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块会员费买了个寂寞?当山姆的货架上摆满卫龙辣条和盼盼小泡芙,中产们突然发现:这个曾被捧为“精致生活入场券”的超市,如今活成了村口小卖部的高配版。说好的“千挑万选全球尖货”呢?说好的“健康配料表独家爆品”呢?从“低糖好丽友含反式脂肪”到“有机大豆从1级降3级”,从“法国国旗泡芙产自福建”到“200款爆品悄然下架”,山姆这场“从神坛到泥潭”的自由落体,打疼的何止是900万会员的脸?
十年前的山姆,是真能让中产们颅内高潮的。那会儿逛山姆,堪比参加一场“精致生活博览会”:1.5kg装的MM烤鸡要靠抢,298元的车厘子能吃出幸福感,就连买袋大米都得是“泰国香米+山姆独家包装”的顶配版。会员费?260块?值!毕竟在这儿,你能买到“外面买不到的独特”——比如那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米布丁,细腻到能当面膜敷;比如那款低糖蛋黄酥,酥皮能掉三层渣,连蛋黄都是流心的。
那会儿的山姆,像个傲娇的选品大师:每个品类只留1-3个尖货,毛利率死死卡在13%,一副“老子不靠卖货赚钱,就靠你们心甘情愿交会员费”的清高模样。消费者也认账啊!毕竟260块买的不是商品,是“中产身份认证”——你拎着山姆的大塑料袋走在街上,隔壁王太太都得高看你两眼:“哟,又去山姆扫货啦?生活真有情调!”
可现在呢?当你在山姆的零食区看到卫龙辣条的红色包装,在烘焙区发现徐福记的沙琪玛,甚至在进口食品区摸到洽洽瓜子的“ChaCheer”洋马甲时,那种感觉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张米其林餐厅的门票,结果上桌的是一盘沙县小吃。更扎心的是,那些曾让你心甘情愿续费的“独家爆品”——太阳饼、杨枝甘露、低糖蛋黄酥——悄咪咪下架了200多款。有会员吐槽:“现在逛山姆,跟逛沃尔玛大卖场没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沃尔玛不要会员费。”
山姆不是傻,它只是被“增长”逼疯了。2019年以前,这个在中国晃荡了23年的美国超市,才开了28家店,活得像个佛系玩家。转折点出在2019年:Costco在上海开业当天被挤到停业,盒马X会员店、fudi、麦德龙会员店跟着起哄,山姆突然从“独一份”变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更要命的是,母公司沃尔玛大卖场业务连年萎缩,从2020年的412家关到2024年的296家,山姆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扩张成了唯一的KPI:2019年后5年,门店数量翻了一倍,会员从300万飙到900万,营收突破千亿。但快就意味着糙——以前开一家店要筹备3-5年,现在恨不得3个月就开业;以前选品要经过“提案淘汰+内部盲测+消费者盲测+定价”四重关卡,现在供应商审核周期从90天压缩到45天,冷库抽检频次直接砍半。
供应链彻底扛不住了。你想啊,每年要多卖200亿,哪来那么多“全球尖货”?只能退而求其次:谁产能大就用谁,谁供货快就选谁。于是,卫龙、盼盼、徐福记这些“国民零食扛把子”顺理成章挤上了货架——毕竟,比起那些需要“从法国农场直采”的小众品牌,盼盼一天就能生产10万箱小泡芙,这不就是“效率为王”吗?
更鸡贼的是“贴牌戏法”。洽洽瓜子穿上“ChaCheer”的洋马甲,盼盼泡芙印上法国国旗,商品标签上死活不写品牌名——这哪是“全球精选”?分明是“国货精修”。有会员扒出:那个号称“山姆独家”的法式小泡芙,箱底赫然印着“PANPAN”,委托方是“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合着260块会员费,还得为这层“皇帝的新衣”买单?
