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
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下调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给予退税支持、下调契税税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各地也因城施策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同时,存量住房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着力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国家、省、市成立了三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推进分类处置。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白名单”给予项目融资支持,保障正常建设资金需求,推动项目早日建成交付;对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破产重整或清算,在司法处置中把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对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不让其“金蝉脱壳”、蒙混过关。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有力维护了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
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
在房地产开发方面,项目公司依法行使独立法人权利,企业总部履行投资人责任,项目交付前,严禁投资人违规抽挪项目公司销售、融资等资金,严禁抽逃出资或提前分红。在房地产项目融资方面,推广“保交房”工作中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办法,也就是:一个项目确定一家银行或银团为主办银行,项目开发、建设、销售等资金都存入主办银行,主办银行保证项目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城市为单元,实施项目“白名单”制度,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有力保障了商品住房项目建设交付。在商品房销售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做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顶层设计层面,住建部明确 “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的三量调节原则,从根源上化解供需失衡。对去化周期超 36 个月的城市暂停宅地出让,2025 年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 20%,二线城市降幅达 30%,这种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 的供给侧改革,直接为市场去库存减负。同时,新版《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成为品质升级的硬约束:住宅层高不低于 3 米、四层及以上必须装电梯、阳台栏杆高度提升至 1.2 米,用标准倒逼房企从 “造房” 向 “造好房” 转型,与住建部 “以优质供给激活需求” 的导向形成呼应。
地方落地则呈现 “分层精准” 特征。一线城市打破政策壁垒激活改善需求:上海取消房贷利率首套二套区分,9 月土拍溢价率超 12%;北京放宽五环外购房套数限制,外围区域成交环比增 30%。二三线城市以 “真金白银” 降低购房门槛:广西投放 1.2 亿元补贴,延吉每平米补贴 500 元,中山对港澳购房者推出 3% 推荐奖励,形成差异化政策矩阵。金融端的协同发力更显力度,5 年期 LPR 维持 3.5% 低位,温州、苏州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部分城市人才补贴最高达 100 万元,有效缓解居民购房资金压力。
二、市场热度透视:“金九银十” 回暖但未 “爆火”
政策红利与房企促销的叠加,确实让 2025 年 “金九银十” 呈现回暖迹象,但 “爆火” 的预期与市场实际表现仍有差距,结构性分化成为最显著特征。
核心城市的新房市场率先响应政策利好。深圳国庆期间新房签约量环比暴涨 120%,创下年内单周新高;广州 100 个楼盘参与 “好房焕新季”,万科、珠实等房企推出 3 万至 10 万元优惠券;上海第七批次土拍 5 宗地块收金 111.16 亿元,溢价率超 12%,显示房企对核心城市信心回升。这种回暖并非单纯依赖降价,而是品质与优惠的结合:保利、越秀等房企承诺 “无差别成交价”,中诚璟泷湾推出 “免费试住” 服务,用透明化体验修复市场信心。
