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美脱钩,中国普通人机会又来了:这18个生意,干一个赚一个


公元1080年,苏轼之父苏洵在《六国论》中痛陈:“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九百年后,当川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全球,这句被刻入中国人骨血的话,竟成了中美贸易格局最贴切的注脚。

深圳创业者小林,去年将全部积蓄投入跨境电商,如今亚马逊店铺因关税成本骤增被迫关闭,库存积压让他“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的残酷结局不会是少数,更多依赖美国背景的传统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

当浙江义乌小商品出口商老李的订单腰斩,当深圳电子厂流水线工人小张的被迫轮休,当上海咖啡馆老板王姐进口咖啡豆让成本飙升30%而焦虑得失眠。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愤怒,更是达尔文式的进化智慧。

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里,我访谈了全国各地产业带,很多具备创新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看见华强北的电子厂商正在绕道南美贴牌的蓝牙耳机,听到义乌圣诞灯厂转型生产储能设备支架。

这些在关税废墟里长出的新芽,正重构全球商业的底层逻辑。

但今天咱们不聊大道理,就说说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18个生意机会。这些都是一些中小老板们实实在在在干的,有的甚至三五十万就能起步,值得你收藏起来或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一起认真思考和参考。

18个关税战后时代的生意机会:

1、医疗耗材“蚂蚁搬家”

山东的李老板原先做出口纱布,美国加税后转型生产居家护理包:血压计+消毒棉片+电子体温计,组合成“家庭健康小药箱”。利用社区药店渠道,三个月铺了2000家门店。秘诀:把医院耗材变成家用快消品。

2、二手设备“翻新游击队”

进口数控机床被加税后,东莞刘工团队专门回收日韩淘汰设备,翻新后加装中文操作系统。去年帮28家小厂改造设备,最便宜的一套才18万。重点:提供五年分期付款。

3、“曲线救国”跨境物流

义乌王姐把小商品先运到越南,和当地竹编混装成“东南亚手工艺品”,关税直降60%。关键是要在河内租个200平的仓库做中转,雇两个会说中文的越南会计。

4、预制菜“农村包围城市”

河南做食品出口的刘总,原本给美国餐厅供冷冻面条,现在改成河南烩面预制包。在乡镇超市搞“买烩面送砂锅”活动,单县月销7万包。要点:用现成冷链做下沉市场。

5、宗教特需品制造

义乌十字架厂商开发的太阳能圣经诵读器,在美南福音派社区市占率达63%。这款产品成本仅19美元,零售价达89美元,利润率超300%。

6、农业科技出海

广州科技公司的彭总,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的智能农场,通过中国无人机+本地化服务模式,使小麦单产提升35%。这种“技术输出+本地运营”的组合拳正在打开新市场。

7、预制菜清真认证

福建食品厂的吴总通过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署(JAKIM)认证,预制菜产品在东南亚市占率三个月从3%飙升至19%。单条生产线改造成本仅47万元。

8、文化冲突红利品

深圳3C卖家在TikTok听证会期间推出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手机壳”,单日销售额突破20万美元。这种实时捕捉政治热点的产品开发能力,已成为新型跨境卖家的核心技能。

9、设备维修“急救站”

佛山的阿强团队,针对进口设备维修难的问题,培养本地技工。现在给36家工厂做“设备急诊服务”,年卡9800元/台,坏了2小时上门。最大成本是买了五辆二手金杯车。

10、 跨境电商“关税计算器”

杭州90后创业者小林,利用SAAS工具,开发小程序自动计算绕道第三国的关税成本,收199元/月服务费。现在600多家外贸公司在用。核心功能:实时更新各国海关政策。

11、 特色农产品“出口转内销”

赣南的老谢,原本出口精品脐橙,现在做成“地理特产+企业文创礼品盒”,和各地企业公司合作,贴上定制LOGO,价格比零售高40%。关键:抓住企业内容采购需求。

12、 废旧材料“再生记”

天津的赵姐,现在专收建筑废料里的铝合金,加工成户外桌椅。通过抖音直播“废料变家具”过程,去年在外地接了11个工地订单。成本优势:原料几乎免费。

13、 跨境直播“免税带货”

广州的小美,在海南保税仓直播卖进口化妆品,客户下单后从香港发货,巧妙利用免税额度。去年双11一天卖了170万,秘诀:用“海南免税”名义,走香港直邮。

14、 设备租赁“共享模式”

东莞的而杨总做了一个商业试验,买10台国产 CNC 机床,租给小厂按小时收费。厂家省了百万设备钱,杨总靠“设备滴滴”模式年赚300万。要点:配备全职维修师傅。

15、 县城“微型海外仓”

临沂的孙老板,在县城租了2000平仓库,干什么呢?帮跨境卖家做国内中转。把义乌小商品和免税工艺品混装,降低整体关税税率。收费比深圳仓低40%,靠走量赚钱。

16、企业服务“政策翻译”

在北京开律所的王律师,把发改委、商务部及各大部委的最新政策翻译成“大白话解读”,卖给中小企业主。199元/年的会员费,已有2300家付费。客户说:“比请法律顾问便宜”。

17、国产替代“认证服务”

深圳大厂做海外项目的老张,失业后创业,帮国产零部件做“等效国际认证”,出一份报告收8000元。去年给112家小厂出了认证,重点宣传:“过不了海关找我退款”。

18、二手服饰“出口内销”

在杭州做直播的方姐,把欧美的二手奢侈品运到香港,翻新后通过直播卖回国内。利用香港自由港优势,关税几乎为零。

去年在山西考察时,一位做醋的老板跟我说:“好醋都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关税战就是咱们这代人的‘晒醋期’。”

上面这些案例里的老板,没有高大上的理论,都是把现成资源重新排列组合。

正如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中揭示的真相:“全球化的终极赢家,不是巨无霸企业,而是那些在细分领域建立绝对优势的技术部落。”

这18个机会清单,实则是18把打开新商业文明的钥匙。

它们不承诺暴富神话,但指明了一个确定性的方向:

在关税战重塑的世界版图上,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正在从“成本洼地”进化为“解决方案的最优组合体”。

最后再送大家两句话:

1、别跟关税较劲,要学会和关税捉迷藏

2、把“中国制造”四个字拆开,里面藏着金矿

写到这里,窗外还刮着大风。我突然想起上周末深圳的老张给我寄了盒蓝牙耳机,底盖印着“Made in Mexico”,拆开一看,里面小纸条写着:“芯片还是深圳的”。

你看,中国老板的智慧,永远比关税涨得快。

这场关税风暴,或许正是中国经济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灯塔”蜕变的阵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

(全文完)


作者简介:天真一笑,资深品牌营销人,10万+爆款文案创作导师,知胜咨询创始人。曾服务过50+世界500强企业的创意营销,并帮助100+中小企业及创业者从0到1走上品牌轨道。寻找生意解药,就问天真一笑。有问题咨询作者,请后台私信。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中美   义乌   组合   二手   香港   关税   深圳   中国   普通人   生意   成本   去年   老板   未来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