比“卖大路货”更恶心的,是“偷偷减配”。今年夏天,有会员晒出对比图:同样36.8元的MM有机大豆,去年是1级非转基因,今年变成了3级。就像你花同样的钱买奶茶,去年是全糖加奶盖,今年变成了半糖加水——山姆这波操作,堪称“超市界的拼多多”。
可山姆偏不承认。面对“低糖好丽友含反式脂肪”的质疑,它说“符合国家标准”;面对“1级大豆变3级”的指控,它解释“批次不同”;面对“国产贴牌洋货”的吐槽,它辩称“全球采购策略”。这套“甩锅三连”,把900万会员当傻子哄——我们交会员费,买的不就是“比国标更高的标准”吗?要是只看国标,我去楼下小卖部买卫龙不香吗?
更讽刺的是那些“消失的爆品”。米布丁、太阳饼、杨枝甘露……这些曾让会员们“复购到断货”的独家款,为啥突然下架?有供应商爆料:“山姆现在只看销量,一个新品3个月卖不动就砍,管你是不是独家。”于是,能快速上量的大路货越来越多,需要沉淀的尖货越来越少。就像一个网红餐厅,为了翻台率,把招牌菜全换成了预制菜——快是快了,但魂没了。
山姆的困境,本质上是“规模与品质”的必然冲突。零售圈有个定律:高速扩张和精益品控,从来都是死对头。山姆偏不信邪,非要左手抓“每年开10家店”,右手抓“会员费涨价”,结果把自己活活逼成了“四不像”。
三线城市的客单价只有一线的61%,运营成本却高15%,怎么办?只能砍品控、降标准、卖贴牌货。员工被逼着“全员卖卡”,收银员都有“每月10张卓越卡”的KPI,办不成就要被约谈。有前员工吐槽:“为了续卡率,我们甚至要给会员打电话:‘不续费就拉黑哦’。”——这哪是“会员制超市”?分明是“传销式拉人头”。
中产们不傻。老金一家是山姆的“铁杆粉”,从普通会员升到卓越会员,每年消费超2万。但今年她发现:银行合作的“存款100万打79折”变成限时优惠,1级大豆偷偷降级,连最爱的榴莲大福都缩水了。“以前觉得260块买个安心,现在觉得260块买了个套路。”她说着,默默把卓越会员降级成了普通会员——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现在的山姆,就像个被资本绑架的网红:为了流量,它放弃了“小众调性”;为了销量,它拥抱了“大众审美”;为了利润,它牺牲了“品质底线”。当“全球精选”变成“国货贴牌”,当“独家爆品”变成“卫龙辣条”,当“1级大豆”变成“3级”,山姆正在亲手砸碎自己最值钱的招牌——中产的信任。
900万会员不是傻子。他们可以为“1.5kg的MM烤鸡”排队两小时,也可以为“260块会员费”买单十年,但前提是:你得给他们“值得”的感觉。现在呢?山姆的货架上,盼盼小泡芙的堆头前冷冷清清,而那些“老爆款”——黑虎虾仁、瑞士卷、车厘子——依然被抢到断货。这说明什么?中产们要的不是“便宜”,而是“独特”;不是“大路货”,而是“真尖货”。
或许山姆该学学Costco。人家进中国6年才开了5家店,宁愿把台湾省的老员工调过来,也不盲目扩张;人家坚持“SKU不超过4000”,宁愿下架卖不动的爆品,也不妥协上大路货。而山姆呢?一边喊着“千挑万选”,一边把货架塞得像批发市场;一边收着680块卓越会员费,一边卖着“3级大豆”——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早晚会被市场反噬。
结尾
走出北京亦庄山姆店时,一个穿西装的小哥拦住我:“升级卓越会员吗?开卡送洗衣液!”我看着购物车里那袋印着“ChaCheer”的瓜子仁,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逛山姆的场景:那会儿,我为了买一盒“独家芒果糯米饭”,愿意排半小时队;那会儿,山姆的货架上没有卫龙,只有“全球精选”的骄傲。
现在,260块会员费还在交,但我已经很久没在山姆找到“非买不可”的理由了。或许,当一个超市开始靠“卖情怀”和“贴标签”过日子时,它就已经输了——毕竟,中产的钱可以为“精致”买单,但绝不会为“糊弄”续费。
山姆,你可长点心吧。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