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第一瓜:"能抱能吃",从外到内都实用

最近,全网都在晒“冬瓜抱枕”,不少网友说它是防暑降温、保质期长还不贵的“天然冰袋”。但你知道吗?这根“绿皮大瓜”的终极归宿要讲究“吃”。冬瓜这样吃,祛湿降暑两不误。

冬瓜解暑的外用妙招

古诗《夏夜抱瓜眠》记载:“暑夜难安寝,冬瓜抱入怀。”宫廷记录《清异录》也提到,宫廷中人会在床榻周围放置冬瓜获取凉意。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永华指出,夏季易受“暑湿”侵扰,冬瓜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湿,对湿热体质者因燥热难眠有辅助作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导热性好,能快速吸收人体热量,缓解高温导致的入睡困难,尤其适合环境闷热、怕热人群。

但需注意,此举仅针对“热扰心神”型失眠(如燥热难眠、出汗多)。阳虚体质者慎用,长期使用可能损伤阳气,出现腹泻等不适,且其作用局限于改善睡眠环境温度,无法解决焦虑、内分泌失调等深层失眠原因,必要时需及时就医。

然而,夏天湿气重(比如出汗黏腻、头发油、舌苔厚),抱冬瓜只能降温,排不出体内的湿气,反而可能因为瓜体凉气刺激皮肤,让湿气“堵”在身体里。

冬瓜的4个健康好处

冬瓜成熟于夏季,但外皮有白蜡质,能保护冬瓜越冬不坏,起到储存作用,故称“冬瓜”。食用冬瓜有以下几个健康好处:

稳压护心脏

夏季汗多易缺钾,而钾对调节心脏节律至关重要。过度缺钾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脏病。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每100克冬瓜中含有钾57毫克,钠2.8毫克,典型的高钾低钠食物。食用冬瓜可以帮助人体将多余的钠排出,适合高血压、浮肿的人群食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中暑、稳定血压、缓解水肿、减轻心脏负担。

辅助降低血管疾病风险

夏季大量汗液流失会使人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升高,从而更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急性血管疾病。而冬瓜中的纤维素和植物蛋白质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的合成,从而可以帮助降压,防止心血管堵塞等疾病的发生。

辅助减肥

冬瓜基本不含脂肪,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冬瓜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有96.9克水分,且能量很低,仅为10千卡,膳食纤维丰富,饱腹感强。此外,它还富含B族维生素,能加速将糖类、淀粉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体内脂肪,适合需低热量饮食、瘦身减脂人群。

祛湿利水

夏季闷热潮湿、雨水频发,易导致湿气入体,引发疲劳、水肿、舌苔厚等问题。《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令人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在中医看来,冬瓜有助于清热解火、利尿祛湿、生津解渴,适合湿气重的人群食用。现代研究发现,冬瓜是典型的高钾低钠,促进排尿,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湿气。

冬瓜全身都是宝:

肉、皮、籽、藤都能用

冬瓜子 冬瓜子含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减少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对防治心血管病有一定效果。冬瓜子还含有脂肪酸及脂类、甾醇类、三萜类及氨基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冬瓜皮 冬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肺、小肠经,能清热利水、利尿消肿。冬瓜皮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多种挥发性成分,具有消暑、健脾、利湿的功效。冬瓜皮比较厚、比较硬,建议做冬瓜汤时最好带皮煮。

冬瓜藤 《随息居饮食谱》: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可见冬瓜藤可清热化痰。截断冬瓜藤,煎成汤汁或者是捣成汁液服用。

冬瓜肉 冬瓜肉富含水分、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是夏季养生及日常膳食调理的优质选择。清炒、炖汤、榨汁均可,推荐冬瓜薏米汤(祛湿消肿)和冬瓜老鸭汤(滋阴降暑)。

冬瓜助眠需注意

外用时:冬瓜表皮有白色毛刺,不小心会刺伤皮肤,因此使用前需要洗净冬瓜表面的白毛,保留冬瓜外皮。睡觉时,采用抱着或搂着的方式,着重为四肢降温,避免腹部直接接触。阳虚体质慎用,若出现腹泻、畏寒等症状,立即停止。

内服时:体质偏寒者(舌苔白厚、怕冷):煮冬瓜汤时加2—3片生姜,中和寒性;体质偏热者(舌苔黄厚、易上火):可搭配绿豆,增强清热功效;夏季食用需注意:避免喝冰饮,热饮冬瓜汤才能更好地激发其祛湿作用,同时避免寒邪入侵。

你试过抱冬瓜睡觉吗?有哪些冬瓜菜谱推荐?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收获“清凉一夏”的实用指南吧!

李欣瑜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杭州市中医院、生命时报、央视科教、广州合景堂中医门诊部

[1]李建.明明叫“冬瓜”缘何成为夏秋“清凉”瓜[N].中国消费者报,2024-08-08(004).DOI:10.28867/n.cnki.nxfzb.2024.001538.

[2]肖笑.冬瓜皮要不要丢掉[J].农业知识,2013,(05):57.

[3]肾脏不好可用鲜焖冬瓜来食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1,(02):8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夏天   冬瓜   湿气   冬瓜汤   舌苔   冬瓜子   夏季   体质   作用   膳食   人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