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能照亮学子前程 | 从世赛冠军到教练,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周芹妃解读国赛时装技术项目

“0.1厘米的偏差,是专业与平庸的分界。” 第47届世赛金牌得主、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周芹妃,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赛场,一语道破赛事核心。从冠军到教练,她深知该项目绝非 “针线活”,而是产业链的浓缩实战。

与毫米较劲

精准与适配的双重较量

时装技术项目是典型的“全流程综合战”,覆盖从创意萌发到成衣落地的完整链路。“不是只会设计或缝纫就行,选手得兼具‘画得了图、打得了版、缝得了衣’的全能能力。”周芹妃解释,赛事考核暗藏两大核心——毫米级精准度与产业适配性。

精准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在模块3的半身裙制版中,裙长、腰围、臀围必须实现“零误差”,0.1厘米的偏差都足以让分数大打折扣;缝纫环节的针脚被死死框定在0.3至0.5厘米区间,裁判会用卡尺逐段丈量。“曾有选手创意惊艳,但针脚忽长忽短,直接从第一梯队跌落。”周芹妃举起当年的参赛样板,边缘的校准线密密麻麻,“时装的精致,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里。”

产业适配性则直击行业痛点。排料环节中,选手需拆解裁判提供的未知半身裙款式,先转化为工业样板,再规划面料裁剪方案。“工厂每米面料都关乎成本,比赛里排料既要紧凑不浪费,又要保证版型切割不受影响。”周芹妃指着赛场选手的排料图,“你看这布料排布,没有一寸多余,这就是贴近产业的‘真功夫’。”

技能人生

从金牌到“接力者”

“十年前第一次握起制版笔,我连‘放量’是什么都不懂;现在看着选手们的作品,才懂技能从来是场接力赛。”周芹妃的成长轨迹,正是“精准”与“传承”的生动注脚。她延续行业传承——技能得自师姐温彩云(学校培养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冠军)手把手传授,如今的她将“接力棒”传递下去,转型教练后的她不限制选手创意,却严守技术底线,“创意落地靠精准技术托底”。

谈及技能对自己的改变,周芹妃的答案很直接:“它给了我最足的底气。” 刚学技能时,从前不敢当众讲设计,如今赛场指导、课堂授课皆从容。她感慨,国家推广职业教育下,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领域,她常常给选手们讲自己的经历: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世赛冠军,再到行业认可的教练,技能真的能铺就一条坚实的成才路。“我就是从这条路走出来的,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技能的力量”。

赛场里,选手们仍在专注地切割面料、校准版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平整的布料上,映出细密的针脚。周芹妃站在一旁,手里握着当年夺冠时用过的制版尺。“你看,这些针脚里藏着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人生的可能性。” 她的声音温柔却坚定,而那些穿梭的针线,正编织着技能传承的故事,也缝补出更多年轻人的成才梦想。(通讯员:黄丽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时尚   广州市   技师   前程   学子   时装   教练   技能   冠军   工商   项目   选手   针脚   创意   技术   赛场   精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