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水卖断货,门店数量碾压麦当劳!可蜜雪冰城为啥没人能复制?

走在县城的街道上,或是三四线城市的商圈里,你大概率能看到那个穿着红白衣服、举着冰淇淋的“雪王”招牌——蜜雪冰城。

3块钱的甜筒、4块钱的柠檬水、8块钱的珍珠奶茶,均价不到8块的饮品,却能让它一年卖出近百亿杯,门店数量飙到5.3万家。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

全球麦当劳门店才4.3万家,星巴克也只有4.1万家,蜜雪冰城一家就碾压了这两个餐饮巨头。

更让人意外的是,2025年上半年,它的总营收接近149亿元,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超40%。

这个净利润,比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加起来还得翻一倍。

明明卖的都是“便宜货”,蜜雪怎么就成了“穷人之光”?

更关键的是,这么赚钱的模式,为啥没别家能抄作业?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话,拆透蜜雪冰城的“赚钱逻辑”,看看它的成功到底藏着多少“抄不走的秘密”。

一、靠加盟疯狂扩张,但不赚加盟费

要聊蜜雪,先得说它最显眼的优势——门店多。

2022年底的时候,蜜雪还只有2万家店,到2025年中就冲到了5.3万家,3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

资料参考:2025-09-02齐鲁晚报网——全球门店扩张至5.3万家!蜜雪集团发布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净赚27亿元

要知道,麦当劳花了几十年才开到4.3万家,蜜雪这速度,简直像装了火箭推进器。

它靠的不是自己砸钱开店,而是“加盟”。

在5.3万家门店里,99.97%都是加盟店,直营店只有21家。

2025年上半年新开的7000家店,几乎全是加盟商开的。

但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你以为蜜雪靠收加盟费赚钱?错了。

根据它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加盟费收入只占总营收的不到3%。

资料参考:2025-09-05观察者网——蜜雪冰城:万店狂奔下的甜蜜与隐忧

也就是说,让加盟商开店,根本不是为了那点加盟费——蜜雪真正的目的,是靠加盟商撑起“庞大版图”,为后面的生意铺路。

那加盟商为啥愿意跟着蜜雪干?答案很简单:门槛低、有保障。

你只要出钱租店面、雇员工,负责日常运营,剩下的事几乎不用操心:

蜜雪给你品牌授权,让你用“蜜雪冰城”的招牌吸引顾客;还提供全套供应链支持,从奶茶用的茶叶、奶粉、果酱,到装奶茶的杯子、吸管,甚至制冰机、冰淇淋机,都直接给你供货。

对于想创业但没经验、没渠道的人来说,这相当于“拎包开店”。

不用自己找货源,不用自己做品牌,只要按蜜雪的标准来,就能卖3元甜筒、4元柠檬水这种自带流量的产品——风险小,回本快,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加盟。

也正是靠这种“你冲锋、我后勤”的模式,蜜雪才能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

在这些地方,大家买东西最看重“性价比”:花3块钱能吃个甜筒,4块钱能喝杯冰饮,比买瓶饮料还划算,自然愿意买单。

德银分析师崔尔南说过:“现在的人更爱买划算的东西,蜜雪刚好踩准了这个节奏。”

但光靠加盟扩张还不够,蜜雪真正的“赚钱杀招”,藏在加盟商背后的供应链里。

二、不是奶茶店,是“供应链军火商”

如果你以为蜜雪是靠卖奶茶赚钱,那就太小看它了。

从本质上来说,蜜雪冰城根本不是奶茶店,而是一家“供应链公司”——说直白点,就是给奶茶店提供“弹药”的“军火商”。

加盟商开了店,几乎所有的“弹药”都得从蜜雪买:

做奶茶的茶叶、奶粉、果酱,装奶茶的杯子、吸管、封口膜,甚至制作冰淇淋的冰淇淋机、制冰的制冰机,全是蜜雪统一供应。

2025年上半年,蜜雪靠卖这些“弹药”赚了近145亿元,占总营收的97%以上,同比还增长了40%。

资料参考:2025-08-27南方都市报——大象继续起舞,蜜雪营收净利“双高”,一年净增近万家门店

哪怕今年糖、奶粉这些原料都涨价了,蜜雪的毛利率还能稳定在30.3%——这在行业里算中上游水平。

咱们拿同行对比一下,就知道这有多厉害:

喜茶这种高端奶茶店,一杯卖二三十块,毛利率能到60%,但人家走的是“高价高利润”路线;

那些开在小区门口的中小奶茶店,因为拿不到低价原料,毛利率往往只有20%出头,卖便宜了就亏,卖贵了没人买;