但三四线城市与二手房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反差。保定等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高达 5.3 万套,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 17%,厦门、合肥等城市房价跌幅超 14%。即便部分三四线城市推出补贴政策,也难以抵消人口外流与库存高企的压力,“有价无市” 的困境仍在延续。二手房市场更陷入 “高库存、低成交” 僵局,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均价同比下跌 8.5%,买方决策周期延长至 3 个月,与新房市场的热度形成 “温差”。
从行业数据看,回暖态势仍显脆弱。百强房企 9 月操盘销售额突破 2500 亿元,环比增长 22.2%,但同比仍处低位;新房销售量累计同比降幅虽从去年 9 月的 - 17.1% 收窄至今年 7 月的 - 4%,但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种 “局部热、整体稳” 的格局,印证了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 “市场在新均衡规模上修复” 的判断,而非全面反弹。
三、分化根源:城市能级与价值逻辑的双重重构
“金九银十” 的冷热不均,本质是楼市价值逻辑从 “普涨时代” 转向 “核心聚焦” 的必然结果,城市能级、产业活力与产品品质成为决定房产价值的三大关键变量。
城市能级差异直接造就市场鸿沟。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凭借人口持续流入、资源集聚优势,成为政策红利的主要承接者。这些城市租售比已趋近合理区间,优质住宅租金回报率回升至 2%-3%,接近购房贷款利率水平,形成房价稳定的内在支撑。而三四线城市因产业空心化、人口外流,即便叠加多重补贴,也难以改变 “供过于求” 的基本面,部分城市去化周期突破 36 个月,房价下行压力仍存。这种分化在 “金九银十” 期间被进一步放大,资金与需求加速向核心城市集中。
产品价值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住建部推动的 “好房子” 建设导向,让品质成为新房成交的核心竞争力。新版《住宅项目规范》实施后,绿色建筑、智慧配套、电梯覆盖率等指标成为购房者关注焦点,广州、深圳等地的改善型房源成交占比显著提升,具备 3 米层高、智能安防系统的项目溢价率可达 12%-18%。反观缺乏品质支撑的老旧小区与远郊 “伪改善盘”,即便价格打折,也面临 “卖不动” 的困境,这正是行业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 的真实写照。
房企风险出清进度加剧市场分化。2025 年新增出险房企数量虽已收敛,但部分高负债房企仍面临现金流压力,其开发的项目因 “减配降标”“交付延期” 等问题遭遇市场冷遇。而现金流稳健的头部房企或引入国资的重组房企,凭借品质把控与交付保障能力,在 “金九银十” 期间斩获佳绩,万科黄埔新城、保利天汇等项目的热销便是例证。这种 “良币驱逐劣币” 的过程,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四、未来预判:政策托底与市场自主修复的双向发力
展望 “金九银十” 后半程及后续市场走势,住建部的政策礼包将持续释放效应,但 “爆火” 概率极低,市场大概率延续 “结构性回暖、整体企稳” 的态势,不同群体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对购房者而言,核心城市的改善型需求仍有入市窗口。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核心板块,尤其是符合 “好房子” 标准的新盘,兼具居住属性与保值能力,可借助当前信贷优惠择机入手。但需警惕三四线城市的 “补贴陷阱”,这类城市的房产即便价格低廉,也可能面临 “买后贬值、转手困难” 的风险;二手房则可重点关注房龄 5 年内、配套成熟的次新房,避开高挂牌量区域的老旧小区。
对房企而言,“以价换量” 需让位于 “品质换量”。在 “好房子” 导向下,单纯降价已难以打动购房者,房企应聚焦核心城市,加大绿色、智慧型房源供应,同时通过 “以旧换新”“透明化交付” 等服务提升竞争力。对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项目,可考虑与政府合作转化为保障性住房,避免陷入 “降价滞销” 的恶性循环。
政策端仍有优化空间。住建部或进一步推动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的精细化调整,针对刚需与改善需求出台更精准的支持措施;金融部门可能扩大 “保交楼” 专项借款规模,加速化解交付风险;地方政府需避免 “一刀切” 补贴,转而聚焦人口导入、产业升级等长效机制建设。正如浦湛所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需要时间,市场修复将是一个 “循序渐进、稳中有进” 的过程。
五、结语:理性看待政策红利,把握结构性机遇
住建部的 “史诗级” 政策礼包,本质是为市场提供 “托底” 支撑,而非刺激 “爆炒”。“金九银十” 的回暖迹象,是政策效应与季节性需求叠加的结果,但并未改变楼市 “结构性分化” 的底层逻辑。
对普通人而言,与其纠结 “市场是否爆火”,不如聚焦 “自身需求与资产安全”:刚需族可把握核心城市的政策窗口期,选择品质可靠的房源;投资客需彻底放弃 “短期套利” 心态,转向长期持有核心城市的优质资产;多房持有者应借机剥离三四线城市的非核心资产。
楼市正处在从 “旧模式” 向 “新模式” 转型的关键期,住建部的政策导向已清晰指明方向 —— 唯有顺应 “存量提质”“核心聚焦”“服务升级” 的趋势,才能在这场市场调整中实现资产保值与居住升级。“金九银十” 不是楼市反弹的起点,而是行业回归理性、重构价值的缩影。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