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
编辑|七月
10月24日中美在吉隆坡开启经贸谈判,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缺席,中方商务部长王文涛当场亮明反对“脱钩断链”的立场。
耐人寻味的是,美方一边让农场主盼着中国恢复大豆进口,一边扬言加征157%关税;中方稀土管制让美企损失数十亿美元,美方却连盟友都找不到替代供应。
卢特尼克为什么突然缺席?中方此时亮出明确底线,又是在释放怎样的信号?

卢特尼克的缺席,从来不是简单的“临时缺席”,而是美方内部对华策略撕裂的集中爆发。
时间回到9月底,这位商务部长突然抛出“50%规则”——不仅规定产品中50%以上零部件或技术源自中国要被管制,连中国资本控股超50%的境外企业也被纳入审查,覆盖半导体、航天等关键领域。
当时中美刚在马德里谈妥“TikTok禁令”和农产品采购的初步共识,美方还承诺不扩大科技制裁,可这一规则直接让四轮谈判成果付诸东流。
特朗普的怒火很快爆发。
在闭门会议上,他痛骂卢特尼克“愚蠢”,称其搞砸了缓和对华关系的计划。
更关键的是,这一政策的反噬来得又快又猛:9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暴跌29%,10月中方进一步把稀土设备、技术甚至图纸都纳入管控,美国80%的稀土供应瞬间卡了壳。

氧化镝、氧化钬等稀土价格接连创高,特斯拉、通用电气等企业急得跳脚,纷纷向白宫诉苦,称断供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甚至影响军工生产。
趁着这股“反噬风”,美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迅速夺权。
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内部早有派系之争:卢特尼克代表的强硬派想靠“极限施压”逼中方让步,而贝森特这类务实派更清楚美国的软肋——202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意外萎缩,关税战已经让国内物价飞涨,消费者怨声载道。
这种分歧并非首次,特朗普第一任期时,贸易顾问纳瓦罗就因政策失误被边缘化,如今卢特尼克重蹈覆辙,只能说明美方对华决策机制依旧混乱。
白宫原本还指望借11月APEC峰会营造缓和氛围,让特朗普和中方高层会晤,可卢特尼克的操作打乱了所有计划。
最终,贝森特在10月23日公开确认卢特尼克不参加谈判,美方代表团彻底由务实派主导。
但即便如此,吉隆坡谈判的氛围也没轻松多少——美方还没放弃施压的念头,中方也早已明确拒绝“边打边谈”,短期内想达成实质性突破,难。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方的反制从来不是“跟风”,而是精准命中对方痛点。
除了稀土这张“王牌”,中方还在港务费上给出了对等回应——美方之前对中国船只加收费用,中方就推出“特别港口服务费”:美国公司建造、运营或控股25%以上的船只,靠泊中国港口时每净吨收400元,每艘船一年最多缴五次。
政策刚实施五天,美国船只就缴了近500万元费用。
这可不是小数目,直接让美国航运企业慌了神。
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公司开始调整航线,甚至绕开中国港口中转——要知道,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地位可不是随便能替代的,这样的调整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还可能错过中国市场的订单。
中方用实际行动证明,反制不是“喊口号”,而是让美方实实在在感受到压力。
更让美方头疼的是,中方的反制范围还在扩大。

除了稀土和港务费,中方还新增了超硬材料领域的出口限制。
这些材料看似不显眼,却在高端制造、军工等领域不可或缺。
美方原本想靠“50%规则”卡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脖子,没想到自己先在多个领域被“卡了壳”。
而且,中方的优势不止于此。在新能源电池、光伏组件等领域,中国也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这些都是美国能源转型急需的产品。
美方想“脱钩”,先得想想自己的能源计划能不能扛住;想找盟友替代,可欧盟、日韩、澳加这些国家,连稀土勘探、开采、加工的全链条技术都没有。
澳大利亚虽然跳得欢,可稀土加工还得靠中国,根本没法给西方世界供货。
这样的局面,让美方想找“备胎”都难。

一边喊着要制裁,一边又盼着中方松口——美方在这次谈判中的“双标”操作,实在让人费解。
贝森特在去吉隆坡前,一边说“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还计划联合G7搞关键软件管制;
另一边,美国农场主天天盼着中国恢复大豆进口,军工企业也催着政府松绑稀土管制。
这种“又要又要”的心态,把美方的焦虑暴露得一览无余。
美方想在软件领域卡中国脖子,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短期内,华为、中芯科技等企业确实对美国的EDA软件、操作系统有一定依赖,但美方的限制反而成了“催化剂”——中企在关键软件的研发上已经有了阶段性进展,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到时候,美方再想靠软件施压,恐怕就没那么管用了。
更矛盾的是,美方的施压还面临国内经济的“拖后腿”。
202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意外萎缩,持续的关税战让物价涨个不停,消费者怨声载道,企业也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通用电气、英特尔这些大公司已经多次向白宫反映,再这么搞下去,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可美方似乎没意识到,“脱钩”从来都是“双输”——中国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有能力在多个领域展开反制,美方想靠“单边施压”逼中方让步,根本不现实。
而且,美方的“霸道”还体现在谈判策略上。
明明自己内部矛盾重重,却还想在谈判桌上摆“老大”架子。
贝森特虽然比卢特尼克温和一些,可依旧没放下“施压工具箱”,一会儿威胁加征157%关税,一会儿又提软件管制。
中方外交部早就点明:“举着大棒谈判是痴心妄想。”美方要是一直抱着这种心态,谈判只会陷入僵局。
这次吉隆坡谈判,卢特尼克的缺席或许是个积极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方会彻底放弃“脱钩”念头。
中方商务部长王文涛在谈判首日就亮明了立场:反对“脱钩断链”,中美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这句话不是“客套话”,而是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真实看法——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全球化时代的真理。
美方现在最该明白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不是“偶然”。
就拿稀土来说,中国不仅有资源,还有高效的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美方想靠“找替代”“搞联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短期内根本做不到。
而且,中国的反制措施只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不是目的。
中方想要的,是一个公平、理性、稳定的合作框架,而不是被动接受美方的不对等安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之间的博弈还会持续。
美方内部要先理清对华策略,别再“左右互搏”;要放下“美国优先”的幻想,别再搞“长臂管辖”。
中方也不会因为美方的一些“示好”就放松警惕,会继续用合理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
毕竟,谈判是双向的,只有双方都拿出诚意,平等对话,才能找到符合彼此利益的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
中美经贸磋商即将在马来西亚举行 ——环球时报
美财长:美贸易代表已前往马来西亚,将与中方会谈—— 观察者网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当天 中方发声!——看看新闻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