慧,更关乎全球经济未来走向。

参考资料:欧盟扔了个烫手山芋给日本:咱俩合作开发格陵兰岛

2025-09-17 11:42·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稀土   日本   美国   中方   欧盟   格陵兰岛   中国   原材料   欧洲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