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风波】干掉西贝?消灭“预制菜?深层问题是什么?

真的很感慨!罗某人短短69个字的微博,能让一家全国知名的餐饮企业,一夜间成为吃瓜群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如今的传媒环境中,不得不说,所有做实体企业的老板都是流量大V的猎物!而是越是头部企业,越是他们围猎的对象!强如胖东来,也被柴怼怼之流一波波的围猎。

在流量的世界里,对与错根本没人关心,关键是情绪的宣泄!套路简单到出奇的一致,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舆情汹涌,西贝开放厨房,创始人贾国龙公开澄清、回怼,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开放厨房,不敢想象,中国还有没有第二家可以开放厨房的餐厅?有没有?

但是事到如今,总感觉这场“仗”,西贝打的太“被动”,太窝囊!罗某人张张嘴,西贝跑断腿…这种招架,没有章法,也很难打出效果。

先回答第一个,也是首要的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罗某人是“敌人”吗?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我认为不是,他是一个花了真金白银消费的食客,同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食客!食客吐槽,指着鼻子骂几句,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既然罗某人不是“敌人”,那“敌人”是谁?谁和谁是对立关系?

我们先看看罗某人发的微博原文: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个人理解,这段话最后,落脚点是“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那西贝餐厅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呢?

这又是一个“一锅粥”的概念!专业与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距!

这是业内人士的常识,但确实又是吃瓜群众的知识盲区。业内人士知道这里涉及一个国家标准的问题,但是大众朴素的认知里,只要不是“现杀现宰、即采即做”,大概就属于了“预制菜”的范畴!

西贝创始人回应的很及时,明确表示目前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同时在回应中区分了“预加工”、“预制菜”、“预制菜国家标准”等概念,并且提出了开放后厨可以参观等措施。

但是到这里,对西贝“预制菜”的质疑,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在网上又炒到一个新的高度!

问题出在哪里?

认知鸿沟!

大众以为的“预制菜”,和官方认定的“预制菜”,不是一个东西!

这种认知差距,不是哪个人出来科普一下就能解决的。反而,容易陷入“自证者陷阱”——越描越黑!

讲到这里,对立双方到底是谁,呼之欲出了!是在“预制菜”的问题上,大众的认知,与西贝参照的“国家标准”之间形成的巨大认知断层!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种认知断层,不是西贝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

也不是政府部门下文儿能改变的!它是一种社会认知现实!它的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

西贝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让这种信息差尽可能的缩小,先从自己的餐厅做起。对于西贝的每一道菜(仅示意,勿见笑),全链条标注食材来源、工厂预加工方法、餐厅出餐工艺(加热、是否明火现炒)等,并且配套二维码可以观看每一道菜的全链条制作过程,以“超标”、“超规格”的姿态,推动“西贝餐厅透明100%工程”,消除与食客之间的信息差。

说句“不高尚”的话,企业没有责任教育消费者,也教育不起,那是企业无法承受之痛;企业需要做的,仅是筛选!

西贝的这一仗,不能在“自证清白”的问题上疲于奔命!

大众朴素的认知,对也罢,错也罢,折射到西贝公司身上,需要企业做哪些改变?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西贝贾总目前需要做的,是跳出这场纷争,以企业经营者的视角,反思在“预制菜认知鸿沟不可改变”的背景下,如何去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如何让消费者对每一道菜品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让这场网络论战成为企业成长的“预防针”,成为了第一家不需要证明自己是“预制菜”的餐饮品牌!

或许这是一个开始,除了苍蝇馆子,每一家都需要证明自己用的不是“预制菜”!

而西贝是第一个答卷者!

会是第一个满分考生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资国企研究”;作者:国企改革学者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风波   认知   大众   企业   食客   餐厅   息差   敌人   国家标准   断层   鸿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