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雨,总是绵密又温柔。
在这座以丝绸和油纸伞闻名的城市里,一位老人用半生时光,将一把普通的伞,做成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他叫王斌章,60岁退休,却用2000元积蓄开启创业之路,最终缔造了年销超20亿的“天堂伞”传奇。
11亿人用过他的产品,却不知道他是谁,试问,哪一个企业家能做到这样呢?
1924年,王斌章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战乱年代,生存是唯一命题,他从小跟着长辈学做油纸伞,竹骨、伞面、桐油,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耐心。
解放后,凭借一手精湛的制伞手艺,王斌章进入杭州一家国营伞厂,从普通工人一路做到技术专家。
那时的伞厂,生产的是“能用就行”的廉价雨具,伞骨易折、伞面易破,一把伞用不过几场雨,王斌章却总爱琢磨:弹簧如何更顺滑?伞骨怎样更坚韧?
别人下班喝酒打牌,他蹲在车间画图纸、改设备,甚至吸引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前来“取经”。
1980年,命运和王斌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55岁的他被失控的机器卷飞,昏迷整整七天。
醒来后,领导劝他提前退休:“老王,回家享清福吧!”他却摆摆手,硬是撑到60岁才离开岗位。
1984年,退休在家的王斌章坐立难安,儿子劝他遛鸟养花,他却盯着屋檐下的雨发呆:“我这手艺,难道要带进棺材?”
一年后,王斌章掏出毕生积蓄2000元,租下一间废弃厂房,雇了四名工人。
彼时的杭州,西湖伞厂如日中天,街边作坊遍地开花。同行嗤笑:“老头儿折腾啥?一把伞还能卖出花来?”王斌章不语,埋头改进设备。
他设计的制伞机精密如钟表,伞骨用铝合金替代竹条,伞面缝合误差精确到毫米,第一批20把伞定价7元,是市价的3倍多。
路人咂舌:“金子做的?”可试用后发现,暴雨中伞面不渗水,大风里伞骨不翻折,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货架很快被抢空。
“贵有贵的道理。”王斌章给伞取名“天堂”,既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乡情,更暗含一份品质承诺。
他在每把伞里塞进纸条:“终身保修,坏了寄回,邮费我出。”家人急得跳脚:“这不是自找麻烦?”他却说:骗人一次,招牌就砸了。
90年代,天堂伞火了,麻烦也来了。
防紫外线太阳伞横空出世,都市女性几乎人手一把。嗅到商机的山寨工厂蜂拥而至,假货铺天盖地。最猖獗时,市场上十把“天堂伞”,七把是冒牌货。
王斌章没有硬碰硬。他乔装成小贩,混进造假窝点,发现作坊主们边仿制边抱怨:“正品卖28元,我们只能卖8元,赚个辛苦钱。”
他灵光一闪,召集造假头目:“跟我干,货真价实,利润分你三成!”众人将信将疑,王斌章却当场签下经销合同。
一年后,160多家“山寨王”改旗易帜,成了天堂伞的经销商。
渠道之争同样凶险,当时雨伞依赖百货站代销,回款动辄半年。王斌章咬牙收购老牌国企西湖伞厂,不为技术,只为它遍布全国的供销社渠道。
1993年,天堂伞进驻93家顶级商场,资金周转率飙升6倍。同行这才惊醒:老头儿不是只会做伞,更懂怎么卖伞!
进入21世纪,危机再现,年轻人觉得天堂伞“土气”,宁可买19.9元的快时尚伞。
危急关头,80岁的王斌章亲自带队调研,发现女孩们抱怨:“伞好看比耐用重要!”他立刻招揽设计师,推出波点、碎花、联名款,甚至跨界JK制服和宝可梦IP。
2015年,一款樱花粉太阳伞成为爆款,年轻消费者惊呼:天堂伞居然会卖萌?
也有人问:“老爷子图啥?早该享福了。”王斌章却每天雷打不动到车间转悠,摸摸伞骨,查查质检记录。
91岁去世前,王斌章仍是天堂伞董事长,遗嘱里写:骨灰盒上放把伞,我在下面接着干。
王斌章的故事,没有融资烧钱,没有上市敲钟,有的只是一个匠人对“做好一把伞”的执念。他曾说:做产品就是做人,骗不了人,也急不得。
如今的天堂伞,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年销24亿,却依然保持“终身保修”的传统,车间墙上,那句“宁失万贯,不丢品牌”的标语仍在,仿佛老人从未离开。
六十岁创业晚吗?王斌章用一生证明:只要热爱与坚持还在,年龄不过是伞骨上的刻度,丈量出的,永远是向上的高度。
参考资料:
1.华商网:《“终身免费修”上热搜 除品质外,39年的天堂伞还做了什么?》2023-8-25
2.岳阳网:《60岁才创业,投入2000元现年销售20亿,占据市场半壁江山》2018-10-18
3.中广网:《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7-12-10
4.山东新闻:《一把伞做出20亿生意,仅山东就卖了1亿》2016-8-19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