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历史的关键往往只差一步,而这一“步”有时藏在一纸未被采纳的方案中。
上世纪,中国一位猛将曾向中央递交过两套极具冲击力的作战方案,杀伐果断、胆大包天,若当时被采纳,不仅中国格局将彻底改写,甚至整个世界秩序都可能随之震荡重构!
这位将军,就是铁骨铮铮、敢对毛主席拍桌子的许世友。
1914年的一个清晨,8岁的许世友踏进了少林寺的山门。
这个来自湖北农村的穷孩子,两年前刚刚失去了父亲。
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送儿子去少林寺,既能让孩子吃饱饭,又能学点本事,这是母亲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在少林寺的日子里,许世友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练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小小年纪的他从来不叫苦。
师父们教他的不仅是拳脚功夫,还有做人的道理。
寺庙里的清苦生活,反而让这个农村娃觉得满足——至少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两年后的1916年,许世友回乡探望母亲。
村里的地主儿子正带着一帮狗腿子欺负邻居老张家。
老张的儿子被打得鼻青脸肿,老张媳妇跪在地上求饶。
10岁的许世友看不下去了,冲上前去就是一顿拳脚。
少林功夫不是白学的,地主儿子被打得满地找牙。
可惜下手太重,那个作恶多端的地主儿子当场没了气。
闯下大祸的许世友知道在家乡待不下去了。
他告别母亲,开始了流浪生活。
辗转几年后,他加入了军阀吴佩孚的部队。
凭着一身好功夫,许世友很快在军队里崭露头角。
1926年,20岁的他已经当上了连长。
就在这一年,许世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那些关于建立新中国、让穷人翻身做主人的理念,深深打动了这个贫苦出身的年轻人。
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又正式成为共产党员。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
时间快进到1978年底。
此时的许世友已经74岁高龄,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按说这个年纪早该退休养老了,可老将军每天还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一天晚上,许世友刚处理完军区的日常事务,秘书急匆匆地走进来:"首长,中央来电话了。"
电话那头传来的命令让许世友精神一振:任命他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前线总指挥。
放下电话,老将军的眼里闪着光芒。
十多年没打仗了,骨头都快生锈了。
这次机会,他等了太久。
越南这些年确实太嚣张了。
仗着苏联撑腰,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
越南军队经常越境骚扰中国边民,抢夺财物,甚至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军民。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在边境地区设立哨所。
许世友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研究作战方案。
他把参谋们叫到作战室,对着地图一遍遍地推演。
老将军的想法很明确:既然要打,就要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让越南人长长记性。
许世友的第一个方案确实够狠。
他计划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攻,突破越军防线后,西线部队不要停,直接往越南腹地猛插。
等深入到一定程度后,再来个回马枪,和东线部队形成合围之势。
这个方案如果实施,越南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会被装进口袋里。
整个越南北部将彻底瘫痪,越南军队的有生力量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参谋们听完这个方案,都倒吸一口凉气。
有人小声嘀咕:"司令员,这是要把越南打残啊。"
许世友瞪了他一眼:"打仗就要打痛他们,不然他们还会来挑衅。"
上级听取汇报后,否决了这个方案。
理由很简单:中国是要教训越南,不是要灭了越南。
越南再怎么说也是邻居,打得太狠,以后还怎么相处?国际影响也不好。
中国要展现的是大国风范,不是以大欺小。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中国军队势如破竹,越军节节败退。
很快,前线部队就推进到了谅山城下。
谅山是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也是通往河内的门户。
拿下谅山,河内就无险可守了。
许世友亲自指挥攻城战,中国军队很快攻占了谅山北区。
按照原定计划,打到这里就该撤军了。
目的已经达到,越南人应该知道厉害了。
可就在准备撤军的时候,越南政府通过国际媒体大肆宣传,说中国军队在谅山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许世友气得拍桌子:"胡说八道!明明是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还有脸说这种话!"
经过请示,上级同意继续攻打谅山。
中国军队随即发起总攻,彻底占领了谅山。
越南首都河内一片恐慌,政府机关都在准备撤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撤军命令下达了。
许世友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坚决执行命令。
中国军队开始有序撤退,同时彻底摧毁了越南北部的军事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
在对越作战期间,许世友又提出了第二个方案:派兵支援柬埔寨。
原来,越南不光挑衅中国,对周边其他国家也是横行霸道。
1978年底,越南悍然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扶植了亲越的韩桑林政权。
许世友认为,中国应该出兵柬埔寨,直接打击在柬埔寨的越南军队。
这样可以分散越南的兵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同时也能帮助柬埔寨人民反抗侵略。
老将军的理由很充分:"越南人在柬埔寨作威作福,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教训他们?两面夹击,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腹背受敌。"
这个方案同样被否决了。
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不干涉别国内政。
虽然越南入侵柬埔寨不对,但中国也不能直接派兵去柬埔寨。
那样的话,性质就变了,会给国际社会留下口实。
说起许世友,不能不提他和母亲的感情。
这个在战场上杀伐决断的铁血将军,在母亲面前永远是个孝顺的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到部队。
老人家几十年没见儿子了,看到儿子成了大官,高兴得直掉眼泪。
许世友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身躯,心里五味杂陈。
当着全体官兵的面,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在场的官兵都看傻了。
有的新兵悄悄抹眼泪,老兵们也红了眼圈。
母亲在部队住了一段时间,许世友每天都亲自照顾。
早上给母亲打洗脸水,晚上给母亲洗脚,一日三餐都要亲自过问。
部下们要帮忙,他都拒绝了:"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别插手。"
可是老人家在部队住不习惯。
她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突然到了军营,浑身不自在。
吃饭要按时按点,作息要规律,这些都让她觉得别扭。
几个月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许世友舍不得,但也理解母亲的心情。
他安排大儿子调回老家工作,专门照顾奶奶。
临走前,他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
后来母亲去世时,许世友正在执行重要军事任务,无法回乡奔丧。
接到电报的那一刻,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泪如雨下。
他走出营房,面向家乡的方向,"扑通"跪下,磕了三个头,算是给母亲送行。
部下们都知道,司令员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母亲临终前见上最后一面。
许世友的两套方案虽然没有实施,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却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如今越南还时不时在南海搞些小动作,每当这时候,人们就会想起这位让越南人胆寒的老将军。
历史没有如果,但许世友的传奇故事,永远激励着中国军人守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对越自卫反击战史料汇编》
《许世友传》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