蜜雪能做到30.3%的毛利率,核心就是“规模压成本”。

5.3万家店一起向供应商采购,量足够大,就能把原料价格压到最低。

比如同样是奶茶用的奶粉,中小店可能要花15块钱一斤,蜜雪因为一次性买几十万斤,供应商愿意8块钱就卖;

杯子、吸管也是一样,中小店一批买几千个,蜜雪一批买几亿个,单价能压到几毛钱。

原料成本低,蜜雪卖给加盟商的时候,既能保证自己赚钱,加盟商拿到的价格也不贵。

加盟商成本低,才能卖出3元甜筒、4元柠檬水,最后形成“蜜雪供应链→加盟商→消费者”的良性循环。

这也是蜜雪第一个“抄不走的壁垒”:供应链不是一天能建起来的。

新玩家想模仿蜜雪开加盟,先得有能供应几千家、上万家店的原料渠道,还得能把成本压下来。

可新玩家刚起步,开几十家、几百家店,根本没议价权,拿不到低价原料,要么卖得比蜜雪贵,顾客不买账;

要么卖得和蜜雪一样便宜,自己亏——陷入“没规模就没低价,没低价就没顾客,没顾客就没规模”的死循环。

三、为啥没人能复制蜜雪?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

蜜雪的成功,不是靠“卖便宜货”这么简单,而是“加盟拉规模→供应链压成本→引流品带流量”的整套逻辑。

资料参考:2025-03-06南方日报——蜜雪冰城“赚钱”背后的硬核供应链

而这套逻辑,藏着三个没人能复制的“硬壁垒”:

第一个壁垒:供应链的“规模陷阱”

蜜雪能把原料成本压下来,核心是5.3万家店的规模。

新玩家想模仿,先得开足够多的店才能拿到低价原料,但开店需要钱、需要加盟商信任。

可你没名气、没供应链,加盟商为啥要信你?

就算开了几百家店,拿不到低价原料,卖的价格比蜜雪高,顾客不买账;卖得和蜜雪一样便宜,自己又亏——陷入死循环。

比如前几年有个奶茶品牌想抄蜜雪,主打“2元甜筒、3元柠檬水”。

但因为只有几百家店,原料成本比蜜雪高30%,卖2元甜筒每支亏1块多,卖3元柠檬水每杯亏5毛,撑了半年就倒闭了。

第二个壁垒:加盟管控的“平衡术”

蜜雪99.97%都是加盟店,却能保证品质统一——比如甜筒的口感、柠檬水的甜度,在哪家店喝都差不多。

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管控能力:从加盟商培训(必须学够多少课时才能开店),到原料供应(只能用蜜雪的原料,不能偷换),再到门店运营(卫生、服务有明确标准),都得有严格的规定。

新玩家如果放开加盟,很容易出现“加盟商偷换原料、降低品质”的问题。

比如把蜜雪的奶粉换成更便宜的杂牌奶粉,甜筒口感变差,最后砸了牌子;如果管控太严,加盟商觉得不自由、赚不到钱,又不愿意加盟。

这种“放得开又管得住”的平衡术,没个十几年的经验根本学不会。

第三个壁垒:引流品的“传播护城河”

蜜雪的3元甜筒能火,不光是因为便宜,还因为它有“传播点”。

“3元”这个价格本身就有话题性,加上“雪王”IP有辨识度(红白配色、可爱的形象),大家愿意拍、愿意传。

新玩家学卖低价甜筒,既没话题性,又没IP加持,拍了视频也没人看。

比如有个品牌卖1.9元甜筒,拍了很多视频发抖音,结果每条视频播放量不到1000,最后只能花钱买流量,可买流量的钱比亏的甜筒钱还多,只能放弃。

结语:蜜雪的“便宜”,是算透了的生意经

现在再看蜜雪冰城,你就会发现:它不是简单的“穷人之光”,而是一家把“性价比”算到极致的公司。

它的每一步都有逻辑:用加盟扩规模,用规模压成本,用成本支撑低价,用低价吸引顾客,用顾客带来传播——最后形成一个“越做越大、越做越便宜、越做越赚钱”的闭环。

有人说,蜜雪未来要去欧美市场,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

但至少现在,它已经靠这套逻辑,碾压了麦当劳、星巴克这些巨头,成为了全球门店最多的餐饮品牌之一。

最后问你一句:你平时爱喝蜜雪的啥?

是3元甜筒,还是4元柠檬水?你觉得蜜雪的“便宜”,是真划算,还是藏着套路?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美食   麦当劳   柠檬水   数量   甜筒   奶茶   低价   原料   奶粉   规模   块钱   壁垒   顾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