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至,这是个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浪漫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祭月习俗。古人认为月亮能主宰万物生长、人间祸福,每逢中秋,会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祈求月神庇佑。到了汉魏时期,中秋赏月的习俗逐渐形成,文人雅士常以月为媒,吟诗作赋,寄托情思。唐代时,中秋节的氛围愈发浓厚,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宫廷与民间都会举办赏月活动,唐诗中也留下了大量描绘中秋月色与欢庆场景的佳作。
宋代是中秋节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已十分普遍,夜市上月饼、瓜果琳琅满目,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中秋盛宴。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进一步固定和普及,成为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齐名的传统大节,“团圆” 的文化内涵也更加凸显。
中秋节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祭月是传统习俗的核心,人们会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放上月饼、苹果、石榴等供品,对着月亮祭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赏月则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仰望皎洁的明月,畅谈生活趣事,温馨又惬意。
吃月饼更是中秋节的标志性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一家人分食一块月饼,寓意着阖家美满、幸福团圆。此外,部分地区还有猜灯谜、玩花灯、走月亮等民俗活动,为中秋节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氛围。
中秋过节,团圆宴上的讲究也不能忽视。老辈人常说,有些菜不适合在中秋餐桌上出现,以下 3 菜就建议别上桌。
从情感角度来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家庭都把狗当作家庭成员,食用狗肉不符合大众对动物保护的认知,也与中秋节倡导的温情、团圆氛围相悖;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狗肉是不能登上正式的席面的,有 “狗肉不上席”之说,中秋节的团圆宴也是比较重要的宴席,不能用狗肉。
在传统认知里,咸菜象征着清贫、节俭,与中秋节丰收、富足的寓意不符。中秋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餐桌上应摆放新鲜、丰盛的菜肴,咸菜的出现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缺少节日的喜庆感。
中秋节的核心是团圆,“分离” 是节日里大家最忌讳的寓意,因为“梨(lí)”与“离(lí)”谐音,寓意不吉(易被理解为分离),所以聚会、婚宴、团圆饭常避免。
月饼
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必不可少的节令美食,咬一口香甜软糯的月饼,满满的都是中秋的味道,一家人分享一块月饼,团圆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桂花酒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桂花酒也成为此时的应景饮品。桂花象征着富贵吉祥,桂花酒口感醇厚,清香宜人,中秋饮此酒,既应了"桂子月中落"的景,又取其"蟾宫折桂"的吉祥寓意。微醺时抬头望月,别有一番诗意。
芋头
中秋吃芋头,寓意着丰收、吉祥,很多地区还有 “吃芋头,好运来” 的说法。
【排骨蒸芋头】
准备排骨 300 克、芋头 2 个、姜片、葱段、豆豉、生抽、料酒、淀粉、盐、香油适量。
1、先将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加入葱段、生抽、豆豉、料酒、淀粉、少许盐,抓匀后腌制 30 分钟,喜欢吃辣的可以加适量辣椒。
2、芋头去皮,切成大小均匀的块,铺在盘子底部。将腌制好的排骨放在芋头上面,放上姜片和葱段。
3、蒸锅加水烧开,把盘子放入蒸锅中,大火蒸 30 分钟。蒸好后取出,淋上少许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螃蟹
中秋前后,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此时的螃蟹肉质鲜嫩,蟹黄、蟹膏饱满,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螃蟹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着 “八方来财”,深受大家的喜爱。吃螃蟹时,搭配姜末、醋汁,可以去除螃蟹的寒性,让口感更加丰富。
田螺
中秋吃田螺是不少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民间有 “中秋田螺最肥” 的说法,而且田螺有 “多子多福” 的寓意。
【香辣田螺】
准备新鲜田螺 500 克、干辣椒、花椒、姜蒜、生抽、料酒、豆瓣酱、盐、葱花适量。
1、先将田螺放在清水中,加入少许盐和香油,让田螺吐净泥沙,期间多次换水,然后用刷子将田螺外壳刷洗干净,剪去田螺尾部。
2、姜蒜切末,干辣椒切段。锅中倒油,油热后放入花椒、干辣椒、姜蒜末爆香,加入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
3、放入处理好的田螺,大火翻炒均匀,加入生抽、料酒、少许盐调味。倒入适量清水,没过田螺一半即可。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 5-8 分钟,让田螺充分入味。
5、最后大火收汁,撒上葱花,香辣可口的香辣田螺就做好了
中秋是“人月两团圆”的节日,重要的是家人坐在一起、把好吃的端上桌、说点暖心的话,这些传承千年的民俗,正是对"天涯共此时"最美的诠释。#中秋庆团圆#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社会新闻,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关注我,不迷路。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